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16 19:14
为进一步减少煤矿事故发生后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在分析国内外煤矿井下避难系统发展的基础上,以何家塔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系统的构建设计与应用为例,详细介绍了井下避难硐室系统的分类、结构构成、功能需求和配套设施等,并通过紧急避险疏散时间的校验计算,提出避难硐室距离采掘工作面以不超过1 000 m为宜,且应按照"地面最安全,先逃生后避险"原则进行避险救援,为国内其他矿井避难硐室的构建应用和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文章来源】:能源与环保. 2020,42(02)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平面布置
永久避难硐室主要施工断面如图2所示。其中,1-1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长16.8 m,掘进断面宽4.6 m、高3.7 m,基础深度250 mm,采用现浇C30混凝土砌碹支护,砌碹厚度300 mm,底板混凝土硬化厚度200 mm;2-2断面为矩形,长38.6 m,掘进断面宽4.2 m、高3.3 m,基础深度200 mm,采用锚网喷支护方式,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混凝土添加BR-2型防水剂,抗渗等级不小于P6;底板混凝土硬化厚度为200 mm,施工完毕后硐室内部采用阻燃、抗静电、耐高温、耐腐蚀聚酯材料整体装修。2.1.3 避难硐室系统组成
根据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要求,结合何家塔煤矿采掘工作面实际情况,设计利用井下的4个盘区巷道联络巷作为临时避难硐室,每个临时避难硐室设计容纳20人,临时避难硐室里各系统与永久避难硐室基本一致。临时避难硐室设计为矩形巷道,硐室全长20m,断面高5.2 m、宽3.2 m,顶板、帮部采用锚网喷支护,底板采用混凝土硬化。防护密闭门周边掏槽深600 mm,墙体混凝土浇筑,锚杆采用?20 mm×2 200 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间排距均为1 m。采用钢筋网护顶护帮,树脂加长锚固;顶板采用?22mm×6 300 mm锚索加长锚固补强支护,锚索呈“三花”布置,间排距均为2 m;巷道表层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添加防水剂,喷射厚度为100 mm;用强度等级C30的混凝土进行底板硬化,硬化厚度为200 m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的设计及位置优化的研究[J]. 蔺斌斌. 山东煤炭科技. 2019(04)
[2]基于多参数的煤矿井下避难硐室传感器设计[J]. 莫志刚,李军,梁光清,张远征. 自动化仪表. 2018(03)
[3]深孔预裂爆破与水力压裂技术的工业性对比试验[J]. 胡滨,梁小兴,王有发,蔚文忠,吴小卫. 煤矿安全. 2017(02)
[4]何家塔浅埋深矿井地应力测试及应用[J]. 胡滨. 山东煤炭科技. 2015(06)
[5]救生舱内氧含量舒适度研究[J]. 栗婧,金龙哲,汪声. 煤炭学报. 2013(12)
[6]常村煤矿N3采区永久避难硐室构建研究与试验[J]. 高娜,韩海荣,马德祥. 煤炭学报. 2013(12)
[7]井下紧急避险系统避难硐室建设方法与技术[J]. 孙继平. 煤炭科学技术. 2013(09)
[8]布尔台煤矿2-2煤永久避难硐室的构建及紧急避险系统建设问题研究[J]. 王磊,金龙哲,高娜,尤飞. 中国矿业. 2013(01)
[9]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的选址及其关键技术[J]. 李芳玮,金龙哲,韩海荣,黄志凌,张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10]基于井下避难硐室系统的煤矿应急救援体系探讨[J]. 李隆庭.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2(02)
博士论文
[1]煤矿井下避难硐室位置优化及应用研究[D]. 黄军利.中国矿业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142013
【文章来源】:能源与环保. 2020,42(02)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平面布置
永久避难硐室主要施工断面如图2所示。其中,1-1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长16.8 m,掘进断面宽4.6 m、高3.7 m,基础深度250 mm,采用现浇C30混凝土砌碹支护,砌碹厚度300 mm,底板混凝土硬化厚度200 mm;2-2断面为矩形,长38.6 m,掘进断面宽4.2 m、高3.3 m,基础深度200 mm,采用锚网喷支护方式,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混凝土添加BR-2型防水剂,抗渗等级不小于P6;底板混凝土硬化厚度为200 mm,施工完毕后硐室内部采用阻燃、抗静电、耐高温、耐腐蚀聚酯材料整体装修。2.1.3 避难硐室系统组成
根据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要求,结合何家塔煤矿采掘工作面实际情况,设计利用井下的4个盘区巷道联络巷作为临时避难硐室,每个临时避难硐室设计容纳20人,临时避难硐室里各系统与永久避难硐室基本一致。临时避难硐室设计为矩形巷道,硐室全长20m,断面高5.2 m、宽3.2 m,顶板、帮部采用锚网喷支护,底板采用混凝土硬化。防护密闭门周边掏槽深600 mm,墙体混凝土浇筑,锚杆采用?20 mm×2 200 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间排距均为1 m。采用钢筋网护顶护帮,树脂加长锚固;顶板采用?22mm×6 300 mm锚索加长锚固补强支护,锚索呈“三花”布置,间排距均为2 m;巷道表层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添加防水剂,喷射厚度为100 mm;用强度等级C30的混凝土进行底板硬化,硬化厚度为200 m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的设计及位置优化的研究[J]. 蔺斌斌. 山东煤炭科技. 2019(04)
[2]基于多参数的煤矿井下避难硐室传感器设计[J]. 莫志刚,李军,梁光清,张远征. 自动化仪表. 2018(03)
[3]深孔预裂爆破与水力压裂技术的工业性对比试验[J]. 胡滨,梁小兴,王有发,蔚文忠,吴小卫. 煤矿安全. 2017(02)
[4]何家塔浅埋深矿井地应力测试及应用[J]. 胡滨. 山东煤炭科技. 2015(06)
[5]救生舱内氧含量舒适度研究[J]. 栗婧,金龙哲,汪声. 煤炭学报. 2013(12)
[6]常村煤矿N3采区永久避难硐室构建研究与试验[J]. 高娜,韩海荣,马德祥. 煤炭学报. 2013(12)
[7]井下紧急避险系统避难硐室建设方法与技术[J]. 孙继平. 煤炭科学技术. 2013(09)
[8]布尔台煤矿2-2煤永久避难硐室的构建及紧急避险系统建设问题研究[J]. 王磊,金龙哲,高娜,尤飞. 中国矿业. 2013(01)
[9]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的选址及其关键技术[J]. 李芳玮,金龙哲,韩海荣,黄志凌,张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10]基于井下避难硐室系统的煤矿应急救援体系探讨[J]. 李隆庭.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2(02)
博士论文
[1]煤矿井下避难硐室位置优化及应用研究[D]. 黄军利.中国矿业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142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142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