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基于钻孔电阻率法的回采工作面底板水害动态监测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4 21:03
  煤矿开采难度逐年加大,地质条件随开采深度增加越来越复杂,带压开采已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分析了自然电位法理论,研究了激励电流及反演方法的原理,电位差和激励电流的变化均可以判定底板岩层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其导水性。针对带压开采工作面,分析了视电阻率、自然电位和一次场激励电流的变化规律,实现了数据采集的连续性,且无导通灰岩水的迹象,达到了回采工作面动态预警的目的。应用研究表明,采用钻孔视电阻率法对带压开采工作面底板水害进行连续探测分析,可实现动态监测,为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提供了有效的地质资料。 

【文章来源】:中国煤炭. 2020,46(01)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基于钻孔电阻率法的回采工作面底板水害动态监测应用研究


自然电位变化

视电阻率,位置,结论


不同回采位置的视电阻率

断面图,电流,工作面,视电阻率


不同回采位置的视电阻率断面图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2202工作面机巷底板视电阻率多分布在30 Ω·m以上,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随着回采位置的不断推进,采空区的视电阻率值明显增大,说明采动影响到了底板岩层的受力分布。从整个工作面的视电阻率值规律来看,仅在X方向960~1020 m、Z方向0~30 m范围内视电阻率值相对较低,且随工作面回采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综合分析3个回采位置的视电阻率断面图可得,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岩层应力场不断改变,工作面切眼附近应力相对集中,岩层接触面积增大,导致视电阻率值略有降低,底板扰动未影响到奥灰水,无导通迹象。将回采位置连续记录,可实现连续动态监测的效果。图3 不同回采位置的视电阻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井下钻孔电阻率法岐离率确定采动工作面“三带”顶界面发育高度[J]. 闫国才.  物探与化探. 2019(05)
[2]孔中电阻率法三维超前探测数值与物理模拟[J]. 刘英.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9(05)
[3]并行电法在倾斜厚煤层工作面“三带”探测中的应用[J]. 刘军.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8(03)
[4]矿井工作面底板水害综合探查技术研究[J]. 付茂如,张平松,王大设,孙尚云,潘翔.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3(02)
[5]采煤面覆岩变形与破坏立体电法动态测试[J]. 张平松,刘盛东,吴荣新,曹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09)
[6]高密度电阻率法观测煤层上覆岩层破坏[J]. 刘盛东,吴荣新,张平松,孙兴平,徐翀.  煤炭科学技术. 2001(04)
[7]顶板岩层“三带”划分的综合分析法[J]. 梁运培,文光才.  煤炭科学技术. 2000(05)
[8]覆岩破坏视电阻率变化特征研究[J]. 于师建,程久龙,王玉和.  煤炭学报. 1999(05)
[9]覆岩破坏直流电场特征数值计算[J]. 程久龙,刘斌,于师建,徐世浙,朱鲁.  计算物理. 1999(01)
[10]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途径探讨[J]. 邹海,桂和荣,陈兆炎.  中国煤田地质. 1997(02)

博士论文
[1]采动覆岩破坏特征及其应用研究[D]. 尹增德.山东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84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284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a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