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采钻孔异常现象观测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09 19:33
针对九里山矿深部瓦斯治理过程中钻孔抽采浓度衰减迅速、抽采效率低的现象,利用钻孔成像仪进行钻孔内抽采管路窥视。通过查找抽采管理薄弱环节,发现了穿层钻孔抽采封孔质量差,导致钻孔漏气,影响抽采效率,为指导矿井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优化钻孔封孔技术工艺、完善管理制度提供依据。
【文章来源】:山东煤炭科技. 2020,(09)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钻孔窥视仪工作示意图
钻孔成像仪相关参数:窥视探头直径24 mm,配备电缆30 m、探干30根(规格1 m/根)。因此,本次诊断仅针对孔深(抽采管路)小于30 m的穿层钻孔。该区域所采二1煤层厚在6.0~11.67 m之间,平均厚度7.3 m,煤层原始瓦斯含量21.46 m3/t,煤层原始瓦斯压力1.62 MPa,煤层瓦斯吸咐常数a=39.06 m3/t,b=0.7531 MP-1,煤层透气性系数为0.2~0.457 m2/MPa2·d,穿层钻孔瓦斯流量为0.065 m3/min·h,衰减系数0.0126~0.0389 d-1。窥视区域煤层赋存稳定,无构造,煤体结构为构造煤,其上部为0.2 m为粉粒煤,呈末状,下部为碎裂煤,呈片状、块状。
在对试验区域观测的24个囊袋式封孔钻孔窥视中发现,孔深小于30 m的钻孔10个,抽采管较封孔要求少1~7m,平均2.5 m;孔深大于30 m的钻孔2个,均为孔深33m、岩孔段19 m,抽采管长度分别为22 m、26 m,较封孔要求少7~11 m,平均9 m。利用表格柱状图表示囊袋封孔注浆段距煤层底板2 m位置,九里山矿16131回风底抽巷A68组单数列钻孔注浆位置示意图如图4所示。由图4可以看出,由于抽采钻孔下放深度不足,囊袋注浆段即封孔段位置距煤层底板参差不齐,导致穿层钻孔封孔不能形成有效、完整的封堵圈,特别是当封孔段位于岩层破碎圈时,容易发生钻孔漏气。在执行水力冲孔措施后,钻孔在煤层内部相互串孔、连通,单个钻孔漏气将导致串孔钻孔抽采浓度整体下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煤矿顺层钻孔瓦斯抽采合理布孔间距研究[J]. 李波,孙东辉,张路路. 煤炭科学技术. 2016(08)
[2]我国煤矿瓦斯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J]. 宁德义. 煤矿安全. 2016(02)
[3]我国煤矿水力化技术瓦斯治理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J]. 袁亮,林柏泉,杨威. 煤炭科学技术. 2015(01)
[4]国内煤矿瓦斯强化抽采增透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 徐景德,杨鑫,赖芳芳,韩春晶,朱正宪.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4(04)
本文编号:3073357
【文章来源】:山东煤炭科技. 2020,(09)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钻孔窥视仪工作示意图
钻孔成像仪相关参数:窥视探头直径24 mm,配备电缆30 m、探干30根(规格1 m/根)。因此,本次诊断仅针对孔深(抽采管路)小于30 m的穿层钻孔。该区域所采二1煤层厚在6.0~11.67 m之间,平均厚度7.3 m,煤层原始瓦斯含量21.46 m3/t,煤层原始瓦斯压力1.62 MPa,煤层瓦斯吸咐常数a=39.06 m3/t,b=0.7531 MP-1,煤层透气性系数为0.2~0.457 m2/MPa2·d,穿层钻孔瓦斯流量为0.065 m3/min·h,衰减系数0.0126~0.0389 d-1。窥视区域煤层赋存稳定,无构造,煤体结构为构造煤,其上部为0.2 m为粉粒煤,呈末状,下部为碎裂煤,呈片状、块状。
在对试验区域观测的24个囊袋式封孔钻孔窥视中发现,孔深小于30 m的钻孔10个,抽采管较封孔要求少1~7m,平均2.5 m;孔深大于30 m的钻孔2个,均为孔深33m、岩孔段19 m,抽采管长度分别为22 m、26 m,较封孔要求少7~11 m,平均9 m。利用表格柱状图表示囊袋封孔注浆段距煤层底板2 m位置,九里山矿16131回风底抽巷A68组单数列钻孔注浆位置示意图如图4所示。由图4可以看出,由于抽采钻孔下放深度不足,囊袋注浆段即封孔段位置距煤层底板参差不齐,导致穿层钻孔封孔不能形成有效、完整的封堵圈,特别是当封孔段位于岩层破碎圈时,容易发生钻孔漏气。在执行水力冲孔措施后,钻孔在煤层内部相互串孔、连通,单个钻孔漏气将导致串孔钻孔抽采浓度整体下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煤矿顺层钻孔瓦斯抽采合理布孔间距研究[J]. 李波,孙东辉,张路路. 煤炭科学技术. 2016(08)
[2]我国煤矿瓦斯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J]. 宁德义. 煤矿安全. 2016(02)
[3]我国煤矿水力化技术瓦斯治理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J]. 袁亮,林柏泉,杨威. 煤炭科学技术. 2015(01)
[4]国内煤矿瓦斯强化抽采增透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 徐景德,杨鑫,赖芳芳,韩春晶,朱正宪.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4(04)
本文编号:3073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073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