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多系统应急联动装置的设计
发布时间:2021-01-17 14:45
针对安全监控系统通过地面上位机软件实现与人员定位、广播等系统应急联动功能响应时间滞后及对井下主干网通信质量依赖性强的缺点,设计了一种煤矿井下多系统应急联动装置。该装置通过丰富的外设接口、规范化接口协议、高效的地址总线等技术,实现了煤矿井下安全监控、人员定位、广播等多系统数据采集、融合、联动。与现有基于上位机联动服务器实现井下多系统应急联动功能相比,具有脱网自主运行、响应时间快的特点,真正做到了危险预判、控制前移。
【文章来源】:煤矿机械. 2020,41(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煤矿井下多系统应急联动装置工作流程框图
煤矿井下多系统应急联动装置整机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由应急联动装置主机、交换机模块、显示屏、引线板、外壳结构等组成。应急联动装置主机采用板卡设计,各种类型接口板卡通过结构导轨固定在底板卡槽内实现与主控单元的数据交互。主机除主控单元固定安装在第1卡槽内之外,其他板卡可以根据现场实际应用需求自由组合板卡类型和数量。
应急联动逻辑设置页面如图3所示,设置当37#联动装置A01#瓦斯传感器超限(1.5),触发3#读卡器,IP地址为192.168.12.3的广播终端播,1#、2#信息显示屏,1#、3#综保开关实现联动。用标准瓦斯气体对传感器充气,使A01#传感器显示值超过1.5,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当A01#CH4传感器数据超限时,参与应急联动的其他设备终端均在2 s内按照紧急预案实现报警。安全监控系统巡检周期为20 s,相比通过地面上位机实现应急联动,响应效率提高了10倍左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多智能体的煤矿区域协同控制系统设计[J]. 曾祥林. 能源与环保. 2017(09)
[2]基于物联网的矿井区域协同控制器研究[J]. 郭江涛. 煤矿机械. 2016(07)
[3]煤矿监控新技术与新装备[J]. 孙继平. 工矿自动化. 2015(01)
[4]煤矿信息化与智能化要求与关键技术[J]. 孙继平. 煤炭科学技术. 2014(09)
[5]区域化全方位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J]. 杨洪. 江西煤炭科技. 2014(03)
[6]基于嵌入式Linux的智能瓦斯监控系统设计[J]. 张根宝,吴彦.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1(05)
本文编号:2983068
【文章来源】:煤矿机械. 2020,41(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煤矿井下多系统应急联动装置工作流程框图
煤矿井下多系统应急联动装置整机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由应急联动装置主机、交换机模块、显示屏、引线板、外壳结构等组成。应急联动装置主机采用板卡设计,各种类型接口板卡通过结构导轨固定在底板卡槽内实现与主控单元的数据交互。主机除主控单元固定安装在第1卡槽内之外,其他板卡可以根据现场实际应用需求自由组合板卡类型和数量。
应急联动逻辑设置页面如图3所示,设置当37#联动装置A01#瓦斯传感器超限(1.5),触发3#读卡器,IP地址为192.168.12.3的广播终端播,1#、2#信息显示屏,1#、3#综保开关实现联动。用标准瓦斯气体对传感器充气,使A01#传感器显示值超过1.5,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当A01#CH4传感器数据超限时,参与应急联动的其他设备终端均在2 s内按照紧急预案实现报警。安全监控系统巡检周期为20 s,相比通过地面上位机实现应急联动,响应效率提高了10倍左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多智能体的煤矿区域协同控制系统设计[J]. 曾祥林. 能源与环保. 2017(09)
[2]基于物联网的矿井区域协同控制器研究[J]. 郭江涛. 煤矿机械. 2016(07)
[3]煤矿监控新技术与新装备[J]. 孙继平. 工矿自动化. 2015(01)
[4]煤矿信息化与智能化要求与关键技术[J]. 孙继平. 煤炭科学技术. 2014(09)
[5]区域化全方位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J]. 杨洪. 江西煤炭科技. 2014(03)
[6]基于嵌入式Linux的智能瓦斯监控系统设计[J]. 张根宝,吴彦.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1(05)
本文编号:2983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983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