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东保卫矿井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

发布时间:2021-08-21 04:08
  论文以双鸭山煤田东保卫矿井36号煤层为研究对象,运用区域构造演化理论、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旨在厘清东保卫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并进行瓦斯预测。双鸭山白垩纪含煤地层沉积之后,主要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双鸭山弧形构造控制着双鸭山煤田瓦斯赋存特征。弧形构造部位应力集中,加之近EW向逆断层的封闭作用,有利于瓦斯富集;NE、NNE向构造的拉张、裂陷,有利于瓦斯的大量释放。燕山期东北地区岩浆岩活动到达高潮,煤的变质程度提高,瓦斯生成量增多。东保卫矿井分为三个瓦斯地质单元,受近东西向的双鸭山南部逆断层和F10逆断层控制,地质单元Ⅰ形成封闭体系,瓦斯富集;地质单元Ⅱ内,F10逆断层受剥蚀风化,受拉张形成的NE、NNE断层十分发育且连通煤层露头,瓦斯大量释放,形成低瓦斯区;地质单元Ⅲ内,亦有F10逆断层封闭作用的影响,瓦斯含量相对较高。根据矿井的瓦斯参数,分瓦斯地质单元预测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和突出危险区。 

【文章来源】: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东保卫矿井概况
    2.1 矿井概况
    2.2 井田地质
        2.2.1 主要可采煤层
        2.2.2 煤质特征
        2.2.3 构造煤发育及其分布特征
        2.2.4 构造及分布特征
        2.2.5 水文地质特征
3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
    3.1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3.2 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
    3.3 黑龙江东部含煤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3.4 小结
4 双鸭山煤田构造演化及控制特征
    4.1 双鸭山煤田构造演化特征
    4.2 双鸭山煤田构造控制特征
    4.3 矿区构造的力学分析
    4.4 岩浆作用控制特征
    4.5 小结
5 东保卫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5.1 瓦斯地质规律研究
        5.1.1 断层、褶皱构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5.1.2 水文地质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5.1.3 顶、底板岩性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5.1.4 岩浆岩分布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5.1.5 煤层上覆基岩厚度和埋深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5.2 瓦斯地质单元划分
    5.3 小结
6 矿井瓦斯含量和瓦斯涌出量预测
    6.1 瓦斯含量预测
    6.2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
    6.3 小结
7 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7.1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参数
    7.2 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
    7.3 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7.4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区域构造演化[J]. 刘永江,张兴洲,金巍,迟效国,王成文,马志红,韩国卿,温泉波,赵英利,王文弟,赵喜峰.  中国地质. 2010(04)
[2]黑龙江东部晚中生代盆地群构造层划分及构造沉积演化[J]. 和钟铧,刘招君,张晓冬,陈永成,董林森.  世界地质. 2009(01)
[3]黑龙江东部盆地群中、新生代构造演化[J]. 温泉波,刘永江,韩国卿,孙晓猛,赵英利,李伟.  世界地质. 2008(04)
[4]构造煤结构与瓦斯突出[J]. 张玉贵,张子敏,曹运兴.  煤炭学报. 2007(03)
[5]中国兴蒙—吉黑地区岩石圈结构基本特征[J]. 张兴洲,杨宝俊,吴福元,刘国兴.  中国地质. 2006(04)
[6]双鸭山矿区之最[J]. 崔沛文.  黑龙江史志. 2004(05)
[7]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物理环境及其应用[J]. 郭德勇,韩德馨,王新义.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2(06)
[8]地层结构的应力分区与煤瓦斯突出预测分析[J]. 张宏伟,陈学华,王魁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0(04)
[9]矿井动力现象区域预测研究[J]. 张宏伟,段克信,张建国,陆鑫.  煤炭学报. 1999(04)
[10]煤层气储层的显微孔裂隙成因分类及其应用[J]. 霍永忠,张爱云.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8(06)



本文编号:3354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354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a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