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不同含水状态下煤孔裂隙结构三维可视化表征

发布时间:2021-06-27 10:29
  为深入研究煤层孔裂隙的结构,以川煤集团芙蓉公司某煤矿的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CT扫描法对不同煤样在不同含水状态下的孔裂隙结构特性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自然状态下的孔裂隙总体分布比较分散,CT法测试的孔裂隙率在2%~5%之间,与压汞法测得的数值相差在1%以内,孔裂隙半径多集中分布在0~200μm范围内;经过饱水和干燥处理后,孔裂隙数量变多,体积变大,孔裂隙率均比自然状态下增加了3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饱水处理和干燥处理对煤孔裂隙影响显著。饱水处理会使孔裂隙数量增多、体积变大;与饱水状态相比,饱水后再干燥处理,孔裂隙体积进一步增大,更利于煤层气的运移。 

【文章来源】:矿业研究与开发. 2020,40(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含水状态下煤孔裂隙结构三维可视化表征


试样图片

显微CT


本实验采用太原理工大学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共同研制的“μCT225kVFCB型高精度CT实验分析系统”。该CT实验分析系统主要由225kV微焦点X光机、数字平板探测器、高精度的工作转台及夹具、机座、水平移动机构、采集分析系统等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1.2.2 实验方法

流程图,孔裂,三维结构,模型


为了清晰准确描述煤样孔裂隙的真实情况,需对煤样孔裂隙结构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处理过程如图3所示。对CT图像进行图像分割、降噪处理后,使用Avizo软件对其进行三维处理,建立三维的煤体结构模型,coal-1、coal-2、coal-3的整体结构模型分别如图4a、4b、4c所示,图中红色表示孔裂隙,蓝色表示煤基质,绿色表示矸及其他高密度矿物等。然后将孔裂隙结构单独提取,coal-1、coal-2、coal-3的孔裂隙结构模型如图4d、4e、4f所示,从图中可以发现自然状态下的孔裂隙总体分布比较分散。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贵州省黔北牛蹄塘组页岩微观孔隙研究[J]. 史正璞,张义平,李波波,陈奕羲.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8(09)
[2]基于CT三维重建的高阶煤孔裂隙结构综合表征和分析[J]. 王刚,沈俊男,褚翔宇,曹春杰,江成浩,周晓华.  煤炭学报. 2017(08)
[3]基于X-CT技术对黔西滇东区域煤储层物性特征的研究[J]. 熊波,刘坤,郭凯,赵广民.  石油实验地质. 2016(03)
[4]基于CT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技术的煤体数字模型的建立[J]. 王刚,杨鑫祥,张孝强,薛娇,李文鑫.  岩土力学. 2015(11)
[5]高压注水影响阳泉3号煤孔隙特性的试验研究[J]. 肖知国,戚灵灵.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5(04)
[6]煤储层孔-裂隙非均质性及其地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刘大锰,李振涛,蔡益栋.  煤炭科学技术. 2015(02)
[7]基于NMR和X-CT的煤的孔裂隙精细定量表征[J]. 姚艳斌,刘大锰,蔡益栋,李俊乾.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11)
[8]扫描电子显微镜在煤岩学上的应用[J]. 张慧,李小彦.  电子显微学报. 2004(04)
[9]煤层气地质研究进展与趋势[J]. 汤达祯,秦勇,胡爱梅.  石油实验地质. 2003(06)
[10]低温氮吸附法与煤中微孔隙特征的研究[J]. 陈萍,唐修义.  煤炭学报. 2001(05)

博士论文
[1]含煤地层水岩作用与矿井水环境效应[D]. 单耀.中国矿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煤表面润湿性影响因素分析[D]. 李娇阳.河南理工大学 2016
[2]长期水浸煤中溶出物质及对煤自燃特性的影响研究[D]. 孙旭明.中国矿业大学 2015
[3]蒙东褐煤的干燥特性及其对水分复吸的影响[D]. 杨云龙.太原理工大学 2013
[4]韩城地区煤储层精细描述及物性主控因素研究[D]. 陈同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本文编号:3252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252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2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