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探查手段的深埋矿井工作面顶板富水性分区
发布时间:2021-08-13 08:22
以巴彦高勒煤矿311101首采工作面为例,在工作面回采前,先通过瞬变电磁法、音频电透视法相结合的物探工程,探测煤层顶板富水异常区,再布置钻探工程进行顶板水疏放,掌握钻孔涌水量和水压分布情况。综合物探和钻探工程成果,最终确定划分工作面顶板富水区。结果表明:顶板物探工程探测出6处富水异常区,施工的56个顶板水疏放钻孔中,钻孔涌水量和水压分别划分为4个数值区间,综合分析后将工作面顶板富水区划分为4个,并在工作面回采过程明显发现,每经过1处富水区时,工作面涌水量均会出现1次"阶梯式"增长,验证煤层顶板含水层富水性分区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文章来源】:煤矿安全. 2020,51(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工作面疏放水钻孔涌水量及水压分布图
对比疏放水钻孔揭露情况与工作面顶板物探揭露情况,可以看到,在物探非异常区施工的钻孔,涌水量及水压力均较小,表明本次物探成果无漏报的情况;在物探1号、2号、3号、4号、5号、7号异常区施工的钻孔,涌水量及水压力均较大,验证效果良好,在物探6号异常区施工的钻孔,涌水量及水压力较小,验证效果较差,表明本次物探效果总体较好,错报率相对较低。综合对比物探和钻探成果,311101工作面顶板共存在4处富水区,其中,1号富水区位于距离工作面切眼0~460 m区域;2号富水区位于距离工作面切眼860~1 320 m区域;3号富水区位于距离工作面切眼1 590~1 950 m区域;4号富水区位于距离工作面切眼2 380~2 580 m(停采线)区域。
工作面顶板含水层富水性综合分区结果与实际开采涌水量对比图如图3。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其采空区涌水量曲线发生着“阶梯式”增加变化,工作面富水异常区与涌水量明显增长变化节点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工作面每一区段的富水区基本能够对应涌水量增长的起步点,而在增长后的一段区域内,水量变化较为稳定,未有较大突变现象发生。通过前期工程探查和回采实际对比,可以验证针对此类水害问题选取方法和手段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富水性指数法”的煤层顶板含水层涌水危险性评价[J]. 黄欢,朱宏军. 煤矿安全. 2020(02)
[2]基于分形理论的富水性指数法在含水层富水性评价中的应用[J]. 薛建坤. 煤矿安全. 2020(02)
[3]呼吉尔特矿区侏罗系深埋煤层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研究[J]. 黄浩,方刚,梁向阳. 煤矿安全. 2019(10)
[4]呼吉尔特矿区深埋工作面顶板水文地质特征[J]. 徐圣集. 煤矿安全. 2019(09)
[5]基于测井资料的含水层富水性预测模型:以鄂尔多斯地区营盘壕井田为例[J]. 李梁宁,魏久传,李立尧,石守桥,尹会永. 中国矿业. 2019(09)
[6]深部矿井水害特征、评价方法与治水勘探方向[J]. 李文平,乔伟,李小琴,孙如华. 煤炭学报. 2019(08)
[7]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深埋区“地貌—沉积”控水关键要素研究[J]. 杨建,刘基,黄浩,梁向阳. 地球科学进展. 2019(05)
[8]基于沉积控水分析的巴拉素井田富水性分区研究[J]. 方刚,蔡玥.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3)
[9]巴拉素煤矿先期开采地段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及防治措施[J]. 方刚. 煤矿安全. 2018(12)
[10]红庆河煤矿煤层顶板含水层沉积规律研究[J]. 刘基,杨建,王强民,王世东. 煤炭工程. 2018(04)
本文编号:3340087
【文章来源】:煤矿安全. 2020,51(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工作面疏放水钻孔涌水量及水压分布图
对比疏放水钻孔揭露情况与工作面顶板物探揭露情况,可以看到,在物探非异常区施工的钻孔,涌水量及水压力均较小,表明本次物探成果无漏报的情况;在物探1号、2号、3号、4号、5号、7号异常区施工的钻孔,涌水量及水压力均较大,验证效果良好,在物探6号异常区施工的钻孔,涌水量及水压力较小,验证效果较差,表明本次物探效果总体较好,错报率相对较低。综合对比物探和钻探成果,311101工作面顶板共存在4处富水区,其中,1号富水区位于距离工作面切眼0~460 m区域;2号富水区位于距离工作面切眼860~1 320 m区域;3号富水区位于距离工作面切眼1 590~1 950 m区域;4号富水区位于距离工作面切眼2 380~2 580 m(停采线)区域。
工作面顶板含水层富水性综合分区结果与实际开采涌水量对比图如图3。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其采空区涌水量曲线发生着“阶梯式”增加变化,工作面富水异常区与涌水量明显增长变化节点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工作面每一区段的富水区基本能够对应涌水量增长的起步点,而在增长后的一段区域内,水量变化较为稳定,未有较大突变现象发生。通过前期工程探查和回采实际对比,可以验证针对此类水害问题选取方法和手段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富水性指数法”的煤层顶板含水层涌水危险性评价[J]. 黄欢,朱宏军. 煤矿安全. 2020(02)
[2]基于分形理论的富水性指数法在含水层富水性评价中的应用[J]. 薛建坤. 煤矿安全. 2020(02)
[3]呼吉尔特矿区侏罗系深埋煤层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研究[J]. 黄浩,方刚,梁向阳. 煤矿安全. 2019(10)
[4]呼吉尔特矿区深埋工作面顶板水文地质特征[J]. 徐圣集. 煤矿安全. 2019(09)
[5]基于测井资料的含水层富水性预测模型:以鄂尔多斯地区营盘壕井田为例[J]. 李梁宁,魏久传,李立尧,石守桥,尹会永. 中国矿业. 2019(09)
[6]深部矿井水害特征、评价方法与治水勘探方向[J]. 李文平,乔伟,李小琴,孙如华. 煤炭学报. 2019(08)
[7]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深埋区“地貌—沉积”控水关键要素研究[J]. 杨建,刘基,黄浩,梁向阳. 地球科学进展. 2019(05)
[8]基于沉积控水分析的巴拉素井田富水性分区研究[J]. 方刚,蔡玥.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3)
[9]巴拉素煤矿先期开采地段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及防治措施[J]. 方刚. 煤矿安全. 2018(12)
[10]红庆河煤矿煤层顶板含水层沉积规律研究[J]. 刘基,杨建,王强民,王世东. 煤炭工程. 2018(04)
本文编号:3340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340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