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川藏铁路沿线气象风险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02 02:14
   交通与气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铁路是气象灾害的高敏感行业。川藏地区地形复杂,海拔高度变化大,区域气象要素分布不均,气象观测站网稀少,精细化气候背景及气象灾害的研究较为困难。由于对铁路建设和运营提供有效支撑的气象数据较少,因此开展川藏地区铁路沿线气象要素特征及综合气象风险分析,对观测站网合理布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地面气象要素日值数据集、中国地面气候标准值数据集以全国ADTD组网的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对川藏区域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时空多尺度分析系统STMAS(Space-Time Multiscale Analysis System)分析场等数据,分析不同气象要素影响差异,给出铁路合理规划和运营阶段的敏感区域,对川藏地区铁路沿线站网合理化布局进行研究。通过川藏地区气象要素风险分析发现,川藏地区东部应重点防范雷暴、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影响;中部地区重点防范大风、气温日较差、低温、冻土等影响;西部地区重点防范大风、积雪、气温日较差、低温、冻土等影响。川藏地区气候背景上目前处于风速增大时期,风险增大,需要关注。通过综合气象风险分析,在线路规划过程中西藏拉萨的北部、那曲、日喀则,四川的甘孜州,综合风险指数相对较高,在规划过程中是需要应规避的区域。而在运营阶段,川西高原地形快速爬升的区域,对日最大降水量和闪电密度指数比较敏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精细化实况格点分析场的研究发现,横风影响的敏感区主要位于拉萨南部、林芝西部、昌都东部、甘孜地区雅江、康定等地区。采用敏感区内6个国家站历史资料的风玫瑰图分析,证实敏感区内产生较大横风概率较高。代表站点选取来看,风相关性阈值越高站点代表性范围约小,需要的站点也越多,隧道口处均需设置代表站点。气温监测的三个代表站,分别位于四川盆地,川西高原以及林芝区域内地形抬升的区域。根据敏感区域分析,在敏感区域还需增加31个站用于监测,其中3个部署在成都段,监测强降水,28个部署在甘孜段和拉萨段,监测强风。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U298;P429
【部分图文】:

点分布,自动气象站,兰州大学,学位论文


川藏地区地形及全部自动气象站点分布图

分布图,长时间序列,自动气象站,地形


所采用的国家气象站分布见图3-2.表 3-2 给出了 201 个站点的资料年代情况,由表可见,201 个站点大部分都分布在四川地区(162 个),并且四川地区的国家级气象站基本都建于上世纪 50年代,约占 89%,60 年代、70 年代新建站点不多,西藏地区仅有 39 个站,50年代建站 15 个,约占 38%。大部分站点新建于 70 年代后期。从国家级气象站的数据可用率上可以看出

区域图,铁路线路,海拔高度,建站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川藏铁路沿线气象风险特征分析表 3-2 四川、西藏国家级气象站情况表总站数(个)五十年代建站数(个)六十年代建站数(个)七十以后年代建站数(个)存在记录缺失站数(个)西藏 39 15 8 16 9四川 162 144 14 4 39总数 201 159 22 20 48由于海拔高度变化较大,而气候特征与海拔高度有关,因此本章将国家级站点分为海拔高度小于 1000m 的站点,海拔高度在 1000 至 3000m 的站点,以及海拔高度在 3000m 以上的站点,分别进行气象要素的气候特征统计分析。3.2 铁路线路及范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龙;;川藏铁路让“天路”更便捷[J];广东交通;2019年02期

2 王爱文;;川藏铁路成雅段通车运行进入倒计时[J];四川水力发电;2018年06期

3 ;要闻[J];绿色中国;2018年22期

4 ;《中国铁路》杂志“川藏铁路”专栏约稿函[J];铁路技术创新;2019年01期

5 ;川藏铁路工程进展[J];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2019年01期

6 ;2500亿元全面启动川藏铁路规划建设[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8年10期

7 ;《中国铁路》杂志“川藏铁路”专栏约稿函[J];中国铁路;2018年11期

8 尹利娟;;由中国水电五局承建的川藏铁路成雅段工程近况[J];四川水力发电;2016年S2期

9 ;由中国水电五局承建的川藏铁路成雅项目掠影[J];四川水力发电;2017年02期

10 王爱文;杜耀斌;李燕辉;;规范制度 标准建设 科学管理 凝聚力量 在困境中奋进——中国水电五局川藏铁路成雅项目建设管理纪实[J];四川水力发电;201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子曰;川藏铁路沿线气象风险特征分析[D];兰州大学;2019年

2 李靖;川藏铁路理塘—邦达GIS数据库与青藏高原南缘冰川、冰湖分布[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3 庄严;川藏铁路东段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边坡稳定性预测[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4 张钰;基于铁路数字化选线系统的川藏铁路工程地质虚拟环境建模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5 蓝康文;川藏铁路高山峡谷边坡卸荷带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6 仲志伟;川藏铁路三江并流区岸坡特征及稳定性分区[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刘芳;川藏铁路片岩冻融风化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8 蒋正宣;川藏铁路康定—昌都段滑坡堰塞湖减灾对策及桥梁施工新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9 杨百祥;川藏铁路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边坡破坏模式的模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10 吴瑾;川藏铁路季节性粗颗粒冻土直剪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66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866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c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