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局应急能力构建与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5 05:07
铁路是我国公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运输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铁路局的安全和和谐发展,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因此,研究铁路局应急能力构建与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铁路局在应急管理实践中,依然存在对应急能力的理解比较狭隘,对应急能力的形成机理缺乏认识,应急能力建设相对滞后,应急能力提升机制缺失,缺乏科学合理的应急能力评价体系等问题,迫切需要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促进铁路局应急能力的可持续提升。本文基于企业能力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界定了企业能力、应急能力和铁路局应急能力的概念,分析了铁路局应急能力的专业性、关联性、协同性和动态性特征。构建了铁路局应急能力的框架模型,提出了铁路局应急能力建设内容为要素分析、形成分析、能力评价和能力提升。从组织、资源、预案和信息四个方面论述了铁路局的应急要素。探讨了铁路局应急能力的构成,应急能力包括监测预警能力、决策指挥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并分别探讨了三种应急能力的形成机理。构建了铁路局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探讨了铁路局应急能力评价流程和评价方法。从铁路局应急能力的提升机理入手,探讨了生态学机理和系统演化...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理论基础
1.4.1 企业能力理论
1.4.2 知识管理理论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基础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铁路局应急能力及其框架模型
2.1 铁路局应急能力的界定
2.1.1 企业能力
2.1.2 应急能力
2.1.3 铁路局应急能力
2.1.4 铁路局应急能力与应急管理
2.2 铁路局应急能力的特征
2.2.1 专业性
2.2.2 关联性
2.2.3 协同性
2.2.4 动态性
2.3 铁路局应急能力框架模型
2.3.1 模型的内涵
2.3.2 建设内容维度
2.3.3 能力层次维度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铁路局应急能力要素分析
3.1 应急组织
3.1.1 组织架构及职责
3.1.2 组织运行机制
3.1.3 组织管理制度
3.2 应急资源
3.2.1 物资资源的储备
3.2.2 技术资源的储备
3.2.3 人力资源的储备
3.3 应急预案
3.3.1 应急预案体系
3.3.2 应急预案的编制
3.3.3 应急预案的演练
3.3.4 应急预案的修订
3.4 应急信息
3.4.1 应急信息分类
3.4.2 应急信息流
3.4.3 应急信息平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铁路局应急能力形成分析
4.1 铁路局应急能力的构成
4.1.1 监测预警能力
4.1.2 决策指挥能力
4.1.3 应急处置能力
4.2 监测预警能力的形成
4.2.1 监测组织值守
4.2.2 监测技术支撑
4.2.3 预警信息处理与发布
4.3 决策指挥能力的形成
4.3.1 决策者
4.3.2 决策信息支持
4.3.3 指挥机构运转
4.4 应急处置能力的形成
4.4.1 处置组织响应
4.4.2 应急资源调度
4.4.3 应急信息管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铁路局应急能力评价
5.1 铁路局应急能力评价概述
5.1.1 应急能力评价的意义
5.1.2 应急能力评价的特点
5.1.3 应急能力评价的流程
5.2 铁路局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5.2.1 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5.2.2 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3 铁路局应急能力评价标准
5.4 铁路局应急能力评价指标权重
5.4.1 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
5.4.2 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5.4.3 确定指标综合权重
5.5 铁路局应急能力评价方法
5.5.1 模糊综合评价法
5.5.2 灰色聚类评估法
5.5.3 评价方法评析与选定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知识管理的铁路局应急能力提升
6.1 铁路局应急能力提升机理与障碍
6.1.1 铁路局应急能力提升机理
6.1.2 铁路局应急能力提升障碍分析
6.1.3 铁路局应急知识管理的引入
6.2 铁路局应急知识管理的流程-保障模型
6.2.1 铁路局应急知识管理的流程
6.2.2 铁路局应急知识管理的保障
6.3 铁路局应急能力提升途径与措施
6.3.1 夯实能力要素基础
6.3.2 创建学习型铁路局
6.3.3 建设知识管理系统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案例分析
7.1 XA铁路局应急能力建设
7.1.1 应急组织的建立和健全
7.1.2 应急资源的投入与保障
7.1.3 应急预案的完善与演练
7.1.4 应急信息平台的建设与运行
7.2 宝成铁路109隧道应急抢险
7.2.1 监测预警
7.2.2 决策指挥
7.2.3 应急处置
7.2.4 启示
7.3 XA铁路局应急能力评价
7.3.1 指标权重计算
7.3.2 灰色聚类评价
7.3.3 结论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铁路局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及其应用[J]. 龙京,张彦春,王孟钧,赵越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04)
[2]铁路工程突发事件预警体系探讨[J]. 郭乃正,蔡海蛟. 价值工程. 2011(05)
[3]铁路应急物资储备点选址[J]. 龙京,黄钢,王孟钧,张彦春.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1(01)
[4]试论危机转化为公共危机的关键及其预防对策——从公共决策的视角[J]. 李小敏,胡象明. 探索. 2010(02)
[5]京津高速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J]. 马永刚,赵庆伟,马蕾,于睿洁. 铁路技术创新. 2010(02)
[6]水利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刘学应.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7]建设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所需考虑的几个问题[J]. 马龙,蒋孝军.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07(06)
[8]国内外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的研究进展[J]. 吴新燕,顾建华. 自然灾害学报. 2007(06)
[9]对于应急管理的几个认识阶段[J]. 计雷. 安全. 2007(06)
[10]2006年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回顾与展望[J]. 顾林生.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2007(02)
博士论文
[1]基于自组理论的工程项目组织演化动力机制研究[D]. 曲娜.中南大学 2011
[2]基于熵理论的敏捷供应链供需协作模式与脆弱性研究[D]. 李洋.东北林业大学 2010
[3]基于本体论视角的品牌竞争力研究[D]. 蒋璟萍.中南大学 2008
[4]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过程及能力评价研究[D]. 王湛.武汉理工大学 2008
[5]煤矿企业应急管理系统构建与应急能力评价研究[D]. 史波.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
[6]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涌现机理研究[D]. 叶培华.吉林大学 2008
[7]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综合应急能力评价研究[D]. 田依林.武汉理工大学 2008
[8]企业知识管理的实现方式及能力评价研究[D]. 索柏民.大连理工大学 2008
[9]动态知识管理能力模型及其效用研究[D]. 徐海宁.同济大学 2008
[10]公共危机信息管理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D]. 王伟.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50490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理论基础
1.4.1 企业能力理论
1.4.2 知识管理理论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基础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铁路局应急能力及其框架模型
2.1 铁路局应急能力的界定
2.1.1 企业能力
2.1.2 应急能力
2.1.3 铁路局应急能力
2.1.4 铁路局应急能力与应急管理
2.2 铁路局应急能力的特征
2.2.1 专业性
2.2.2 关联性
2.2.3 协同性
2.2.4 动态性
2.3 铁路局应急能力框架模型
2.3.1 模型的内涵
2.3.2 建设内容维度
2.3.3 能力层次维度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铁路局应急能力要素分析
3.1 应急组织
3.1.1 组织架构及职责
3.1.2 组织运行机制
3.1.3 组织管理制度
3.2 应急资源
3.2.1 物资资源的储备
3.2.2 技术资源的储备
3.2.3 人力资源的储备
3.3 应急预案
3.3.1 应急预案体系
3.3.2 应急预案的编制
3.3.3 应急预案的演练
3.3.4 应急预案的修订
3.4 应急信息
3.4.1 应急信息分类
3.4.2 应急信息流
3.4.3 应急信息平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铁路局应急能力形成分析
4.1 铁路局应急能力的构成
4.1.1 监测预警能力
4.1.2 决策指挥能力
4.1.3 应急处置能力
4.2 监测预警能力的形成
4.2.1 监测组织值守
4.2.2 监测技术支撑
4.2.3 预警信息处理与发布
4.3 决策指挥能力的形成
4.3.1 决策者
4.3.2 决策信息支持
4.3.3 指挥机构运转
4.4 应急处置能力的形成
4.4.1 处置组织响应
4.4.2 应急资源调度
4.4.3 应急信息管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铁路局应急能力评价
5.1 铁路局应急能力评价概述
5.1.1 应急能力评价的意义
5.1.2 应急能力评价的特点
5.1.3 应急能力评价的流程
5.2 铁路局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5.2.1 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5.2.2 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3 铁路局应急能力评价标准
5.4 铁路局应急能力评价指标权重
5.4.1 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
5.4.2 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5.4.3 确定指标综合权重
5.5 铁路局应急能力评价方法
5.5.1 模糊综合评价法
5.5.2 灰色聚类评估法
5.5.3 评价方法评析与选定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知识管理的铁路局应急能力提升
6.1 铁路局应急能力提升机理与障碍
6.1.1 铁路局应急能力提升机理
6.1.2 铁路局应急能力提升障碍分析
6.1.3 铁路局应急知识管理的引入
6.2 铁路局应急知识管理的流程-保障模型
6.2.1 铁路局应急知识管理的流程
6.2.2 铁路局应急知识管理的保障
6.3 铁路局应急能力提升途径与措施
6.3.1 夯实能力要素基础
6.3.2 创建学习型铁路局
6.3.3 建设知识管理系统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案例分析
7.1 XA铁路局应急能力建设
7.1.1 应急组织的建立和健全
7.1.2 应急资源的投入与保障
7.1.3 应急预案的完善与演练
7.1.4 应急信息平台的建设与运行
7.2 宝成铁路109隧道应急抢险
7.2.1 监测预警
7.2.2 决策指挥
7.2.3 应急处置
7.2.4 启示
7.3 XA铁路局应急能力评价
7.3.1 指标权重计算
7.3.2 灰色聚类评价
7.3.3 结论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铁路局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及其应用[J]. 龙京,张彦春,王孟钧,赵越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04)
[2]铁路工程突发事件预警体系探讨[J]. 郭乃正,蔡海蛟. 价值工程. 2011(05)
[3]铁路应急物资储备点选址[J]. 龙京,黄钢,王孟钧,张彦春.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1(01)
[4]试论危机转化为公共危机的关键及其预防对策——从公共决策的视角[J]. 李小敏,胡象明. 探索. 2010(02)
[5]京津高速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J]. 马永刚,赵庆伟,马蕾,于睿洁. 铁路技术创新. 2010(02)
[6]水利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刘学应.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7]建设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所需考虑的几个问题[J]. 马龙,蒋孝军.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07(06)
[8]国内外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的研究进展[J]. 吴新燕,顾建华. 自然灾害学报. 2007(06)
[9]对于应急管理的几个认识阶段[J]. 计雷. 安全. 2007(06)
[10]2006年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回顾与展望[J]. 顾林生.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2007(02)
博士论文
[1]基于自组理论的工程项目组织演化动力机制研究[D]. 曲娜.中南大学 2011
[2]基于熵理论的敏捷供应链供需协作模式与脆弱性研究[D]. 李洋.东北林业大学 2010
[3]基于本体论视角的品牌竞争力研究[D]. 蒋璟萍.中南大学 2008
[4]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过程及能力评价研究[D]. 王湛.武汉理工大学 2008
[5]煤矿企业应急管理系统构建与应急能力评价研究[D]. 史波.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
[6]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涌现机理研究[D]. 叶培华.吉林大学 2008
[7]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综合应急能力评价研究[D]. 田依林.武汉理工大学 2008
[8]企业知识管理的实现方式及能力评价研究[D]. 索柏民.大连理工大学 2008
[9]动态知识管理能力模型及其效用研究[D]. 徐海宁.同济大学 2008
[10]公共危机信息管理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D]. 王伟.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50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050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