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硫化矿尘云爆炸强度与爆炸下限浓度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22:11

  本文关键词:硫化矿尘云爆炸强度与爆炸下限浓度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研究硫化矿尘云的爆炸强度与爆炸下限浓度两项参数,采用20L球形爆炸装置,依照GB/T 16425-1996、GB/T 16426-1996设定点火能量为10 k J,在60 g/m~3、250 g/m~3、500 g/m~3、750 g/m~3、1000 g/m~3、1500 g/m~3六个浓度基点,将含硫量与粒径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含硫量按小于10%、10%~20%、20%~30%分为D、C、B三个水平,粒径按200目筛下、300目筛下、500目筛下分为三个水平,建立二因素三水平完全试验。首先,由爆炸强度试验得到最大爆炸压力、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和爆炸指数;然后,通过爆炸下限浓度试验,获得爆炸下限浓度;最后,建立GRNN预测模型。主要工作如下:(1)评价了硫化矿尘的爆炸猛烈度与爆炸敏感度。各试验组的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均不超过33 MPa·s~(-1),爆炸指数均不超过9 MPa·m·s~(-1),爆炸下限浓度均高于100 g/m~3,由相应标准确定硫化矿尘为弱爆炸性粉尘,爆炸猛烈度为St1级,爆炸敏感度弱。(2)获得了浓度对硫化矿尘最大爆炸压力的影响规律。随浓度增加,最大爆炸压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经最大爆炸压力拟合曲线预测B200组、B300组、B500组、C200组的最大爆炸压力峰值依次为0.271 MPa、0.281 MPa、0.209 MPa、0.157 MPa,对应浓度依次为1220 g/m~3、1272 g/m~3、1000 g/m~3、843 g/m~3。(3)归纳了含硫量对硫化矿尘爆炸的影响规律。含硫量对硫化矿尘爆炸起最关键作用,含硫量低于15.96%,试验均不爆炸;含硫量高于17.12%,均有爆炸能力。临界含硫量为16%~17%,即超过临界含硫量表现为活性粉尘,低于临界含硫量表现为惰性粉尘。含硫量越大,硫化矿尘的爆炸压力越大。(4)总结了粒径与含硫量对爆炸持续时间的影响规律。同一含硫级,浓度在250 g/m~3内,爆炸持续时间受粒径影响大,粒径越大,爆炸持续时间越长。超过250 g/m~3,硫化矿尘爆炸持续时间由含硫量与粒径二者共同制约。(5)获得了爆炸下限浓度。B200组、B300组、B500组、C200组爆炸下限浓度依次为230 g/m~3、150 g/m~3、200 g/m~3、640 g/m~3。含硫量越高,爆炸下限浓度越低;粒径小于10μm时,高含硫组存在最优粒径(约为6.185μm)使粉尘形成最稳定的湍流度,对应的爆炸下限浓度最低,约为150 g/m~3。(6)分析了硫化矿尘的爆炸产物。试验均释放出超过940 ppm的SO_2气体,且爆炸产物表现为Fe~(2+)被氧化为Fe~(3+)的特征,因此,爆炸的主要参与物应为含Fe硫化物。(7)建立了GRNN预测模型。将含硫量、粒径、浓度、矿石含水率、Fe含量作为网络输入,对最大爆炸压力进行预测,平均预测误差均在7%以内,预测效果良好。
【关键词】:硫化矿尘云 爆炸强度 爆炸下限浓度 爆炸猛烈度 GRNN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714.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1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10-11
  • 1.1.1 课题来源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高硫矿山粉尘来源及爆炸易发点11
  • 1.3 粉尘爆炸机理11-13
  • 1.4 粉尘爆炸基本条件13-14
  • 1.5 粉尘爆炸特点14
  • 1.6 粉尘爆炸影响因素14-15
  • 1.7 研究现状15-19
  • 1.7.1 粉尘爆炸机理研究16
  • 1.7.2 粉尘爆炸特性参数研究16-18
  • 1.7.3 粉尘爆炸防治措施研究18-19
  • 1.8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9-21
  • 1.8.1 主要研究内容19
  • 1.8.2 技术路线19-21
  • 第二章 试验系统21-40
  • 2.1 试验方案21
  • 2.2 试验样品21-33
  • 2.2.1 硫化矿尘制备22-27
  • 2.2.2 硫化矿尘粒径分级与分析27-33
  • 2.2.3 硫化矿尘含硫量及含Fe测定33
  • 2.3 试验装置33-35
  • 2.4 试验流程及依据35-39
  • 2.4.1 点火头制备35-36
  • 2.4.2 点火头性能校核36-38
  • 2.4.3 硫化矿尘云爆炸强度试验38-39
  • 2.4.4 硫化矿尘云爆炸下限浓度试验39
  • 2.5 本章小结39-40
  • 第三章 硫化矿尘云爆炸强度试验研究40-68
  • 3.1 典型硫化矿尘云爆炸压力曲线分析40-41
  • 3.2 硫化矿尘云爆炸压力曲线分析41-59
  • 3.2.1 可爆试验组42-52
  • 3.2.2 不爆试验组52-59
  • 3.3 硫化矿尘爆炸猛烈度分级59-60
  • 3.4 浓度对最大爆炸压力影响分析60
  • 3.5 含硫量对最大爆炸压力影响分析60-62
  • 3.6 燃烧持续时间影响规律分析62-63
  • 3.7 硫化矿尘云爆炸产物分析63-66
  • 3.7.1 20L爆炸装置内爆炸残渣64-65
  • 3.7.2 爆炸后二氧化硫检测65-66
  • 3.8 本章小结66-68
  • 第四章 硫化矿尘云爆炸下限浓度试验研究68-78
  • 4.1 硫化矿尘云爆炸下限浓度确定68-75
  • 4.1.1 B200组68-70
  • 4.1.2 B300组70-72
  • 4.1.3 B500组72-74
  • 4.1.4 C200组74-75
  • 4.2 硫化矿尘爆炸敏感度分级75-76
  • 4.3 粒径与含硫量对硫化矿尘爆炸下限浓度的影响规律分析76-77
  • 4.4 本章小结77-78
  • 第五章 基于GRNN模型的硫化矿尘云最大爆炸压力预测研究78-87
  • 5.1 GRNN网络结构78-79
  • 5.2 GRNN理论基础79-80
  • 5.3 硫化矿尘云爆炸压力预测模型80-81
  • 5.4 硫化矿尘云最大爆炸压力预测81-85
  • 5.4.1 B200组81-82
  • 5.4.2 B300组82-83
  • 5.4.3 B500组83-84
  • 5.4.4 C200组84-85
  • 5.5 本章小结85-87
  • 第六章 研究成果与展望87-89
  • 6.1 研究成果87-88
  • 6.2 展望88-89
  • 参考文献89-92
  • 致谢92-93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93-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理论与实践”的应用[J];有色矿山;2002年02期

2 Ishiung.J.Wu;EdwinJ.Mahaffey;朱小荣;;美国亚利桑那州块状硫化矿床土壤中汞的地球化学[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81年07期

3 徐仲榆;;黄药与硫化矿的作用机理[J];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56年02期

4 ;硫化矿制硫的方法[J];硫酸工业;1972年01期

5 乐颂光;硫化矿的干法低温氯化[J];有色冶炼;1979年06期

6 石大新;赵万来;晨洋;;中国铜、铅、锌复杂硫化矿的选矿[J];国外金属矿选矿;1981年03期

7 韩周礼;;硫化矿爆破必须防止炸药自爆——兼谈某硫化矿爆破事故[J];冶金安全;1982年04期

8 柳衡琪;《硫化矿浮选》[J];矿冶工程;1986年02期

9 陈荩 ,朱建光;《有色金属硫化矿选矿》[J];矿冶工程;1988年03期

10 张兴仁;;第二届国际硫化矿浮选讨论会[J];矿产综合利用;199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月珍;陈锦全;周德炎;陈志文;;硫化矿全浮选的工艺探索与改进[A];2009年金属矿产资源高效选冶加工利用和节能减排技术及设备学术研讨与技术成果推广交流暨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09年

2 ;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理论与实践[A];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部分单位会员成果汇编[C];2005年

3 崔礼生;于永江;;微波在硫化矿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4年

4 吴熙群;李世伦;李成必;杨菊;;西藏玉龙铜矿硫化矿资源开发利用原则方案探讨[A];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郎彩虹;邵致远;;降低铜绿山矿硫化矿浮选黄药单耗的生产实践[A];第五届全国矿山采选技术进展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6 崔礼生;于永江;;微波技术在硫化矿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周兵仔;孙传尧;王福良;;电化学控制浮选及其研究现状[A];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创新——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方楚平;纪国平;;硫化矿表面污染及预防方法探讨[A];2010(南昌)中西部第三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马凤钟;郑存柱;王国盛;;开采硫化矿床的污染治理研究[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陈启元;胡慧萍;尹周澜;;硫化矿机械活化机理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红兵;复杂铜铅锌硫化矿选矿难题获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盛晓明;金属硫化矿分离技术获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9年

3 记者 唐爱平 通讯员 张燎原;复杂铜铅锌硫化矿选矿难题获重大突破[N];湖南日报;2009年

4 李杰;提高铅锌硫化矿资源利用率[N];科技日报;2006年

5 陈海银 苏国平;江铜低品位原生硫化矿细菌浸出技术有突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6 小月;复杂铅锌铁硫化矿和谐矿物加工新技术成果通过鉴定[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7 ;有色金属工业获2000年度国家科技奖项目介绍(未完待续)[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1年

8 周科际;敢为世界一流的“集团军”[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润清;利用工业废弃物合成选矿药剂及其在铜铅锌铁硫化矿浮选中的作用机制[D];中南大学;2010年

2 何名飞;滇东南含锡难处理铅锌矿选矿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李俊旺;会泽铅锌硫化矿浮选过程分流分速的动力学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4 焦芬;复杂铜锌硫化矿浮选分离的基础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李宏煦;硫化矿细菌浸出过程的电化学机理及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6 张芹;铅锑锌铁硫化矿电化学浮选行为及表面吸附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熊道陵;黄原酸基有机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其与锌铁硫化矿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8 孙永峰;基于柱—机联合的硫化矿分级浮选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9 孙伟;高碱石灰介质中电位调控浮选技术原理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1年

10 徐斌;黝铜矿型铜铅锌硫化矿浮选新药剂及其综合回收新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统坤;铜镍硫化矿表面氧化电化学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2 解志锋;某含砷硫化矿硫砷分离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3 罗朝艳;大厂铜坑锌铜矿高效回收的浮选工艺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郭亮;云南麻栗坡低品位含硫含碳白钨矿浮选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5 孙乾予;云南某铜镍硫化矿选矿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

6 袁博云;硫化矿尘云爆炸强度与爆炸下限浓度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

7 杨晓娟;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化两极循环反应浸出硫化矿[D];兰州大学;2008年

8 许志安;塘子凹矿段锡铜共生硫化矿选矿工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9 王奉刚;思茅铜锌硫化矿分离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艳;重晶石型复杂嵌布铜铅锌次生硫化矿的分选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硫化矿尘云爆炸强度与爆炸下限浓度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9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29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5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