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上保护层开采下伏煤层卸压变形及应力分布

发布时间:2021-05-09 05:44
  为掌握上保护层开采过程中下伏煤层卸压破坏变形及应力分布规律,提高上保护层开采预防下伏煤层煤与瓦斯突出的效果,以河南平顶山四矿己16-17煤层为对象,基于PoytingThomson模型构建煤岩体蠕变动力学模型,借助Comsol20Multiphysics5.2软件对下伏煤层膨胀变形及卸压分布规律进行仿真模拟和工程验证。结果表明:随着上保护层工作面的推进(由1020m推进至6020m),下伏煤层左右两侧分别形成98.5°及114°卸压角,横向塑性变形量增至最大约为21620m;下伏煤层呈塑性变形→形变恢复的变化特征,说明上保护层的开采有助于下伏煤层瓦斯卸压通道的形成,有利于下伏煤层瓦斯的抽采。 

【文章来源】:煤矿安全. 2020,51(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煤岩体蠕变动力学模型
2 上保护层开采蠕变模型变形及应力分布数值模拟
    2.1 采煤工作面概况
    2.2 几何模型和煤层物理力学参数及模拟示解域
    2.3 模拟结果
    2.4 讨论分析
        2.4.1 保护层开采下伏煤岩应变变化特征
        2.4.2 保护层开采下伏煤岩应力变化特征
        2.4.3 保护层开采下伏煤岩应力应变趋势
3 工程验证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深井远距离上保护层开采卸压效果研究[J]. 李思乾.  煤矿安全. 2018(10)
[2]软岩保护层开采卸压增透效应及瓦斯抽采技术研究[J]. 程详,赵光明,李英明,孟祥瑞,董春亮,许文松.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8(05)
[3]保护层开采卸压瓦斯运移及抽采技术[J]. 张哲.  煤炭工程. 2018(08)
[4]改进的Poyting-Thomson岩石蠕变模型[J]. 张亮亮,王晓健.  煤炭技术. 2018(08)
[5]改进的Poyting-Thomson岩石蠕变模型研究[J]. 杨广雨,王伟,赵腾,李学浩,秦志军.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6]基于DIC技术的预裂煤岩体裂隙演化特性研究[J]. 汪文勇,高明忠,张朝鹏,邵新星,刘强,陈海亮.  煤炭科学技术. 2018(03)
[7]近距离上保护层开采下伏煤(岩)裂隙时空演化过程分析[J]. 陈荣柱,涂庆毅,程远平,刘庆峰.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8(01)
[8]“三软”煤层上保护层开采底板围岩透气性演化相似试验研究[J]. 撒占友,李磊,卢守青,刘杰,张辉.  煤矿安全. 2017(07)
[9]基于灰关联分析的顺层钻孔瓦斯抽采有效半径主控因素研究[J]. 韩颖,张飞燕,程虹铭.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5(06)
[10]近距离煤层群上保护层开采煤岩体动力学演化[J]. 宋卫华,吕鹏飞,刘晨阳,赵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9)

博士论文
[1]采动煤岩裂隙演化及其透气性能试验研究[D]. 高保彬.北京交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76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176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d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