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载铜吸附剂对采煤工作面上隅角CO消除性能研究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0-12-15 01:04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CO气体浓度超限问题始终困扰着矿井的正常生产活动,严重制约了开采进度,甚至对矿工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并且CO来源众多,治理困难。本文从消除的角度出发,结合工业CO吸附技术,制备吸附剂,研究CO消除性能最佳参数,提出适用于矿井采煤工作面的消除工艺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采煤工作面上隅角CO浓度,对保障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研究内容需要,设计研发了 CO消除性能测试实验装置,主要包括:装置主体部分、配件气源部分、传感器、风速仪等,并对实验装置作用进行介绍,可以实现固体、液体吸附剂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实验研究。理论分析选取了对CO选择吸附性大的氯化亚铜,浸渍法制备负载氯化亚铜的分子筛和活性炭吸附剂,高温焙烧使氯化亚铜以单层分散的形式负载到载体上;对负载氯化亚铜的分子筛、活性炭和未负载的分子筛、活性炭进行比表面积、孔结构测试,分析发现载体负载氯化亚铜后出现比表面积减小,孔容减小,平均孔径增大的趋势,并且分子筛的比表面积最大,孔容也最大,负载氯化亚铜效果最好;XRD测试结果显示氯化亚铜在载体上实现单层分散,但仍有部分氯化亚铜未负载到载体上,并且分子筛负载氯化亚铜的效果更好。通...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载铜吸附剂对采煤工作面上隅角CO消除性能研究及应用


CO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和电子几率密度图

示意图,π配键,示意图,金属羰基化合物


在形成金属羰基化合物过程中,CO 不仅有孤对电子给予一价铜离子的空轨道键,如图 1.2(a)所示;又有空的反键 2π 轨道可以和一价铜离子的 d 轨道重叠,这种 π 键由金属原子单方面提供电子,所以也称为反馈 π 键,如图 1.2(b)所在 CO 与一价铜离子络合时形成了电子接受键,两种物质相互促进,产生协同效为 σ-π 配键[94]。

设备图,化学试剂,吸附剂制备,分子筛吸附剂


锅 (c)超纯水系统(d)真空干燥箱 (e)管式炉图 2.1 主要仪器设备图2.1.3 吸附剂制备(1)分子筛(NaY)、活性炭(AC)吸附剂分子筛吸附剂采用南京化学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活性炭吸附剂采用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生产的,试剂样品见图 2.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矿井CO气体成因类型及机理辨识分析[J]. 贾海林,余明高,徐永亮.  煤炭学报. 2013(10)
[2]矿井CO大范围渗漏、超限综合治理技术[J]. 毛传森,梁东民.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3(01)
[3]近浅埋煤层大采高综采面上隅角CO治理[J]. 杜福荣,温贺兴,徐晓宏,徐衍,肖玉峰.  采矿技术. 2013(01)
[4]采空区煤自燃机理及其防治技术研究现状[J]. 卢国斌,耿铭.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S2)
[5]低阶烟煤对CO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J]. 郭立稳,王月红,张九零,高俊斌.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8(06)
[6]煤炭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气体指标法[J]. 梁运涛.  煤炭科学技术. 2008(06)
[7]氮气置换法治理采空区有害气体技术[J]. 张福成,王昌斌,杨广文,艾兴,刘志忠.  煤矿安全. 2008(03)
[8]煤的变质程度与煤层吸附CO影响的实验研究[J]. 郭立稳,王月红,张九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7(02)
[9]煤巷打眼过程中CO产生原因的确定[J]. 何启林,刘长青,刘德平,李顺文,谢积明.  煤矿安全. 2006(07)
[10]低阶煤在干燥氧气下低温氧化过程的机理研究[J]. 薛冰,李再峰,陈兴权,李永昕,Agarwal P K.  煤炭转化. 2006(02)

博士论文
[1]采空区自然发火定量预报及CO超限防治研究[D]. 马步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6
[2]神东矿区综采工作面采空区常温条件下CO产生与运移规律研究及应用[D]. 吴玉国.太原理工大学 2015
[3]煤氧化过程CO产生机理及安全指标研究[D]. 翟小伟.西安科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何家塔综采工作面上隅角CO积聚与治理研究[D]. 宁振凯.西安科技大学 2018
[2]基于溶气气浮法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研究[D]. 邓涛.武汉大学 2018
[3]不同改性秸秆生物炭对垃圾渗滤液中COD的吸附研究[D]. 王晨.苏州科技大学 2017
[4]大型密闭采空区CO异常综合治理技术研究[D]. 马刚.河南理工大学 2017
[5]锆修饰的钴基催化剂对一氧化碳低温催化氧化的性能研究[D]. 杜凡.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16
[6]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工作面CO来源及聚集规律研究[D]. 张铎.西安科技大学 2014
[7]超重力吸收法脱除CO的基础研究[D]. 张祎.中北大学 2014
[8]易自燃煤层综采面超大采空区CO运移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D]. 王新宇.太原理工大学 2013
[9]深冷分离一氧化碳工艺模拟分析与改造研究[D]. 苏珊珊.大连理工大学 2012
[10]红庙矿煤层自然发火特性及CO涌出规律研究[D]. 胡楠.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17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917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2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