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范系统效能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9 13:42
我国古人对安全的最高境界的诠释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我国当前的政府对人民未来生活勾勒的蓝图是构建平安城市,建设和谐社会。何为“平安”?“平安”就是人人安全、事事安全、时时安全和处处安全,是可以惠及整个社会和民众的“大平安”。如何才能实现“大平安”?“大平安”就需要“大安防”,即政府、社会和民众共同参与其中,采用多种防护手段(人防、物防、技防),调动各种防范要素(探测、反应、延迟)为社会和民众提供一种全方位的保障,即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上多层次、多维度的防护。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安全防范系统也正在从“小安防”体系向“大安防”的安全防范网络发展,当前对安全防范系统评估的研究大都是针对“小安防”体系的单个安全防范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很难适应“大安防”体系下安全防范网络的建设需要,因此迫切需要针对大型的安全防范网络的特点,建立科学客观的防护效能评估的方法和理论体系,指导大型安全防护防范系统的建设。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风险熵模型的社会安防系统网络效能评估技术研究》(编号:6117002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青年教师资助项目《基于风险熵模型的安全防范...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安防设备、安防节点和安全防范系统的界定
1.3.1 安全防范的概念
1.3.2 安防设备的定义
1.3.3 安防节点的定义
1.3.4 安全防范系统的定义
1.3.5 安全防范系统的简介
1.3.6 安全防范系统的特点
1.3.7 设备、节点、系统划分的目的和意义
1.4 防护能力与防护效能的界定
1.4.1 防护能力的定义
1.4.2 防护效能的定义
1.4.3 防护能力与防护效能之间的关系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内研究现状
1.5.2 国外研究现状
1.5.3 研究现状小结
1.6 面临的关键问题
1.6.1 面临的理论问题
1.6.2 面临的技术问题
1.7 本文研究内容及之间的关系
1.7.1 研究内容
1.7.2 研究内容之间的关系
1.8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失效特征量退化分析模型的安防设备失效评估技术
2.1 引言
2.2 安防设备失效特征量的定义
2.3 安防设备失效的定义与失效机理分析
2.4 安防设备失效的类型
2.4.1 突发型失效
2.4.2 退化型失效
2.5 安防设备失效特征量的选择规则
2.6 安防设备失效特征量退化分析模型
2.6.1 安防设备失效度和有效度
2.6.2 安防设备失效概率密度
2.6.3 安防设备失效率
2.6.4 失效特征量退化分析模型
2.7 安防设备失效评估模型
2.7.1 单失效特征量的安防设备失效评估模型
2.7.2 多失效特征量的安防设备失效评估模型
2.8 仿真实验分析
2.8.1 仿真实验目的与原理
2.8.2 仿真实验的条件及设备
2.8.3 仿真实验方法
2.8.4 安防设备失效评估仿真与分析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安防设备失效度的安防节点的防护能力失效评估技术
3.1 引言
3.2 串联结构的安防节点的防护能力失效评估模型
3.3 并联结构的安防节点的防护能力失效评估模型
3.4 串并联结构的安防节点的防护能力失效评估模型
3.5 并串联结构的安防节点的防护能力失效评估模型
3.6 混联结构的安防节点的防护能力失效评估模型
3.7 仿真实验分析
3.7.1 仿真实验目的与原理
3.7.2 仿真实验的条件及设备
3.7.4 防护能力失效性分析模型仿真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风险熵的安防节点效能评估技术
4.1 引言
4.2 安防节点防护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
4.2.1 人防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4.2.2 物防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4.2.3 技防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4.3 风险熵模型概述
4.3.1 风险熵的定义
4.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隶属度权重确定方法
4.3.3 基于风险熵的防护效能度量方法
4.3.4 基于风险熵的防护能力度量方法
4.4 基于风险熵的安防节点效能评估模型
4.4.1 安防节点防护能力相互独立时的效能评估方法
4.4.2 安防节点防护能力相互关联时的效能评估方法
4.5 仿真实验分析
4.5.1 仿真实验目的与原理
4.5.2 仿真实验的条件及设备
4.5.3 风险熵模型仿真
4.5.4 安防节点效能评估仿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防护最薄弱路径代价的安防系统效能评估技术
5.1 引言
5.2 基于安防节点效能的路径代价模型
5.3 安防系统防护最薄弱路径模型与算法
5.3.1 防护最薄弱路径模型
5.3.2 防护最薄弱路径算法
5.4 安全防范系统效能评估模型
5.4.1 单防护目标的安全防范系统效能评估模型
5.4.2 多防护目标的安全防范系统效能评估模型
5.5 仿真实验分析
5.5.1 仿真实验的目的与原理
5.5.2 仿真实验的条件及设备
5.5.3 防护最薄弱路径模型与算法仿真
5.5.4 安全防范系统效能评估仿真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贡献与创新之处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1.1 纵向项目
1.2 横向项目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信息熵的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研究[J]. 董保良,张国辉,李鑫,李晓燕,杨新旺. 电子世界. 2013(15)
[2]浅谈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建设、使用与发展[J]. 孙国强. 中国公共安全. 2013(15)
[3]中国半城镇化研究[J]. 李爱民. 人口研究. 2013(04)
[4]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征象考察与调控路径分析[J]. 黄毅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5]核电站实物保护系统有效性评估方法研究工作进展[J]. 苗强,张文良,宗波,步立新,尹洪河,方忻.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2(00)
[6]大安防时代:需要多元化发展战略[J]. 王华安. 中国公共安全. 2013(12)
[7]某大学图书馆安全防范系统设计[J]. 何穆. 建筑电气. 2013(05)
[8]司法中的量刑分析与操作——以石柏魁故宫盗窃案为例[J]. 张苏. 中国检察官. 2013(10)
[9]美国安全管理专业解析[J]. 杜治国,赵兴涛,李培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10]多级可拓评价方法在城市高速公路环境现状评价中的应用[J]. 赵爽,朱立富.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13(02)
博士论文
[1]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 程姝.东北农业大学 2013
[2]数字电视信号传输安全防范系统研究[D]. 任相军.中国海洋大学 2013
[3]转型时期中国法治特点研究[D]. 张岩.中共中央党校 2013
[4]“增长性贫困”与收入分配差异研究[D]. 陈书.重庆大学 2012
[5]中国现代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研究[D]. 赵汗青.东北师范大学 2012
[6]基于风险熵模型的安防系统风险与效能评估技术研究[D]. 郭熹.武汉大学 2011
[7]数字营区智能监控安全防范关键技术研究[D]. 钟剑波.武汉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改进研究[D]. 张靓.吉林大学 2012
[2]基于保密网的监狱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 邓栩.湖南大学 2012
[3]长沙市城市反恐问题研究[D]. 吴助斌.湖南大学 2011
[4]核材料和核设施实物保护标准体系研究[D]. 李国青.清华大学 2011
[5]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研究探析[D]. 张明康.南京师范大学 2011
[6]安全防范系统性能化设计[D]. 闫黎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1
[7]基于ZigBee的监狱安全防范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周振华.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41199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安防设备、安防节点和安全防范系统的界定
1.3.1 安全防范的概念
1.3.2 安防设备的定义
1.3.3 安防节点的定义
1.3.4 安全防范系统的定义
1.3.5 安全防范系统的简介
1.3.6 安全防范系统的特点
1.3.7 设备、节点、系统划分的目的和意义
1.4 防护能力与防护效能的界定
1.4.1 防护能力的定义
1.4.2 防护效能的定义
1.4.3 防护能力与防护效能之间的关系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内研究现状
1.5.2 国外研究现状
1.5.3 研究现状小结
1.6 面临的关键问题
1.6.1 面临的理论问题
1.6.2 面临的技术问题
1.7 本文研究内容及之间的关系
1.7.1 研究内容
1.7.2 研究内容之间的关系
1.8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失效特征量退化分析模型的安防设备失效评估技术
2.1 引言
2.2 安防设备失效特征量的定义
2.3 安防设备失效的定义与失效机理分析
2.4 安防设备失效的类型
2.4.1 突发型失效
2.4.2 退化型失效
2.5 安防设备失效特征量的选择规则
2.6 安防设备失效特征量退化分析模型
2.6.1 安防设备失效度和有效度
2.6.2 安防设备失效概率密度
2.6.3 安防设备失效率
2.6.4 失效特征量退化分析模型
2.7 安防设备失效评估模型
2.7.1 单失效特征量的安防设备失效评估模型
2.7.2 多失效特征量的安防设备失效评估模型
2.8 仿真实验分析
2.8.1 仿真实验目的与原理
2.8.2 仿真实验的条件及设备
2.8.3 仿真实验方法
2.8.4 安防设备失效评估仿真与分析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安防设备失效度的安防节点的防护能力失效评估技术
3.1 引言
3.2 串联结构的安防节点的防护能力失效评估模型
3.3 并联结构的安防节点的防护能力失效评估模型
3.4 串并联结构的安防节点的防护能力失效评估模型
3.5 并串联结构的安防节点的防护能力失效评估模型
3.6 混联结构的安防节点的防护能力失效评估模型
3.7 仿真实验分析
3.7.1 仿真实验目的与原理
3.7.2 仿真实验的条件及设备
3.7.4 防护能力失效性分析模型仿真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风险熵的安防节点效能评估技术
4.1 引言
4.2 安防节点防护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
4.2.1 人防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4.2.2 物防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4.2.3 技防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4.3 风险熵模型概述
4.3.1 风险熵的定义
4.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隶属度权重确定方法
4.3.3 基于风险熵的防护效能度量方法
4.3.4 基于风险熵的防护能力度量方法
4.4 基于风险熵的安防节点效能评估模型
4.4.1 安防节点防护能力相互独立时的效能评估方法
4.4.2 安防节点防护能力相互关联时的效能评估方法
4.5 仿真实验分析
4.5.1 仿真实验目的与原理
4.5.2 仿真实验的条件及设备
4.5.3 风险熵模型仿真
4.5.4 安防节点效能评估仿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防护最薄弱路径代价的安防系统效能评估技术
5.1 引言
5.2 基于安防节点效能的路径代价模型
5.3 安防系统防护最薄弱路径模型与算法
5.3.1 防护最薄弱路径模型
5.3.2 防护最薄弱路径算法
5.4 安全防范系统效能评估模型
5.4.1 单防护目标的安全防范系统效能评估模型
5.4.2 多防护目标的安全防范系统效能评估模型
5.5 仿真实验分析
5.5.1 仿真实验的目的与原理
5.5.2 仿真实验的条件及设备
5.5.3 防护最薄弱路径模型与算法仿真
5.5.4 安全防范系统效能评估仿真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贡献与创新之处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1.1 纵向项目
1.2 横向项目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信息熵的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研究[J]. 董保良,张国辉,李鑫,李晓燕,杨新旺. 电子世界. 2013(15)
[2]浅谈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建设、使用与发展[J]. 孙国强. 中国公共安全. 2013(15)
[3]中国半城镇化研究[J]. 李爱民. 人口研究. 2013(04)
[4]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征象考察与调控路径分析[J]. 黄毅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5]核电站实物保护系统有效性评估方法研究工作进展[J]. 苗强,张文良,宗波,步立新,尹洪河,方忻.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2(00)
[6]大安防时代:需要多元化发展战略[J]. 王华安. 中国公共安全. 2013(12)
[7]某大学图书馆安全防范系统设计[J]. 何穆. 建筑电气. 2013(05)
[8]司法中的量刑分析与操作——以石柏魁故宫盗窃案为例[J]. 张苏. 中国检察官. 2013(10)
[9]美国安全管理专业解析[J]. 杜治国,赵兴涛,李培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10]多级可拓评价方法在城市高速公路环境现状评价中的应用[J]. 赵爽,朱立富.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13(02)
博士论文
[1]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 程姝.东北农业大学 2013
[2]数字电视信号传输安全防范系统研究[D]. 任相军.中国海洋大学 2013
[3]转型时期中国法治特点研究[D]. 张岩.中共中央党校 2013
[4]“增长性贫困”与收入分配差异研究[D]. 陈书.重庆大学 2012
[5]中国现代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研究[D]. 赵汗青.东北师范大学 2012
[6]基于风险熵模型的安防系统风险与效能评估技术研究[D]. 郭熹.武汉大学 2011
[7]数字营区智能监控安全防范关键技术研究[D]. 钟剑波.武汉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改进研究[D]. 张靓.吉林大学 2012
[2]基于保密网的监狱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 邓栩.湖南大学 2012
[3]长沙市城市反恐问题研究[D]. 吴助斌.湖南大学 2011
[4]核材料和核设施实物保护标准体系研究[D]. 李国青.清华大学 2011
[5]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研究探析[D]. 张明康.南京师范大学 2011
[6]安全防范系统性能化设计[D]. 闫黎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1
[7]基于ZigBee的监狱安全防范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周振华.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41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041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