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煤矿八采区太灰水可疏放性评价
发布时间:2021-03-13 06:25
本文针对桃园煤矿八采区太原组灰岩水水温高、水压高、水质异常的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及勘探程度低的问题,开展了放水试验工作,通过资料分析、水化学分析、数值模拟与综合分析,结合钻探与物探成果评价八采区疏降可行性,提出了八采区太灰水水害防治措施,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有:1.通过对钻探资料分析,太灰上段L1~L4灰岩裂隙溶洞发育、含水丰富,是矿井充水的主要含水层及充水水源。L1-L4总厚约33.0m,厚度较稳定,单位涌水量q=0.422~0.6621/s·m,渗透系数k=1.512~1.856m/d。考虑到区域的岩溶发育不均一性,为富水性中等至强的含水层组。2.通过放水试验得出认识:研究区域补给主要来自三方面,即在隐伏露头通过天窗补给,在断层带接受奥灰补给以及通过区域性的层间流动的本层远方补给;F2断层为八采区太灰含水层奥灰补给通道,区内DF5断层表现为导水性断层;八采区与大区太灰含水层不存在水力联系,可视为两个独立水文地质单元。3.利用放水试验阶段和恢复阶段的水位资料,考虑补给边界和三阶梯流量条件,对典型观测孔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了求解,得出区域的渗透系数K=0.73~5.94m/d,平均为2.50...
【文章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水文地质勘探研究
1.2.2 煤矿疏水降压研究
1.2.3 煤矿防治水研究
1.3 存在的问题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论文工作过程与工作量
2 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1 矿井地质条件
2.2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2.2.1 主要含水层
2.2.2 含水层的补给、径流、排泄及水力联系
3 八采区水文地质条件探查与评价
3.1 概述
3.2 井下物探探查分析
3.3 地面钻孔探查分析
3.4 放水试验
3.4.1 放水试验概况
3.4.2 放水试验资料分析
3.5 太灰富水性评价
3.6 断层导水性分析
4 八采区水化学特征
4.1 矿井各含水层水化学特征
4.2 八采区各含水层水化学特征
4.3 放水试验中各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变化特征
4.3.1 放水试验中太灰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变化特征
4.3.2 放水试验中砂岩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变化特征
4.4 八采区含水层水源判别
4.4.1 系统聚类分析模型
4.4.2 各含水层水化学系统聚类分析
4.4.3 放水试验过程中各含水层水化学系统聚类分析
4.5 放水试验中各含水层水温变化特征
5 八采区太灰水疏降可行性分析
5.1 太灰含水层补给条件分析
5.1.1 太灰含水层补给条件
5.1.2 太灰含水层补给强度
5.2 太灰渗流场数值模拟
5.2.1 太灰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5.2.2 太灰三维数学模型
5.2.3 模型的剖分、识别与验证
5.2.4 太灰地下水流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3 太灰水疏降可行性分析
5.3.1 疏降水头、疏放水量与时间的关系
5.3.2 含水层可疏性评价
6 八采区安全开采与水害防治方案
6.1 八采区10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6.2 八采区10煤层带压开采可行性
6.3 10煤底板注浆加固与含水层改造
6.4 八采区安全开采配套防治水措施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079730
【文章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水文地质勘探研究
1.2.2 煤矿疏水降压研究
1.2.3 煤矿防治水研究
1.3 存在的问题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论文工作过程与工作量
2 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1 矿井地质条件
2.2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2.2.1 主要含水层
2.2.2 含水层的补给、径流、排泄及水力联系
3 八采区水文地质条件探查与评价
3.1 概述
3.2 井下物探探查分析
3.3 地面钻孔探查分析
3.4 放水试验
3.4.1 放水试验概况
3.4.2 放水试验资料分析
3.5 太灰富水性评价
3.6 断层导水性分析
4 八采区水化学特征
4.1 矿井各含水层水化学特征
4.2 八采区各含水层水化学特征
4.3 放水试验中各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变化特征
4.3.1 放水试验中太灰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变化特征
4.3.2 放水试验中砂岩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变化特征
4.4 八采区含水层水源判别
4.4.1 系统聚类分析模型
4.4.2 各含水层水化学系统聚类分析
4.4.3 放水试验过程中各含水层水化学系统聚类分析
4.5 放水试验中各含水层水温变化特征
5 八采区太灰水疏降可行性分析
5.1 太灰含水层补给条件分析
5.1.1 太灰含水层补给条件
5.1.2 太灰含水层补给强度
5.2 太灰渗流场数值模拟
5.2.1 太灰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5.2.2 太灰三维数学模型
5.2.3 模型的剖分、识别与验证
5.2.4 太灰地下水流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3 太灰水疏降可行性分析
5.3.1 疏降水头、疏放水量与时间的关系
5.3.2 含水层可疏性评价
6 八采区安全开采与水害防治方案
6.1 八采区10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6.2 八采区10煤层带压开采可行性
6.3 10煤底板注浆加固与含水层改造
6.4 八采区安全开采配套防治水措施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079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079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