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燃煤层无煤柱开采防治自燃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1-04-05 05:33
随着采煤工艺的不断进步,全国煤矿企业积极推广沿空留巷无煤柱采煤工艺,既减少了煤炭资源损失,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又缓和了矿井采掘关系紧张的局面。但在自燃煤层中推广沿空留巷无煤柱采煤工艺,巷道及采空区自然发火几率较高,且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和危险性,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二矿针对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工作面存在的防灭火问题,理论分析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研究庚20突出煤层无煤柱开采沿空留巷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规律,建立了庚20突出煤层构建无煤柱开采沿空留巷防灭火预测预报体系。运用注氮、喷浆、加强监测等综合防灭火措施,成功杜绝了沿空留巷工作面自然发火事故,确保工作面安全生产。
【文章来源】:煤炭科技. 2020,41(04)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沿空留巷工作面布置示意
测点布置如图2所示。SF6释放点选择在距离停采线200 m处;距释放点距离分别为50、70、100、130、160、190 m依次布置6个采样点。SF6释放流量200 mL/min,稳定释放30 min后开始取样,同时在各测点位置进行机械测风,并记录数据。1.2 测定结果及分析
结合漏风测定原理及表1、2分析可知:释放点到采样点2之间,即距离停采线200 m至130 m之间存在严重漏风,漏风主要从巷道流向采空区内部,漏风量50 m3/min左右;采样点2到采样点4之间,即距离停采线130 m至70 m之间存在严重漏风,漏风主要从采空区流向巷道内部,漏风量40 m3min左右;采样点4到采样点5之间,即距离停采线70 m至40 m之间存在少许漏风,漏风量较少;采样点5到采样点6之间,即距离停采线40 m至10 m之间存在严重漏风,漏风主要从采空区流向巷道内部,漏风量38 m3/min左右。测点漏风风向如图3所示。由以上分析可知,该测试200 m巷道内,整体上漏风主要可分成两段,距离停采线130 m之外漏风主要从巷道流进采空区,而距离停采线130 m以内漏风主要从采空区流进巷道。2 沿空留巷工作面巷道及采空区自然发火的特点及原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沿空留巷工作面漏风规律分析及通风优化[J]. 和凯敏. 自动化应用. 2020(11)
本文编号:3119232
【文章来源】:煤炭科技. 2020,41(04)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沿空留巷工作面布置示意
测点布置如图2所示。SF6释放点选择在距离停采线200 m处;距释放点距离分别为50、70、100、130、160、190 m依次布置6个采样点。SF6释放流量200 mL/min,稳定释放30 min后开始取样,同时在各测点位置进行机械测风,并记录数据。1.2 测定结果及分析
结合漏风测定原理及表1、2分析可知:释放点到采样点2之间,即距离停采线200 m至130 m之间存在严重漏风,漏风主要从巷道流向采空区内部,漏风量50 m3/min左右;采样点2到采样点4之间,即距离停采线130 m至70 m之间存在严重漏风,漏风主要从采空区流向巷道内部,漏风量40 m3min左右;采样点4到采样点5之间,即距离停采线70 m至40 m之间存在少许漏风,漏风量较少;采样点5到采样点6之间,即距离停采线40 m至10 m之间存在严重漏风,漏风主要从采空区流向巷道内部,漏风量38 m3/min左右。测点漏风风向如图3所示。由以上分析可知,该测试200 m巷道内,整体上漏风主要可分成两段,距离停采线130 m之外漏风主要从巷道流进采空区,而距离停采线130 m以内漏风主要从采空区流进巷道。2 沿空留巷工作面巷道及采空区自然发火的特点及原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沿空留巷工作面漏风规律分析及通风优化[J]. 和凯敏. 自动化应用. 2020(11)
本文编号:3119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119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