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船舶碰撞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3 01:06

  本文关键词:船舶碰撞数值模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船舶碰撞往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命财产损失是惨痛的,碰撞往往是由于海员的疏忽或者航行违规所造成的。为了在事故中分清楚责任,更为了减少船舶碰撞等海难事故的发生,全世界的海事部门和相关单位都专门为船舶碰撞设定法律法规,比如中国《海商法》等。因此相关的海事规范,法规对船舶碰撞的责任做了非常详细的说明。即便如此,海事事故往往大多很难彻底调查清楚并且分清责任。因为本身各国的各水域的航行法律法规就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比如他们对船舶碰撞的定义就是不完全一样的。另外海上的交通事故很难恢复事故现场,也很难在第一时间进行事故调查,这都是海事事故难以分清责任的原因所在。所以本文通过对船舶碰撞的相关研究和总结,针对不能在第一时间对事故现场调查等难点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 如今,海事组织和各国海事部门对船舶碰撞陆续提出新概念。因为旧的概念越来越不利于对事故的调查和判决随着航运业的发展,更科学和客观的体现出海事事故中的法律责任的对应。比如《里斯本规则》第1条对船舶碰撞作了两个定义:有利的补充了两种碰撞中的特殊情况的判决。一,现实中可能有的事故中船舶并没有真的相撞,但是在形成碰撞可能时,为了避免碰撞,海员采取了避碰措施,导致船舶,人身财产的损失也算是船舶碰撞事故。二,在船舶密集的区域,比如说港口码头,狭窄水道等,可能发生的船舶碰撞不是仅仅两条船舶,可能涉及很多船舶。对于这种复杂情况,海事组织渐渐完善了相关的判决依据。新的法律法规同时也分清了各种法律所使用的船舶范围。在此基础上,近年来新的法规也排除了一些由于不可抗力的特殊原因所造成的碰撞,使得避碰规则更加完善,范围更加精确。在现实的海事事故当中,由于事发突然,情况的复杂,很多时候一时之间找不到事故的真凶。本论文研究的是船舶侧向碰撞。本文以渔船和油船侧面碰撞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吨位,碰撞位置,速度,碰撞角度以及有无球鼻艏对碰撞船舶做有限元分析。本文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船舶碰撞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期间对三维建模软件,碰撞分析软件都进行了学习和研究。 学习了应用相关软件进行船舶碰撞仿真的方法。对仿真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了船舶碰撞过程中的一般现象和基本规律。从而作为在海事船舶事故纠纷或者不确定事故船的情况下,用来分析判断事故船概况,找出事故责任船舶和凶手的依据。在本文中对不同工况下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了有限元前处理六大要素:材料本构,CAD模型,定义接触,划分网格,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后由这六个要素形成完整的有限元模型,得到了撞击船初速度和撞击位置对舷侧结构损坏的不同影响。最终寻求一种用数值模拟分析去解决海上船舶事故的方法。海事部门,船检部门可以把这些结论作为鉴别海事事故的指导性依据,甚至规划出新的海事法规和船舶检验方法。并且对于船舶建造过程,也提出了有利于增强耐撞性的结论。特别是远洋钢制海船来说,施工建造阶段是非常复杂的,因此有必要对耐碰撞方面与船舶设计和施工建造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建造工艺的规范,使所建的船舶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运用传统放样等船舶建造工艺法和通过计算机计算方法针对相关工况进行分析,得到船舶在相应的总体设计下的高精度高效率施工,以达到安全和高效高质的目的。对船舶的高效高质的实现是比较好的。
【关键词】:船舶碰撞 数值仿真 有限元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675.96;U69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录9-11
  • 第1章 绪论11-14
  • 1.1 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11
  • 1.2 国内外研究方法和待解决的问题11-12
  • 1.3 论文主要内容12-14
  • 第2章 船舶碰撞概况研究14-18
  • 2.1 事故概况介绍14-15
  • 2.2 计算目的15
  • 2.3 海况环境与航道环境15-16
  • 2.3.1 海况环境15
  • 2.3.2 航道环境15-16
  • 2.4 碰撞船舶概况16-18
  • 2.4.1 “闽龙渔2802”轮16-17
  • 2.4.2 印度籍大型油轮“DESH RAKSHAK”17-18
  • 第3章 碰撞分析的理论准备18-28
  • 3.1 数理理论18-19
  • 3.2 有限元理论19-22
  • 3.2.1 有限元发展概述19-20
  • 3.2.2 有限元基本理论20-21
  • 3.2.3 有限元法的应用21-22
  • 3.3 分析软件的介绍22-28
  • 3.3.1 ANSYS软件介绍22-24
  • 3.3.2 ANSYS WORKBENCH介绍24-25
  • 3.3.3 ANSYS WORKBENCH LS-DYNA介绍25-28
  • 第4章 船舶建模28-46
  • 4.1 引言28
  • 4.2 建模思路及软件的介绍28-30
  • 4.3 闽龙渔2802的建模30-37
  • 4.3.1 渔船的型线图30
  • 4.3.2 导入到solidworks并完成建模30-32
  • 4.3.3 导入到ANSYS32-33
  • 4.3.4 建立船舶内部模型33-35
  • 4.3.5 静力学检查35-37
  • 4.4 油船球鼻艏的建模37-38
  • 4.5 模型碰撞接触38-39
  • 4.6 设定材料属性39-41
  • 4.7 定义接触41-42
  • 4.7.1 接触的定义与特性41-42
  • 4.7.2 接触区域的计算42
  • 4.8 合理剖分网格42-43
  • 4.9 设置求解参数43-44
  • 4.9.1 设置约束43
  • 4.9.2 设置碰撞速度43-44
  • 4.9.3 设置碰撞质量44
  • 4.9.4 设置碰撞角度44
  • 4.9.5 设置碰撞时间44
  • 4.9.6 设置输出结果44
  • 4.10 本章小结44-46
  • 第5章 船舶碰撞计算及对比46-67
  • 5.1 引言46
  • 5.2 研究方法及计算46-54
  • 5.2.1 碰撞的不同工况47-49
  • 5.2.2 标准工况的碰撞结果49-53
  • 5.2.3 船舶碰撞损伤变形53-54
  • 5.3 不同工况的对比分析54-61
  • 5.3.1 碰撞速度的对比54-56
  • 5.3.2 碰撞角度的对比56-57
  • 5.3.3 碰撞质量的对比57-59
  • 5.3.4 碰撞位置的对比59-61
  • 5.4 有无球鼻艏的对比61-64
  • 5.5 船舶碰撞特性的分析64
  • 5.6 船舶耐碰撞特性改善分析64-65
  • 5.7 本章小结65-67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67-70
  • 6.1 总结67-68
  • 6.2 展望68-70
  • 参考文献70-73
  • 致谢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自力,顾永宁;撞击参数对双层舷侧结构碰撞响应的影响[J];船舶工程;2000年06期

2 王自力,顾永宁;LPG船的一种新型舷侧耐撞结构研究[J];船舶工程;2001年02期

3 梅志远;李卓;;单双壳体典型结构耐撞特性模型试验研究及仿真分析[J];船舶力学;2011年11期

4 许文辉;姚熊亮;杨博;蔡振璐;;传统双层舷侧结构的碰撞数值仿真研究[J];船舶;2010年05期

5 杨永谦;船舶结构碰撞的安全性问题[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6 顾永宁,胡志强,高震;船舶碰撞与触底事故的数值仿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8期

7 张淑华;李攀;江君;;船舶与高桩码头碰撞过程的数值模拟[J];水运工程;2012年06期

8 张惠元,吴水云,陈铁云,邵文蛟;双层侧壁船舶碰撞强度分析[J];中国造船;1990年01期

9 蔺晓红;王敏;;新型舷侧防护结构耐撞性能研究[J];船海工程;2013年01期


  本文关键词:船舶碰撞数值模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3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83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4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