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离心压缩机组噪声产生机理及控制

发布时间:2017-04-16 06:02

  本文关键词:离心压缩机组噪声产生机理及控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基于某企业离心压缩机及其管道噪声超标的工程案例,利用声级计及倍频程滤波器对离心压缩机及其管道进行了噪声测量及频谱分析,确定了噪声源为离心压缩机所产生的气动噪声。气动噪声沿管线传递并向外辐射,在管道车间形成混响使得管道间噪声声压级高于压缩机组车间。针对噪声源,根据研究分析提出了安装阻性消声器和管道包扎两种方案。然而两种方案的传统设计方法往往基于经验和多次试验来确定参数,盲目性大,成本高,设计周期长。本文通过对阻性消声器传递损失的解析方法、声学有限元法,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声学有限元法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良好。因此选用声学有限元法分析了阻性消声器各参数包括吸声材料层数,分布方式,流阻,消声器腔体尺寸对传递损失的影响,并利用CFD方法分析了上述参数对压力损失的影响,探讨了阻性消声器参数的选择方法。并且通过声学有限元法研究了包扎金属板厚度,吸声材料厚度,流阻对其管道包扎插入损失的影响,为管道包扎参数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离心压缩机 噪声 阻性消声器 管道包扎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H452;TB53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课题背景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3
  • 1.2.1 离心压缩机组噪声机理及测量9-11
  • 1.2.2 离心压缩机的主动降噪方法11
  • 1.2.3 离心压缩机消声器的研究进展11-12
  • 1.2.4 管道包扎技术的研究进展12-13
  • 1.3 本文主要内容13-14
  • 第二章 离心压缩噪声测量及噪声源识别14-22
  • 2.1 测量环境及方法简述14-15
  • 2.1.1 测量环境14
  • 2.1.2 噪声测量的物理量度14-15
  • 2.1.3 测量仪器15
  • 2.2 测点的布置15
  • 2.3 测量数据及分析15-18
  • 2.3.1 压缩机附近测点噪声分析16-17
  • 2.3.2 汽轮机附近测点噪声分析17-18
  • 2.3.3 管道间各测点噪声分析18
  • 2.4 噪声源识别及降噪方案18-21
  • 2.4.1 噪声源的类型18-20
  • 2.4.2 确定噪声源20
  • 2.4.3 确定降噪方案20-21
  • 2.5 小结21-22
  • 第三章 离心压缩机阻性消声器的传递损失计算22-44
  • 3.1 消声器的评价指标22
  • 3.2 消声器计算方法与实验的比较22-29
  • 3.2.1 理论解析法23-26
  • 3.2.2 声学有限元法26-28
  • 3.2.3 计算方法的比较28-29
  • 3.3 各结构参数对消声器传递损失的影响分析29-44
  • 3.3.1 消声器的结构及参数29-30
  • 3.3.2 离心压缩机阻性消声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30-31
  • 3.3.3 吸声材料层数及分布方式对传递损失的影响31-38
  • 3.3.4 吸声材料厚度对传递损失的影响38-39
  • 3.3.5 吸声材料流阻对传递损失的影响39-40
  • 3.3.6 消声器腔体长度对传递损失的影响40-41
  • 3.3.7 消声器腔体直径对传递损失的影响41-44
  • 第四章 各结构参数对消声器压力损失的影响分析44-62
  • 4.1 模型的建立44-45
  • 4.2 各参数对压力损失的影响45-57
  • 4.2.1 吸声材料层数对压力损失的影响45-49
  • 4.2.2 吸声材料分布对压力损失的影响49-51
  • 4.2.3 吸声材料厚度对压力损失的影响51-53
  • 4.2.4 吸声材料流阻对压力损失的影响53-54
  • 4.2.5 腔体结构参数对压力损失的影响54-56
  • 4.2.6 参数综合分析56-57
  • 4.3 消声器参数的选择57-62
  • 4.3.1 降噪量的计算57-58
  • 4.3.2 压力损失标准及气流再生噪声的计算58-59
  • 4.3.3 消声器参数的确定59-62
  • 第五章 管道包扎的数值模拟及分析62-69
  • 5.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62-63
  • 5.2 各参数对插入损失的影响63-67
  • 5.2.1 吸声材料厚度对插入损失的影响63-66
  • 5.2.2 包扎铝板厚度对插入损失的影响66-67
  • 5.2.3 吸声材料流阻对插入损失的影响67
  • 5.3 小结67-69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69-71
  • 6.1 总结69-70
  • 6.2 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75
  • 致谢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春波,王晓玲,蔡体敏;DHP40-4型离心压缩机辐射噪声试验研究[J];风机技术;2000年03期

2 郭义杰;李宏坤;周帅;;离心式齿轮压缩机噪声源识别与控制[J];风机技术;2010年02期

3 敖庆波;汤慧萍;兰铁栓;朱纪磊;李程;王建忠;支浩;;多孔材料在管道噪声防护中的应用[J];功能材料;2011年S4期

4 苏莫明,胡春波,洪灵;离心压缩机环列叶栅叶片不稳定脉动力的确定[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5 苏莫明,赵兴艳,胡春波;离心压缩机叶片扩压器噪声的理论和实验研究[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6 崔晓兵;季振林;;阻性消声器声学性能预测的快速多极子边界元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何江南;廖明夫;刘前智;;非均匀栅距对压气机转子-静子气动干涉噪声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11期

8 胡春波,王文龙;DH63型离心压缩机辐射噪声实验研究[J];流体机械;2000年05期

9 毛义军;祁大同;;叶轮机械气动噪声的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09年02期

10 YutakaOHTA;TakashiGOTO;EisukeOUTA;;Effects of Tapered Diffuser Vane on the Flow Field and Noise of a Centrifugal Compressor[J];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2007年04期


  本文关键词:离心压缩机组噪声产生机理及控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0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10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2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