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红柳林煤矿浅埋煤层群开采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04:21
   陕北侏罗纪煤田赋存丰富的浅埋煤层,随着煤炭资源的消耗,神南矿区各矿逐步进入煤层群下煤层开采,煤层群开采顶板矿压、漏风、突水、地表损害等问题凸显。覆岩垮落和裂隙发育规律是安全绿色开采的基础,亟待研究。论文针对红柳林煤矿4~(-2)煤(上煤层)与5~(-2)煤浅埋煤层群开采条件,通过现场实测、物理模拟、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红柳林煤矿浅埋煤层群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理论分析得出,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受覆岩关键层的制约,与关键层的抗拉强度、软岩层的抗应变能力、岩层下部的自由空间高度和工作面的推进距离有关,采用关键层理论对关键层进行判定,分析了不同岩层的极限垮距,给出导水裂隙带高度的预计公式。通过现场施工导水裂隙带观测钻孔SK1和SK2钻孔,采用多种现场测试手段实测覆岩垮落高度。结果表明,4~(-2)煤层开采后,裂隙在基岩段和土层段均有发育,根据SK1钻孔观测,冒落带高度为16.40m,冒采比为5.7;根据SK2钻孔观测,冒落带高度为15.50m,冒采比为5.4,4~(-2)煤层的平均冒采比为5.5。现场实测得出4~(-2)煤层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55~60m,平均周期来压步距16.13m,基本顶的周期来压强度35~41.7MPa;5~(-2)煤层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63~68m;平均周期来压步距14.03m,基本顶平均周期来压强度28.5~46.4MPa,下煤层工作面的来压步距有所减小,来压强度差异增大。物理相似模拟和数值计算得出的覆岩垮落规律与现场实测基本吻合。研究表明,4~(-2)煤层工作面顶板冒落带高度为14.5~15.8m,是采高的5.05~5.5倍;覆岩稳定后裂隙带高度91m,为采高的31.7倍。5~(-2)煤层工作面顶板冒落带高度为26.4m,为采高的4.4倍;裂隙发育高度到达地表,约为采高的31.7倍。通过研究,掌握了煤层群开采的覆岩垮落规律,得出了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红柳林煤矿煤层群高效绿色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学位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D745
【部分图文】:

过程图,单一煤层,红柳林,导水裂隙带


林煤矿北翼 24201 工作面 4-2单一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动态发矿北翼 25207 工作面 4-2和 5-2两层煤开采矿北翼 25207 工作面范围内的 2-4 钻孔和 3-4 钻孔,结 SK2,表 2.3 是 25207 工作面覆岩力学参数,预计得大高度。、软岩层判断高为 6m,属于大采高开采。在采高较小的煤层开采转变为等效直接顶。理论计算得出(结果见表 2.4):下至上分别是第 23 层的细粒砂岩、第 19 层的砂质泥砂岩,软岩层共 2 层,第 2 层的红土层和第 1 层的黄中得出的 4 层关键层和 2 层软岩的自由空间高度,见下部的自由空间高度值分别为:5.91m、4.93m、3.29度为 2.42m,而黄土层为 1.72m。同样表明:关键层为上的亚关键层的自由空间高度逐渐减小,主关键层的

过程图,导水裂隙带,红柳林,破断


层的2q =353.22kN/m2时,岩层的极限跨距 L2=37.76m,l2=层发生破断。导水裂隙带将至少发育到 3 号层的底部,高进距离为 152.43m。层的1q =280.6kN/m2时,3 岩层的极限跨距 L1=40.49m,l2=号岩层发生破断。此时,推进距离为 182.31m。层(软岩层)的1q =392.84kN/m2时,由式(2.17)计算得,荷变化之前,2 号岩层不会破断;当2q =608.96kN/m2时,Rl =。即该工作面推进距离达到 228.24~266.28m 时,达到充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约为 161.77m。水裂隙带发育过程得出:当工作面推进到 65.76m,23 号岩层破断,导水裂隙带m,7 号岩层破断,导水裂隙高度发育到 132.47m。此后,水裂隙带高度可能会继续上升,工作面推进至 260m 时达至地面,最大发育高度约为 183.27m,即约为采高的 30.4 变化(图 2.3)。

一览表,记录表,现场实测,工作面


图 3.1 工作面现场实测记录表 3.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号钻探深度(m)常规测井深度(m)声速测井(m)测斜(点)井中电视测井(m)测井次数(次)定测钻孔(个)1 87.30 78.40 78.80 3 81.2 1 12 104.80 98.00 98.00 3 100.5 1 1计 191.10 176.40 176.80 6 181.7 1 2)钻孔的观测过程SK1钻孔水文观测资料分析:开始钻进冲洗液就全漏失,不能循环,冲洗液消耗量为2.40L/s,单位时间量为1.20L/s·m,孔内无泥浆水位。从地表裂缝纵横展布的情况来看,钻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雁海;宋选民;刘宁波;;浅埋煤层群中煤柱稳定性及巷道布置优化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5年12期

2 于斌;;多煤层上覆破断顶板群结构演化及其对下煤层开采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5年02期

3 索永录;刘建都;周麟晟;毛小娃;商铁林;;极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的研究[J];煤炭工程;2014年11期

4 任艳芳;宁宇;;浅埋煤层长壁开采超前支承压力变化特征[J];煤炭学报;2014年S1期

5 刘长友;杨敬轩;于斌;杨培举;;多采空区下坚硬厚层破断顶板群结构的失稳规律[J];煤炭学报;2014年03期

6 曹丁涛;李文平;;煤矿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方法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4年01期

7 龚红鹏;李建伟;陈宝宝;;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覆岩结构及围岩稳定性研究[J];煤矿开采;2013年05期

8 谷拴成;陈盼;王建文;王宏科;;采空区下煤层开采矿压显现规律实测研究[J];煤炭工程;2013年09期

9 曹建涛;来兴平;崔峰;单鹏飞;;浅埋煤层近距采空区危险性评价[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10 杨敬轩;刘长友;杨宇;李建伟;;浅埋近距离煤层房柱采空区下顶板承载及房柱尺寸[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百胜;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围岩控制理论及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2 刘书贤;急倾斜多煤层开采地表移动规律模拟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国旺;大柳塔煤矿浅埋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下工作面矿压规律[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镇;薄基岩浅埋采场上覆岩层运动规律研究与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3 李向阳;采空场上覆岩体变形特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33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833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a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