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液型矿床碎屑岩围岩中渗流机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热液型矿床碎屑岩围岩中渗流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矿坑涌水量预测是矿山排水方案设计的依据,这直接关系到矿山安全生产。矿山开采过程中,开采活动对坑道围岩裂隙发育往往有着显著影响,进而导致渗流条件变化和矿坑涌水量变化。以安徽省某一热液型矿床碎屑岩围岩为例,在详细分析矿坑涌水影响因素、诱发坑道围岩裂隙发育的应力条件变化的基础上,在设计坑道围岩中采集6组岩样,分别进行了围压为5Mpa、lOMpa,渗压为1Mpa、4Mpa的三轴岩石力学实验,以探讨矿床开采因卸荷作用造成的岩石裂隙再发育过程与程度。研究表明:(1)随着围压的增加,各变形阶段渗透系数都减小,但破坏以后,渗透系数均提高了1-2量级;(2)结合实验室构建的物理模型,明确发生渗流条件改变时的极限水力梯度及其影响因素;渗流发生明显变化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围岩附近,极限水力梯度的大小与围岩未破坏前及破坏后的渗透率比值及排水量有关;(3)采用间接耦合方法,建立实例中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的数值模型,阐述了渗流条件的改变以及对涌水量的影响,若不考虑卸荷作用对裂隙率产生的影响,则基于传统的数值计算过程,得出正常矿坑涌水量较考虑渗流条件改变的值偏大,在本应用实例中,偏大约48%。上述矿坑涌水量预测结果,可望预测值更为接近实际,并为矿排水方案设计、矿山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矿坑涌水量 碎屑岩围岩 渗流条件 双层水位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742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5
- 第一章 绪论15-2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5-16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6-21
- 1.2.1 渗流条件16-18
- 1.2.2 裂隙岩体渗流模型18-19
- 1.2.3 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的数学模型19-21
- 1.3 研究内容21-22
-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22-24
- 第二章 矿区围岩渗流条件分析24-35
- 2.1 矿床充水条件24
- 2.2 充水水源24-25
- 2.2.1 充水通道24-25
- 2.2.2 充水强度25
- 2.3 围岩应力分析25-30
- 2.3.1 圆形巷道的弹性分析25-28
- 2.3.2 围岩应力的弹塑性分析28-30
- 2.4 裂隙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基本理论30-35
- 2.4.1 单裂隙渗流与应力的耦合作用30-35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35-47
- 3.1 自然地理35
- 3.2 矿区地质条件35-36
- 3.3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36-47
- 3.3.1 矿区主要含(隔)水层36-39
- 3.3.2 矿区主要断裂构造特征39-42
- 3.3.3 含水岩组间的水力联系综合分析42-46
- 3.3.4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46-47
- 第四章 三轴岩石力学试验47-58
- 4.1 试验准备47-48
- 4.1.1 试验设备47-48
- 4.1.2 试样制备48
- 4.2 试验方案48-49
- 4.3 试验结果分析49-58
- 4.3.1 三轴压缩试验曲线49-50
- 4.3.2 破坏形式分析50-51
- 4.3.3 渗透性演化规律分析51-58
- 第五章 渗流物理模型实验58-66
- 5.1 模型设计58-60
- 5.1.1 渗流砂槽实验模型58
- 5.1.2 渗透实验模型58-60
- 5.2 实验方案60-63
- 5.2.1 渗透性实验60-61
- 5.2.2 渗流砂槽实验61-63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63-66
- 第六章 基于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数值模型66-87
- 6.1 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方程66-68
- 6.1.1 渗流场对应力场的影响机理66
- 6.1.2 应力场对渗流场的影响机理66-67
- 6.1.3 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方程67-68
- 6.2 巷道开挖应力模型68-78
- 6.2.1 巷道开挖施工的数值模拟方法68-69
- 6.2.2 三维模型及边界条件69-74
- 6.2.3 模拟结果及分析74-78
- 6.3 渗流计算模型78-87
- 6.3.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78-82
- 6.3.2 数学模型82-83
- 6.3.3 模型识别83-84
- 6.3.4 矿坑涌水量预测84-87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87-88
- 7.1 结论87
- 7.2 存在不足与展望87-88
- 参考文献88-9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喜信,荆龙华,赵海鹏;矿坑涌水量的计算方法[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赵海清;李向国;李学勤;;矿坑涌水量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1期
3 张本臣;刘喜信;孙传斌;;矿坑涌水量预测的影响因素分析[J];吉林地质;2006年01期
4 邱文才;刘旭文;钟志芳;;中洞石灰岩矿区矿坑涌水量预测方法[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10期
5 祁焕芳;;铜峪沟铜矿区矿坑涌水量的预测[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05期
6 张大民;;混合抽水与分段抽水对矿坑涌水量评价的影响[J];陕西煤炭;2007年03期
7 周凤魁;范晓东;车睿;;大井法在矿坑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J];科技成果纵横;2007年05期
8 肖广惠;;计算矿坑涌水量需考虑的有关影响因素探讨[J];四川建材;2008年06期
9 邓安云;张兴恒;任玉芬;吕永增;;充分利用生产坑道排水资料预测矿坑涌水量[J];云南地质;2008年02期
10 黄德忠;;某金属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矿坑涌水量分析与预测[J];广东建材;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启仁;伍兆聪;贾秀梅;;司家营铁矿南区露天采矿场矿坑涌水量预测方法[A];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刊(第1号)[C];1985年
2 周敦军;牛学忠;;预测矿坑涌水量的计算与评价[A];2012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暨能效优化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江国帆;高智辉;;利用Q=f(s)曲线法预测矿坑涌水量的应用探讨[A];2014年5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4 李竞生;;灵敏度系数矩阵计算方法对含水层参数识别的影响[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玲;和县龙塘沿铁矿矿坑涌水量预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2 王利军;江苏省沛县姜梨园铁矿矿坑涌水量预测[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刘晓波;文山官房钨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坑涌水量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世文;陕北某煤矿矿坑涌水量预测[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3年
5 覃荣高;勐兴铅锌矿矿坑涌水量的数值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王丽娟;江苏省沛县姜梨园铁矿给排水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王其虎;程潮铁矿裂隙岩体渗流预测模型及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8 李保珠;会泽铅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麒麟厂深部矿坑涌水量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01年
9 余方胜;山西双柳煤矿矿坑涌水量预测[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2年
10 史冻生;山西贺西煤矿矿坑涌水量预测[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热液型矿床碎屑岩围岩中渗流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86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