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煤缓慢氧化释放CO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8 23:55
  为了研究煤缓慢氧化与CO释放速率的关系,采集采空区内的煤样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改变不同实验条件,模拟煤样在采空区内实际的自燃环境,同时利用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各种条件下煤样缓慢氧化过程中CO释放速率,在此基础上利用因子模型确定CO释放速率的主要因素有:温度,O2浓度,平均粒径,空气流量。其中O2影响因子0.897,温度为0.895,空气流量为0.827,粒径为0.773。由CO释放速率多因素耦合公式与氧化升温实验验证知,温度与粒径、氧浓度这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是负效应,使CO释放速率的值减弱;与空气流量的交互作用为强烈的正化效应,使得CO释放速率的值明显增大。O2浓度、温度和空气流量对CO的产生占主导作用并验证了灰色关联的计算结果。采用工业与元素分析、DSC特性曲线等实验对五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升温速率条件下,随着水分(Mad)与挥发分(Vad)的增加,煤的变质程度的降低,表观活化能减小,煤的自燃倾向性变大,煤样的吸收峰峰值呈上升趋势,零值点向低温偏移,CO释放速率升高,反之亦然。研究不同氧化升温条件下煤的CO产生机理对预防矿井火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图29幅;... 

【文章来源】: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煤缓慢氧化释放CO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484工作面通风系统图

气相色谱,气相色谱,测试设备,煤样


第2章CO释放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11-2.2氧化升温实验分析选择唐山矿采空区煤样进行实验研究,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氧化升温试验,并结合因子分析法对实验进行指导。2.2.1实验参数及设备实验仪器有气相色谱仪(型号:KSS-5690A;第一通道为色谱柱配合热导检测器分析O2,N2,H2;第二通道为色谱柱配合氢焰检测器分析CH4,C2H6,C2H4,C2H2;最后一个通道则是分析CO和CO2,CH4;气体检测精度0.0001%)。其他仪器还有型号为GB-1000B空气泵;型号为GH-200氢气发生器;型号为YLF-1000煤升温氧化炉;实验温度控制仪;计算机采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其他实验装置有锤子;筛子;电子天平。具体实验设备如图3所示。图3气相色谱测试设备Fig.3Gaschromatographytestequipment测定用量杯备好的煤样,用电子天平称取80g。制备好的煤样立即装入样品袋中,保证煤样新鲜,尽量不受到空气氧化。实验条件为有以下变量:煤样粒度;空气流量;升温速率;O2浓度;温度;孔隙率;视密度;煤体积。八个变量任意组合进行氧化升温实验,当程序升温箱内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测量煤样温度,同时收集气体,利用气相色谱仪取其气样进行气体分析。将80g煤样放入煤样罐内,将盖子改好密封,将煤样罐放入温度程序控制箱内,分别连接进风口、出风口和温度探头。用洗衣水气泡,用刷子检查设备的气密性。实验过程中,将预先配好的不同浓度的O2引入煤样罐,气压为0.04MPa,程

碎石


华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8-表9解释的总方差Table9Explainsthetotalvariances成分初始特征值提取平方和载入旋转平方和载入合计方差/%累积/%合计方差/%累积/%合计方差/%累积/%13.5844.7144.713.5844.7144.712.8535.6235.6222.00125.0169.722.0025.0169.722.4230.2365.8531.0913.7183.421.0913.7183.421.4117.5783.4240.637.8791.29——————50.516.3697.65——————60.131.5699.22——————70.050.6299.83——————80.010.17100.0——————注:主成分分析从图4也可以看出,前三个因素都在一个斜率很大的斜线段上面,而从第四个因素来看,斜率变得平缓,因此选择前三个因素作为主要因素。图4碎石图Fig.4Graveldiagram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表,如表10可以知道,主因子包括:温度,O2浓度,平均粒径,空气流量,这四个影响因素说明主成分一是反应实验条件的维度,其方差贡献率为44.7%,是三个因子中贡献最大的一个,说明这一主成分对整体氧化升温实验的影响最大,第二第三因子对其影响较小,本文将采空区内CO释放速率的


本文编号:3412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412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e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