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瓦斯水合分离过程传热与反应耦合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05:21

  本文关键词:瓦斯水合分离过程传热与反应耦合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瓦斯水合反应过程传热与反应是控制反应速率、提高水合物产量的技术关键。因此,本文在国内外诸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同促进剂浓度水合反应实验体系,揭示了瓦斯水合过程温度场分布与促进剂配比、水合反应速率、体系产热等影响因素相互关系,建立瓦斯水合反应过程传热与反应两者耦合关系的数学模型。本文研究成果对后续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利用配备阵列式温度传感器的水合反应装置,在气相初始压力5MPa、溶液及环境初始温度1℃条件下进行3种体系(①含THF与空白体系;②THF/SDS复配中优选SDS浓度体系;③THF/SDS复配中优选THF浓度体系)瓦斯水合反应实验。研究表明:(1)促进剂(SDS、THF)浓度对瓦斯水合反应体系各层面温度场温度分布及水合反应热具有一定影响。(2)相同反应体系瓦斯水合反应过程中上层温度场温度上升速率最快,下层温度场速率上升最慢。(3)不同促进剂复配溶液中,通过SDS优选体系研究发现,在其浓度为0.5mol/L时,体系产热速率最高,平均温度值最大,瓦斯水合反应量较其他体系多,作用效果最好;通过THF优选体系研究发现,在其浓度为1mol/L时,体系产热速率最高,平均温度值最大,瓦斯水合反应量较其他体系多,作用效果最好。(4)THF/SDS复配溶液改善了瓦斯水合分离过程热力学条件,提高了气-水转化率,影响了不同水合体系温度场分布。(5)基于实验研究,建立了不同SDS浓度促进剂作用下瓦斯水合反应传热与反应耦合模型,为后续水合物深入研究及相关参数修正做了铺垫。论文提供的大量珍贵的实测数据、图标曲线、照片资料和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开展瓦斯水合反应过程温度场特征及热量传递控制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瓦斯水合物 促进剂 传热与反应 耦合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71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15
  • 1.1 研究背景12
  • 1.2 目的和意义12-14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特色14-15
  • 1.3.1 研究内容14
  • 1.3.2 研究特色14-15
  • 2 文献综述15-26
  • 2.1 水合物概述15-19
  • 2.1.1 气体水合物概念15
  • 2.1.2 气体水合物结构特征15-16
  • 2.1.3 气体水合物稳定性16-18
  • 2.1.4 气体水合物物化性质18-19
  • 2.2 水合物研究进展19-21
  • 2.2.1 发现阶段20
  • 2.2.2 调研阶段20-21
  • 2.2.3 调查阶段21
  • 2.3 SDS/THF对瓦斯水合物形成影响研究现状21-24
  • 2.3.1 SDS对气体水合物形成影响21-23
  • 2.3.2 THF对气体水合物生成影响23
  • 2.3.3 SDS-THF协同作用对气体水合物生成影响23-24
  • 2.4 水合物形成过程温度场特征相关研究24-25
  • 2.4.1 理论研究24-25
  • 2.4.2 实验研究25
  • 2.5 本章小结25-26
  • 3 理论基础26-33
  • 3.1 水合物形成过程热质传递26-27
  • 3.1.1 热量传递理论26
  • 3.1.2 物质传递理论26-27
  • 3.2 水合反应热理论模型27-30
  • 3.3 水合物形成过程表面活性剂的影响30-31
  • 3.3.1 表面活性剂概述30-31
  • 3.3.2 表面活性剂对水合物形成影响31
  • 3.3.3 表面活性剂促进作用下水合物诱导时间计算模型31
  • 3.4 水合生长速率理论31-32
  • 3.5 本章小结32-33
  • 4 瓦斯水合分离实验系统33-39
  • 4.1 实验系统33-37
  • 4.1.1 高压水合反应釜33-34
  • 4.1.2 温度调控与测定系统34-35
  • 4.1.3 压力调控与测定系统35-36
  • 4.1.4 数字图像摄录系统36
  • 4.1.5 气相色谱分析系统36-37
  • 4.1.6 实验数据采集系统37
  • 4.2 实验过程37-38
  • 4.2.1 温度传感器校正37-38
  • 4.2.2 实验材料38
  • 4.2.3 实验步骤38
  • 4.3 本章小结38-39
  • 5 促进剂对瓦斯水合反应过程温度场特征影响研究39-58
  • 5.1 THF作用下CH_4水合过程温度场特征39-44
  • 5.1.1 实验体系概述39
  • 5.1.2 实验结果39-41
  • 5.1.3 温度场特征结果分析41-43
  • 5.1.4 THF作用机理分析43-44
  • 5.2 THF/SDS对瓦斯水合过程温度场影响44-56
  • 5.2.1 含THF体系不同SDS浓度水合分离过程温度场特征44-52
  • 5.2.2 含SDS体系不同THF浓度水合分离过程温度场特征52-56
  • 5.3 结论56-57
  • 5.4 本章小结57-58
  • 6 瓦斯水合反应过程传热与反应模型58-67
  • 6.1 水合过程传质传热机理概念模型58-60
  • 6.1.1 水合过程传质机理概念模型58
  • 6.1.2 水合过程传热机理概念模型58-59
  • 6.1.3 传热传质关系59-60
  • 6.2 瓦斯水合反应过程生长速率及温度60-61
  • 6.2.1 不同时间区间瓦斯水合反应过程生长速率60
  • 6.2.2 不同时间区间瓦斯水合反应过程温度采集60-61
  • 6.3 促进剂THF/SDS条件下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61-65
  • 6.4 结论65-66
  • 6.5 本章小结66-67
  • 7 结论与展望67-68
  • 7.1 结论67
  • 7.2 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3
  • 作者简介73-75
  • 学位论文数据集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峰;盛伟;樊栓狮;王金渠;;喷淋式反应器中甲烷水合反应实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2 白净;梁德青;李栋梁;樊栓狮;;天然气水合反应器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08年10期

3 李幼祥;紫铜衬里水合反应器[J];化工设备设计;1984年01期

4 刘树祥;田君濂;刘坤英;;六氰合钴(Ⅲ)配离子光水合反应的研究(Ⅱ)[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3期

5 郑立农,徐长业;水合反应器的检测和缺陷处理[J];齐鲁石油化工;2001年04期

6 李强;;延长丁烯水合反应催化剂使用期的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5期

7 肖亚梁;;解决水合反应器漏剂的几点措施[J];科技资讯;2009年24期

8 张智博;;156m~3第一水合反应器制作工艺实例[J];科技风;2012年05期

9 郭善良;蒎烯水合反应进程分析与控制技术[J];福建林业科技;1987年01期

10 ;时间短、温度高的化学发热[J];化学世界;198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俊汾;徐红;秦张峰;王建国;;丙烯在分子筛上的水合反应[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贾宏玲;王丽霞;王自为;刘燕;任建国;;壳聚糖希夫碱金属配合物催化不对称水合反应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3 朱凤霞;杨旭石;黄建林;殷洁炜;李和兴;;介孔Au(Ⅰ)有机金属催化苯乙炔水合反应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王华;黄韬;陈刚;张今令;刘中民;;分子筛催化的混合C_4水合反应[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铭;葛锋;李欣然;焦鹏;曹竹安;;丙烯腈水合反应过程中腈水合酶的动力学优化[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王梅桃;朱凤霞;殷洁炜;黄建林;杨旭石;何文翰;李和兴;;介孔二硫基-Au(Ⅰ)有机金属催化苯乙炔水合反应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李应成;闫世润;杨为民;谢在库;陈庆龄;岳斌;贺鹤勇;;Sn改性对Nb_2O_5/α-Al_2O_3催化环氧化物水合反应性能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岳彦兵;瓦斯水合分离过程传热与反应耦合特征研究[D];黑龙江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莹;环已烯水合反应强化的作用原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吴平铿;β-石竹烯、环己烯水合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4 杨洪涛;改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研究及在丁烯水合反应中的应用[D];烟台大学;2009年

5 邓持林;混合C4中异丁烯水合反应动力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温丽瑗;丙烯酸水合制备3-羟基丙酸反应工艺条件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瓦斯水合分离过程传热与反应耦合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92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9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