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分类分析及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17:06

  本文关键词: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分类分析及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安全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人为因素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主因,单纯依靠技术设备的进步并不能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事故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以往的成果多偏重于研究单个或者几个人为因素对安全事故的影响作用,缺乏系统研究建筑安全事故因素交互作用的研究。为系统研究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及交互作用机理,首先,在文献分析、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建筑行业特征提出了人为因素分类分析系统(HFACS)框架中应增加社会环境层的假设,对框架中各层人为因素要素进行修订后构建出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分类分析系统(C-HFACS)框架,并验证该框架修正的合理性和行业适用性。其次,以150起建筑安全事故案例为研究对象利用C-HFACS框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框架各层次因素间的内在关联性进行了因果检验,得出对建筑安全事故影响较大且因果关系显著的九个构成要素。再次,为进一步分析高频人为因素间影响作用的大小建立了社会环境层与企业安全管理层、企业安全管理层与现场监管层、现场监管层与不安全行为前提条件层以及不安全行为条件层与不安全行为层等5个假设模型,在重庆、武汉、荆州等12个城市的15个工地发放了500份问卷,有效回收407份,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C-HFACS框架各层高频人为因素的关系模型中,企业安全管理层对现场监管层的影响最为显著、程度最高,政府监管、企业安全文化和资源管理、现场监管者的设计和管理行为、物理和技术环境以及个体生理状态、技能等九个人为因素对事故和下层人为因素影响显著。最后,结合分析结果从政府、企业、现场和个体四个维度提出了第三方安全巡检机构、企业文化建设、强化现场设计管理行为等针对性对策,以期为建筑安全事故分析和管理提供新的方法和工具。
【关键词】:建筑业 安全事故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71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9-14
  • 1.1.1 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9-12
  • 1.1.2 人为因素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因12-14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14-15
  • 1.2.1 研究内容14
  • 1.2.2 研究意义14-15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5-17
  • 1.3.1 研究方法15-16
  • 1.3.2 技术路线16-17
  • 1.4 论文的新颖性17-19
  • 2 文献综述19-29
  • 2.1 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综述19-21
  • 2.2 事故人为因素研究综述21-25
  • 2.2.1 政府层面21-22
  • 2.2.2 企业层面22-23
  • 2.2.3 项目层面23-24
  • 2.2.4 个体层面24-25
  • 2.3 人为因素分析和分类系统(HFACS)综述25-29
  • 2.3.1 HFACS的起源和发展25
  • 2.3.2 HFACS的应用现状25-29
  • 3 建筑安全事故HFACS框架修正设计29-47
  • 3.1 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简介29-31
  • 3.1.1 Reason的事故致因模型29-31
  • 3.1.2 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31
  • 3.2 C-HFACS框架模型修正设计31-47
  • 3.2.1 C-HFACS框架层次和构成要素的修订32-41
  • 3.2.2 C-HFACS框架模型的构建41-42
  • 3.2.3 C-HFACS框架模型各个构成要素表现形式的确定42-47
  • 4 基于C-HFACS的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分析47-59
  • 4.1 C-HFACS框架原因频率统计47-49
  • 4.2 卡方检验和让步比分析49-54
  • 4.2.1 卡方检验和让步比理论与方法介绍49
  • 4.2.2 卡方检验和让步比分析结果49-54
  • 4.3 统计结果分析54-59
  • 4.3.1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54-55
  • 4.3.2 企业安全管理分析55-56
  • 4.3.3 现场安全监管分析56-57
  • 4.3.4 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分析57
  • 4.3.5 不安全行为分析57-59
  • 5 C-HFACS框架各层次人为因素关系的实证分析59-77
  • 5.1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59-60
  • 5.2 构建SEM假设模型60-63
  • 5.2.1 社会环境层与企业安全管理层关系模型构建60-61
  • 5.2.2 企业安全管理层与现场安全监管层关系模型构建61-62
  • 5.2.3 现场安全监管层与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层关系模型构建62
  • 5.2.4 不安全行为前提条件层和不安全行为层关系模型构建62-63
  • 5.3 数据收集与整理63-70
  • 5.3.1 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影响因素量表设计63-64
  • 5.3.2 调研过程与概况描述64-67
  • 5.3.3 问卷量表的信效度分析67-70
  • 5.4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70-77
  • 5.4.1 模型的拟合度分析70-71
  • 5.4.2 模型的路径分析71-77
  • 6 建筑安全事故预防与控制对策建议77-85
  • 6.1 基于社会环境层的对策建议77-79
  • 6.1.1 加强政府的安全监管力度77-78
  • 6.1.2 引入独立第三方安全巡查机构78-79
  • 6.2 基于企业管理层的对策建议79-80
  • 6.2.1 关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79-80
  • 6.2.2 企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80
  • 6.3 基于现场监管层的对策建议80-82
  • 6.3.1 优化现场监管者的工作设计80-81
  • 6.3.2 强化现场监管者的管理行为81-82
  • 6.4 不安全行为前提条件层的对策建议82-83
  • 6.4.1 调整员工的心理状态82
  • 6.4.2 加强施工机具的维护管理82-83
  • 6.4.3 优化作业环境设计83
  • 6.5 不安全行为层的对策建议83-85
  • 6.5.1 提高员工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83-84
  • 6.5.2 培养员工的安全行为习惯84-85
  • 7 结论与展望85-89
  • 7.1 研究结论85-86
  • 7.2 创新成果和实践价值86
  • 7.3 局限和展望86-89
  • 致谢89-91
  • 参考文献91-99
  • 附录A C-HFACS框架构成要素及其表现形式99-103
  • 附录B 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影响因素调查问卷103-107
  • 附录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10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李华;建筑安全事故与安全意识的关系[J];建筑安全;2003年02期

2 张飞涟,王磊明,赵汉;我国建筑安全事故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J];基建优化;2005年01期

3 刘长滨;龙英;;减少建筑安全事故的对策分析[J];建筑安全;2006年01期

4 董大e,

本文编号:304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04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2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