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安全生产准入制度改革创新研究
【学位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71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安全生产准入制度研究现状
1.2.2 建筑业安全生产准入制度研究现状
1.2.3 评述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2章 建筑业与其他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准入制度比较分析
2.1 建筑业安全生产的特点
2.1.1 企业和项目分离
2.1.2 参与建设主体多
2.1.3 工程承包方式的多层次性
2.2 其他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准入制度介绍
2.2.1 矿山行业
2.2.2 危险化学品行业
2.2.3 烟花爆竹行业
2.2.4 民用爆炸物品行业
2.3 建筑业与其他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准入制度内容的比较分析
2.3.1 安全生产准入针对的责任主体
2.3.2 安全生产准入考量的风险环节
2.3.3 安全生产准入发放的对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筑业安全生产准入制度实施现状分析
3.1 实地调研情况
3.2 建筑业安全生产准入制度的发展历程
3.2.1 正式出台准入制度
3.2.2 颁发实施意见
3.2.3 提出补充规定
3.2.4 颁布暂行办法
3.3 建筑业安全生产准入制度取得的成效
3.3.1 通过严把准入关从源头上确保企业安全生产能力
3.3.2 通过强化动态监管促使企业狠抓安全生产能力建设
3.3.3 通过加大惩戒力度切实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3.4 建筑业安全生产准入制度存在的问题
3.4.1 安全生产条件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生产安全状况
3.4.2 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对企业影响较大
3.4.3 安全生产准入动态监管无法有效实施
3.4.4 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对象和范围太过广泛
3.5 调研形成的代表性观点剖析
3.5.1 取消建筑业安全生产准入制度
3.5.2 针对施工项目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3.5.3 针对不同企业规模实施不同的处罚措施
3.5.4 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作为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前置条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筑业安全生产准入制度主体的博弈分析
4.1 博弈论
4.1.1 博弈论解决的问题
4.1.2 博弈的要素
4.2 政府和建筑施工企业的博弈关系
4.2.1 政府安全监管属性分析
4.2.2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特性分析
4.2.3 两者博弈关系的确立
4.3 博弈模型的选择与建立
4.3.1 博弈模型的对比选择
4.3.2 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4.4 博弈分析结果为制度改革提供思路
4.4.1 加强监管提高发现不保持安全生产条件的概率
4.4.2 加大处罚力度
4.4.3 降低不保持安全生产条件的额外收益
4.4.4 降低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后的生产效益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建筑业安全生产准入制度改革创新对策建议
5.1 指导思想
5.2 基本原则
5.3 改革创新对策建议
5.3.1 重新界定安全生产条件
5.3.2 加强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事中事后动态监管
5.3.3 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结果作为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审查的依据
5.3.4 修改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相关罚则
5.3.5 调整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范围
5.3.6 完善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信息系统
5.3.7 发挥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许可实施办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年20期
2 姜伟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14年05期
3 樊宗才;;建筑参与各方主体安全监督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J];科技视界;2014年09期
4 薛清梅;;探析我国建筑法规中的施工许可制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5 张广宇;;《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内容解读[J];建筑技术;2013年09期
6 杨青雯;;对初创期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年09期
7 ;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J];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公告;2012年08期
8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2年10期
9 ;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解读[J];江苏氯碱;2012年01期
10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解读[J];劳动保护;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健;中国建筑业政府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园园;建设工程各方主体安全行为相互关系及安全责任界定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
2 李春阳;建筑施工安全政府监管现状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7年
3 李志国;社会治理法治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4 吴双月;基于BIM的建筑部品信息分类及编码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5 李哲;我国建筑安全监管激励机制创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6 杨蕾;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建筑工程事故原因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 王超然;基于博弈理论的建筑安全政府监管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张烽;工程项目管理中分包管理模式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覃妤月;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投入与绩效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应玲丽;建筑安全生产许可动态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48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848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