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高速公路长隧道车辆运行速度分析与安全措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2 22:46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不断修建,高速公路隧道数量及通车里程正逐年攀升。隧道由于其特殊的行车环境,具有事故率高,事后处理困难等特点,隧道交通安全问题愈发突出。事故资料调查表明,超速行驶是导致隧道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高速公路隧道运行速度研究对保障行车安全,减少和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并可为公路隧道安全设施设计及合理布置提供可靠依据。本文通过分析隧道行车安全主要影响因素及车速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发现影响隧道行车安全的因素较为复杂,但车速与事故的发生及事故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选取陕西省西安至柞水高速的南五台隧道作为研究对象,使用NC200、非接触式五轮仪和测速枪等设备对隧道各区段的运行速度进行实地采集;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基于加速度的安全舒适性评价标准,对隧道不同区段的运行速度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隧道入口处存在部分车辆变换车道行驶现象,内侧车道车辆的行驶速度较高,超速行驶现象较严重;隧道出、入口处小型车的车速标准差明显高于大型车,小型车车速分布较离散;隧道入口段车速呈减速—加速—减速变化趋势,出口段车速呈减速—加速变化趋势,行车段车速基本保持...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高速公路长隧道车辆运行速度分析与安全措施研究


车速与动视野关系图

过程图,暗适应,过程,长大隧道


图 2.2 暗适应过程昼间驾驶车辆进入长大隧道时,由于隧道内外照度差异甚大,驾至无法辨识洞口附近情况,将这种现象称为“黑洞效应”,即视车安全的影响较大,驾驶员在进入隧道时必然会采取减速措施应隧道环境。相反,当车辆驶出长大隧道时,由于外界照度较高白洞,眼睛不能立即适应,易产生眩目,引起暂时的视觉障碍,为了保证隧道行车安全,隧道出、入口段应采取相应措施,尽度值缓和过渡,以便驾驶员尽快适应不同的行车环境。性的反应特性(反应时间),是指从接受刺激到做出相应反应之间单反应时间和复杂反应时间之分。简单反应时间是针对单一刺激是对多种刺激做出反应的时间。驾驶员在车辆行驶中的操作反应

竖曲线,平曲线半径,拐点,次数


图 2.3 平曲线半径与事故次数以看出,平曲线半径拐点为 400m。当平曲线半径小于 4平曲线半径大于 1000m 时,事故次数变化比较缓慢,因此可以忍受事故率的水平。安全影响较大的纵面线形因素为竖曲线和纵坡。竖曲线通过影响驾驶员的行车视距来影响行车安全。凸1/2 1/2 1/2S = (2 R ) × ( Hm + Hu)停车视距(m);Hm 为驾驶员目高,一般取 1.2m;Hu为半径(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速度控制的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策略[J]. 张生瑞,赵友功,王超深.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2]可能速度与交通事故的关系[J]. 杨少伟,王海君,张驰,潘兵宏,赵一飞.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3]高速公路特殊段点的综合设计初探[J]. 周宏敏,郭忠印.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08(S1)
[4]高速公路中间带安全侧向净距值[J]. 赵一飞,潘兵宏,王浩,杨少伟.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5]运行车速理论在公路线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 王火明,孙连军,王强国.  路基工程. 2007(05)
[6]公路隧道洞口平面线形设计有关问题的探讨[J]. 林宣财.  公路. 2007(03)
[7]基于道路结构的加速度干扰模型及行车安全舒适性评价[J]. 许伦辉,周静.  公路. 2007(03)
[8]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事故分布特点及预防对策[J]. 张生瑞,马壮林,石强.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9]逆光条件下交通标志的可视距离研究[J]. 潘晓东,林雨,郭雪斌,方守恩.  公路交通科技. 2006(05)
[10]道路交通事故道路条件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J]. 裴玉龙,马骥.  中国公路学报. 2003(04)

博士论文
[1]公路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 魏中华.北京工业大学 2005
[2]可能速度与公路线形设计方法研究[D]. 杨少伟.长安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公路视错觉减速标线设计研究[D]. 颜先华.长安大学 2011
[2]基于驾驶心理的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策略研究[D]. 郝瑞娜.长安大学 2011
[3]视知觉理论模型在中长隧道进口安全改善中的应用[D]. 张文斌.武汉理工大学 2010
[4]高速公路长隧道路段驾驶人眼动特性研究[D]. 王辉.长安大学 2010
[5]公路速度控制技术研究[D]. 梁建国.长安大学 2009
[6]基于安全与节能减排的公路隧道车速管理研究[D]. 倪健.重庆交通大学 2008
[7]基于运行速度的山区高速公路合理限速方法研究[D]. 孙英杰.长安大学 2008
[8]高速公路混合车流车速及通行能力的仿真研究[D]. 卢智军.湖南大学 2008
[9]高速公路隧道限速研究[D]. 周广振.重庆交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04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404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c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