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开采对顶板含(隔)水层的影响探查
发布时间:2021-02-26 14:11
以黄陇侏罗纪煤田崔木煤矿为研究背景,结合矿区含(隔)水层与煤岩层的空间组合及覆岩特征,以及工作面精细探查结果,进行综放工作面煤层开采对顶板含(隔)水层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煤层顶板洛河组砂砾岩含水层和安定组泥岩隔水层采动后岩体结构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孔隙率增大、强度降低和结构松弛;岩体结构受采动变化影响,其富水性明显增强。采后主要含水层和关键隔水层上下导通,形成具有水力联系的复合含水层组。含水层组虽与主要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具有联动效应;但其富水性比主要含水层明显减少,并对煤层开采具有积极意义。
【文章来源】:陕西煤炭. 2020,39(04)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地层倾向剖面示意(1∶20 000)
含水层富水性受岩性、厚度,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综合控制。地下水主要赋存于中-粗粒砂岩之中,河谷地段及向斜轴部富水性较好,为相对富水区;粱峁区与砂岩含量少的地段,富水性较弱,水资源相对贫乏。以中-粗粒砂岩为主要含水层段,钻孔及水井抽水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0.009 476~0.128 0 L/(s·m),渗透系数0.002 446~0.129 3 m/d,属富水性不均一的弱-中等含水层。水质类型HCO3-Na·Mg、SO4·HCO3-Na·Mg,矿化度0.512~1.055 g/L,水温14~15℃。1.3 关键隔水层
关键隔水层区内无出露。岩性以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中-粗粒砂岩与含砾粗砂岩,含少量钙质结核,底部常为一层厚度较大的灰紫色含砾粗粒砂岩。厚度28.65~147.03 m,平均101.54 m。泥岩及砂质泥岩主要分布于中上部,团块状、松软,含砂岩薄层、条带、包裹体;一般呈4~5层展布,单层厚度7~20 m;由上往下单层厚度变薄,砂岩条带及包裹体减少,致密度和脆性增强。如图3所示,泥岩-砂质泥岩隔水层分布总体上表现为与煤层赋存呈正相关,在井田西部富煤区厚度大,中东部无煤区厚度小。厚煤-特厚煤区发育厚度60~80 m,局部达100 m以上。1.4 主要可采煤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胡家河煤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J]. 闫鑫,侯恩科,袁西亚,郝宝利. 陕西煤炭. 2019(01)
[2]郭家河煤矿综放工作面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研究[J]. 李艳清,王冠. 陕西煤炭. 2018(04)
[3]巨厚砂砾岩含水层下特厚煤层保水开采分区及实践[J]. 吕广罗,田刚军,张勇,吕品田,陈永波,师修昌. 煤炭学报. 2017(01)
[4]深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探查分析[J]. 吕广罗,杨磊,田刚军,张勇,吕品田,陈永波. 中国煤炭. 2016(11)
[5]综采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的钻孔探测[J]. 妙军科,蒋泽泉. 陕西煤炭. 2014(06)
[6]深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导水裂缝带发育特征[J]. 刘英锋,王世东,王晓蕾. 煤炭学报. 2014(10)
[7]综放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J]. 伍永平,于水,高喜才,张艳丽. 煤炭工程. 2012(10)
[8]综采导水裂隙带多因素影响指标研究与高度预计[J]. 胡小娟,李文平,曹丁涛,刘满才. 煤炭学报. 2012(04)
[9]综放开采覆岩“两带”高度的计算公式及适用性分析[J]. 许延春,李俊成,刘世奇,周霖. 煤矿开采. 2011(02)
[10]综采放顶煤覆岩破坏规律与机理研究[J]. 滕永海,杨建立,朱伟,张华民. 矿山测量. 2010(02)
本文编号:3052702
【文章来源】:陕西煤炭. 2020,39(04)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地层倾向剖面示意(1∶20 000)
含水层富水性受岩性、厚度,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综合控制。地下水主要赋存于中-粗粒砂岩之中,河谷地段及向斜轴部富水性较好,为相对富水区;粱峁区与砂岩含量少的地段,富水性较弱,水资源相对贫乏。以中-粗粒砂岩为主要含水层段,钻孔及水井抽水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0.009 476~0.128 0 L/(s·m),渗透系数0.002 446~0.129 3 m/d,属富水性不均一的弱-中等含水层。水质类型HCO3-Na·Mg、SO4·HCO3-Na·Mg,矿化度0.512~1.055 g/L,水温14~15℃。1.3 关键隔水层
关键隔水层区内无出露。岩性以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中-粗粒砂岩与含砾粗砂岩,含少量钙质结核,底部常为一层厚度较大的灰紫色含砾粗粒砂岩。厚度28.65~147.03 m,平均101.54 m。泥岩及砂质泥岩主要分布于中上部,团块状、松软,含砂岩薄层、条带、包裹体;一般呈4~5层展布,单层厚度7~20 m;由上往下单层厚度变薄,砂岩条带及包裹体减少,致密度和脆性增强。如图3所示,泥岩-砂质泥岩隔水层分布总体上表现为与煤层赋存呈正相关,在井田西部富煤区厚度大,中东部无煤区厚度小。厚煤-特厚煤区发育厚度60~80 m,局部达100 m以上。1.4 主要可采煤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胡家河煤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J]. 闫鑫,侯恩科,袁西亚,郝宝利. 陕西煤炭. 2019(01)
[2]郭家河煤矿综放工作面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研究[J]. 李艳清,王冠. 陕西煤炭. 2018(04)
[3]巨厚砂砾岩含水层下特厚煤层保水开采分区及实践[J]. 吕广罗,田刚军,张勇,吕品田,陈永波,师修昌. 煤炭学报. 2017(01)
[4]深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探查分析[J]. 吕广罗,杨磊,田刚军,张勇,吕品田,陈永波. 中国煤炭. 2016(11)
[5]综采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的钻孔探测[J]. 妙军科,蒋泽泉. 陕西煤炭. 2014(06)
[6]深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导水裂缝带发育特征[J]. 刘英锋,王世东,王晓蕾. 煤炭学报. 2014(10)
[7]综放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J]. 伍永平,于水,高喜才,张艳丽. 煤炭工程. 2012(10)
[8]综采导水裂隙带多因素影响指标研究与高度预计[J]. 胡小娟,李文平,曹丁涛,刘满才. 煤炭学报. 2012(04)
[9]综放开采覆岩“两带”高度的计算公式及适用性分析[J]. 许延春,李俊成,刘世奇,周霖. 煤矿开采. 2011(02)
[10]综采放顶煤覆岩破坏规律与机理研究[J]. 滕永海,杨建立,朱伟,张华民. 矿山测量. 2010(02)
本文编号:3052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05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