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瓦斯氧化气氛对自燃氧化过程中煤微观理化特性及宏观热效应影响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TD752.2
【部分图文】:
1 绪论,同时基于固相反应动力学方程,研究瓦斯在。在含瓦斯氧化气氛条件下煤芳香微晶结构、表规律的变化规律,揭示瓦斯对煤低温氧化过程复合灾害事故的防治提供依据。法及技术路线(Research Method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具体高瓦斯易自燃煤层煤样的采集与加工
图 2- 1 煤的微晶结构简图Figure 2- 1 Diagram of coal’s crystalline structure据以往的研究结果,煤的变质程度越高,芳香碳越趋向于石墨演渐减少[125]。煤的芳香核大小于煤化程度密不可分,具体变化为芳香层片间距 d002越小而芳香层片直径 La和芳香层片厚度 Lc越 射线衍射(XRD)可以研究煤中芳香层片的大小及排列特征[126-煤微晶结构 XRD 分析的基本原理1)XRD 分析的基本原理射线在 1895 年被 WilhelmR ntgen(伦琴)发现,此后它就在诸泛的应用。1912 年 M.von Laue(劳埃)等人根据理论预见了 X ,1913 年 W.H.Bragg 和 W.L.Bragg 用实验证实了 X 射线照射晶现象,并证实了 X 射线的电磁波特性,为 X 射线的广泛应用奠定 X 射线照射晶体时,若其波长与晶体原子距离在相同数量级,的入射光会形成 X 射线衍射。X 射线通过晶体时产生的衍射在
由于煤是变质程度介于纤维素(d002=3.975 )和石墨(许多学者还利用石墨化度的概念来表示煤芳香层片的 3.975 0023.975 3.354002表示晶面间距, ;P 表示石墨化程度。的微晶结构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全面,但是在煤自燃微晶结构研究还较少,特别是对于煤实际有瓦斯参与微晶结构的演化机理上,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本变质程度的高瓦斯易自燃煤层的煤样在不同恒温和不晶结构的演化规律进行研究,以此揭示瓦斯对煤自燃实验条件与内容(Conditions and Contennts)设备与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 波若山德;迪 森古波特;刘桂兰;;正火炉内氧化气氛控制[J];本钢技术;1999年08期
2 张光德,阎立懿,解希元,曹洪涛;氧化气氛下铜的氯化机理研究[J];钢铁研究;2000年02期
3 林营,杨海波,王芬;氧化气氛下铜红花釉的研制[J];佛山陶瓷;2002年12期
4 J.Reid Shelton;李咏今;;关于弹性体基本氧化过程的评论[J];橡胶参考资料;1973年Z1期
5 张绍初;;硫黄氧化过程的几个计算[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1期
6 李文燕;李梅琴;茅秀彬;牛玉琴;顾金凯;陈正华;;对二甲苯合併氧化过程的研究[J];石油化工;1982年01期
7 鄢宝珍;杨其民;黄月仙;王竹庭;;咔唑系列化合物的电极氧化过程[J];化学学报;1982年10期
8 ;分级红茶酶性氧化过程中生化变化的研究[J];茶叶科技简报;1978年Z1期
9 蒋玉林,郭劲松,袁履冰;工业氧化过程中过氧化物的生成及其防治[J];天津化工;1991年01期
10 关若男;徐淑华;于瀛大;李日升;;非晶膜在铜的氧化过程中的行为[J];电子显微学报;199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新成;含瓦斯氧化气氛对自燃氧化过程中煤微观理化特性及宏观热效应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2 刘永泽;高级氧化过程中OH·和SO_4~(·-)定量分析及溴代副产物生成规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战婧;添加剂对煤低中温氧化过程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夏同强;瓦斯与煤自燃多场耦合致灾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陈琛;煤自燃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6 孙显龙;孙村矿煤自燃特性研究及防治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7 张红芬;煤自燃特性与巷道松散煤体自燃三维多场耦合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8 周春山;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柠檬酸铝防灭火凝胶的制备与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9 吴则琪;倾斜巷道瓦斯积聚诱致井巷风流紊乱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7年
10 付明明;基于煤与瓦斯共采的无风掘进瓦斯与氧气阻隔机理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桐赫;含铜钢氧化过程中铜的富集行为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5年
2 成东;马基诺矿接触氧气氧化时羟自由基产生及其对三价砷的氧化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3 刘颖健;煤氧化过程中自由基—活性基团作用机理[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4 程宥;内蒙古西部地区侏罗纪煤自燃氧化规律研究[D];华北科技学院;2015年
5 孟亚宁;煤自燃指标气体与煤体微观结构变化关系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6 焦汉林;含甲烷供气条件下煤氧化特性的综合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刘雷政;浅埋藏近距离煤层群开采上覆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判定[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8 赵颖杰;煤矿采空区火源点定位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9 孙旭明;长期水浸煤中溶出物质及对煤自燃特性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10 代超;新集二矿11煤自燃特性及采空区“三带”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68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868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