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避难硐室中蓄冰空调的降温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7 12:27
  当煤矿发生突发事故时,避难硐室是井下受灾人员重要的可逃生庇护场所,为避险人员提供了紧急的安全区域,不仅大大减少了煤矿意外突发事故的伤亡人数,更有利于井下开展应急援救工作,是现如今煤矿重要的安全保障措施,但是在事故发生时避难硐室需要与外界持续长时间隔离保护,而硐室内部随着人员与机电设备的热量堆积和外部的热量传导,温度会不断升高以至危及到避险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有效控制避难硐室处于适宜的温度环境至关重要,而蓄冰空调是如今在煤矿井下控制避难硐室环境温度最常用的降温系统,但对蓄冰空调在井下降温效果与适用性的研究却慎之又少,因此本文依托搭建的避难硐室环境参数监测与控制平台,通过实验及数值模拟,分析和研究了蓄冰空调的降温效果与实际适用性。此外本文介绍了避难硐室平台的结构组成与内部控制系统,分析了蓄冰空调的主要构造与工作原理,研究了影响避难硐室温度的主要因素。基于封闭空间的热平衡原理,在搭建的避难硐室控制平台内进行了2组温度控制及监测的实验,分别为无降温系统升温实验和高温环境下蓄冰空调降温实验。并利用模拟软件模拟开启降温系统和未开启降温系统时避难硐室中温度场分布,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的研究与对比,...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避难硐室中蓄冰空调的降温实验研究


研究技术路线

示意图,避难硐室,控制平台,环境参数


2 避难硐室平台设计与降温系统2 避难硐室平台设计与降温系统2 Design and Cooling System of Refuge ChamberPlatform2.1 避难硐室环境参数与控制平台(Overview of EnvironmentalParameters and Control Platforms in the Refuge Chamber)2.1.1 避难硐室平台结构概况本文搭建的的避难硐室环境参数与控制平台,分为过渡室与生存室两部分,从避难硐室外进入到生存室要经历最外侧的防爆密闭门,和间隔过度室和生存室的一般密闭门,第一道防爆密闭门的的作用是为了抵挡井下发生爆炸事故时产生的强力冲击波以及隔绝发生火灾或是泄露事故时的毒害气体,第二道普通密闭门的主要作用是预防有害气体进入生存室,确保生存室内的良好空气环境,本文避

示意图,防爆,示意图,避难硐室


图 2-2 防爆密闭门示意图Figure 2-2 Airtight blast door diagram(1)过渡室受灾人员进入避难硐室过渡室中,首先要经过高压气幕系统,该系统会形面空气隔离层,人员可以进入但毒害气体就会被空气隔离层阻挡在生存区域,然后还要经过喷淋系统,受灾人员通过喷淋系统的清洗,可以将其身上的以及有毒物质快速去除,两大系统有效的将有毒有害的物质隔离在避难硐室环境以外。(2)生存室通过过渡室就是避难硐室中的人员活动区域—生存室,在生存室内,除了了人员生存必须的氧气供给系统、蓄冰空调降温系统、空气除湿系统、有害净化系统以外,还提供了紧急压缩氧气自救器、环境参数监控系统、对外通统,照明系统等应急环境必须设备,为避险人员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求生。.1.2 避难硐室的系统机构概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煤矿避难硐室热环境控制范围探讨[J]. 张祖敬,陈于金.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4(01)
[2]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人员疏散研究[J]. 王伟杰,张建斌,王天刚.  煤矿安全. 2013(12)
[3]矿用救生舱气动制冷蓄冰空调技术[J]. 贺超,龚建宇,邱天德,王子雷,张亚坤,王延廷,王磊.  煤炭科学技术. 2013(S2)
[4]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降温方式[J]. 毕昌虎.  煤矿安全. 2013(06)
[5]煤矿地质条件对避难硐室降温的影响分析[J]. 张祖敬.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3(01)
[6]浅析煤矿避难硐室的主要控温方法[J]. 郜富平.  山西煤炭. 2012(08)
[7]煤矿救生舱空调技术发展应用现状及热力学分析[J]. 桑岱,孙淑凤,胡洋,宋魏鑫,王立.  煤矿安全. 2012(04)
[8]矿井避难硐室的热负荷计算与分析[J]. 曹利波,蔡玉飞,付建涛,周年勇.  煤炭科学技术. 2012(01)
[9]煤矿移动式救生舱冷却方案分析比较[J]. 董仲恒,袁文正,丁飞,马经刚.  电气防爆. 2011(04)
[10]矿井避难硐室防护系统研究[J]. 高娜,金龙哲,樊晶光,赵岩,黄志凌,张晓晨.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11)

博士论文
[1]高温定向强热辐射环境下人体生理表现参数的实验与评价研究[D]. 涂岱昕.天津大学 2010
[2]蓄冰盘管传热性能及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研究[D]. 叶水泉.浙江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外融式盘管冰蓄冷释冷特性实验研究与冰蓄冷空调经济性分析[D]. 石化永.天津大学 2008
[2]小型冰晶式蓄冷装置研究[D]. 徐海卿.上海海事大学 2007
[3]室内空气流速与人体舒适及生理应激关系研究[D]. 吴婧.重庆大学 2005
[4]高密度直接蒸发冰盘管蓄冰过程实验研究[D]. 刘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5]室内空气流速对人体生理指标及热舒适性影响的研究[D]. 罗明智.重庆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88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288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0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