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速变化评价交叉口的行车安全
本文关键词:基于车速变化评价交叉口的行车安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规模有了很快的发展。但随之而来也引起了许多矛盾与问题,城市交通拥堵、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频繁,特别在城市交叉口情况更为严峻。如何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行车安全评价对于提高交叉口安全性有重要作用。我国对城市交叉口行车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基于事故率的评价方法,如概率统计法和强度分析法,这些方法需要大量时间去收集统计交通事故,而非事故率的评价方法则不需要大量时间去收集统计交通事故,如利用交通冲突技术评价方法。因此,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车辆速度,一方面,建立基于危险性系数的交叉口危险段鉴别法并推导了计算公式(简称危险性系数法),从局部角度对城市交叉口行车安全性进行评价,该方法基于加速度相对于位置的变化率评价行车安全性,危险性系数越大,则表明该点的行车安全性越差,并依据行车速度的离散性增大,其交通事故率呈增大加快趋势,与采集点车辆速度离散性得出结论进行对比验证其方法合理性。另一方面,本文选取了速度、连续性以及速度差三个指标,建立基于Vague复合物元交叉口行车安全性判断模型,从整体角度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行车安全进行评价研究,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论文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简述了城市道路交叉口行车安全评价研究现状,分析车速与行车安全关系,因此,考虑从车速角度去评价城市道路交叉口行车安全。(2)基于车速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行车安全评价的方法,一方面,对城市道路交叉口不同行驶方向速度特性分析基础上,建立基于危险性系数的交叉口危险段鉴别法并推导了计算公式,从局部角度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行车安全进行评价,从而确定城市道路交叉口不同行驶方向危险段。另一方面,根据国内外运行速度和安全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速度、连续性以及速度差三个指标,建立基于Vague复合物元交叉口行车安全等级的判定模型,从整体角度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行车安全性判定。(3)以广州正佳广场交叉口为实例分析,首先,根据调研的目的,确定数据采集点和采集数据所需的最小样本量。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基于速度变化对交叉口评价方法提供数据基础。运用“危险系数法”,拟合速度与采集点的距离关系,给出了危险性系数公式,并依次求出各采集点的危险性系数,从而确定了不同行驶方向危险段,同时与通过对采集点行车速度离散性计算的结论进行对比,以此证明了利用“危险性系数方法”的可行性、可信性和合理性。从整体角度,基于Vague复合物元交叉口行车安全性判断模型,对此交叉口行车安全性进行了判定,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提出了交叉口交通安全策略。
【关键词】:速度特性 危险性系数方法 车辆运行速度 行车安全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2.8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1
- 1.1 研究背景12-14
- 1.2 研究意义14-15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8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5-16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6-18
- 1.3.3 存在问题研究不足18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8-21
- 1.4.1 研究内容18-19
- 1.4.2 技术路线19-21
- 第二章 车速与行车安全关系21-29
- 2.1 引言21
- 2.2 车辆速度相关概念21-23
- 2.3 车速与行车安全关系23-28
- 2.3.1 车速与交通事故数量关系23-25
- 2.3.2 车速离散性与交通事故率关系25-26
- 2.3.3 车速与交通事故严重性26-27
- 2.3.4 相邻路段车速差异对行车安全的影响27
- 2.3.5 车辆运行速度差与交通事故率27-28
- 2.4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基于车速对交叉口行车安全评价的方法29-43
- 3.1 引言29
- 3.2 交叉口行车安全评价方法的提出29-31
- 3.2.1 事故次数法29-30
- 3.2.2 事故率法30
- 3.2.3 矩阵法30-31
- 3.2.4 质量控制法31
- 3.3 危险性系数法31-34
- 3.3.1 城市道路交叉口危险段概念31-32
- 3.3.2 危险性系数法32-34
- 3.4 基于Vague复合物元行车安全等级判定模型34-41
- 3.4.1 城市道路交叉口行车安全等级判定方法34
- 3.4.2 城市道路交叉口速度判定指标选取34-36
- 3.4.3 基于Vague复合物元行车安全等级判定模型的建立36-41
- 3.4.4 确定判定等级41
- 3.5 本章小结41-43
- 第四章 城市交叉口行车安全评价实例分析43-83
- 4.1 引言43
- 4.2 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基础数据采集43-46
- 4.2.1 数据采集的目的43-44
- 4.2.2 数据采集点的确定44-46
- 4.2.3 调查时间的确定46
- 4.2.4 采集数据设备46
- 4.3 现场调研46-48
- 4.3.1 交叉口选择46-47
- 4.3.2 采集点样本确定47-48
- 4.3.3 采集点车辆类型48
- 4.4 城市道路交叉口车辆运行速度调查资料统计分析48-54
- 4.4.1 直行方向段车辆速度调查资料48-51
- 4.4.2 右转方向段车辆速度调查资料51-52
- 4.4.3 左转方向段车辆速度调查资料52-54
- 4.5 城市道路交叉口速度空间特性分析54-59
- 4.5.1 直行方向段速度空间特性分析54-56
- 4.5.2 右转方向段速度特性分析56-58
- 4.5.3 左转方向段速度特性分析58-59
- 4.6 城市道路交叉口车辆运行速度变化规律59-64
- 4.6.1 直行方向段车辆运行速度变化规律59-61
- 4.6.2 右转方向段车辆运行速度变化规律61-63
- 4.6.3 左转方向段车辆运行速度变化规律63-64
- 4.7 危险性系数法实例分析64-77
- 4.7.1 直行方向路段危险段判断64-72
- 4.7.2 右转方向路段危险段判断72-74
- 4.7.3 左转方向路段危险段判断74-76
- 4.7.4 与采集点车辆速度离散性对比76-77
- 4.8 基于Vague复合物元行车安全等级判定实例分析77-81
- 4.8.1 直行方向安全性判定77-80
- 4.8.2 右转方向安全性判定80-81
- 4.8.3 左转方向安全性判定81
- 4.8.4 城市道路交叉口安全性判定81
- 4.9 本章小结81-83
- 第五章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策略83-87
- 5.1 宏观方法83-84
- 5.1.1 建立安全管理机构83
- 5.1.2 编制交通安全规划83-84
- 5.1.3 完善交通法规和严格交通执法84
- 5.2 微观方法84-86
- 5.2.1 车速限制84-86
- 5.2.2 车速限制实施方案86
- 5.3 本章小结86-87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7-89
- 6.1 主要结论87-88
-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88-89
- 参考文献89-94
- 附录A:速度统计表94-98
- 致谢9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莹;黄新;;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回顾与分析[J];森林工程;2013年02期
2 管满泉;;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方法的比较研究[J];公路;2009年04期
3 钟小明;魏中华;张利;张勇;刘小明;;无信号T型交叉口交通流特性[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周忠业;廖志高;柳本民;郭忠印;;高速公路隧道群行车特性及安全性分析[J];交通与计算机;2008年01期
5 陈晓明;邵春福;岳昊;;Influence of Bicycle Traffic on Capacity of Typical Signalized Intersection[J];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年02期
6 庄焰;曾文佳;;信号交叉口延误计算模型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钱大琳;蒋海峰;黄迪;赵春龙;杨露平;;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流干扰影响及其计算方法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年03期
8 杨少辉;王殿海;董斌;王英平;;信号交叉口起动波模型修正[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1期
9 邹志云;胡琼虹;毛保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理论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年12期
10 张香平;陈振起;;城市车辆速度对道路交通影响的评估[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姚荣涵;车辆排队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沈文;公路事故多发路段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付会萍;无信号环形交叉口交通运行状况评价及改善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2 陈欢欢;城市道路平面信号交叉口综合评价及改善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杨峰;城市平面信号交叉口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车速变化评价交叉口的行车安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9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99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