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低温贫氧氧化放热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6 20:03
煤的氧化放热特性是影响煤自燃的关键因素之一。为研究煤低温贫氧氧化放热特性,采用C80微量热仪,测试了煤在不同氧浓度环境(5%、9%、13%、17%、21%)中250℃以下的氧化放热热流曲线,分析了初始放热温度、放热量,并计算了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煤低温氧化初始放热温度随着氧浓度的降低呈波动增大的趋势;放热强度、放热量和表观活化能随着氧浓度的降低而降低,且存在临界氧浓度,使低于该氧浓度时,煤低温氧化放热行为受到明显抑制,实验煤样均存在2个临界氧浓度,分别为13%和9%。
【文章来源】:煤矿安全. 2020,51(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C80微量热测试系统
通过C80微量热仪测得煤氧化过程中的热流曲线。热流值的大小表征了单位时间内的氧化放热量,因此,采用热流值表征煤的氧化放热强度,2种煤不同氧浓度条件下氧化过程中的热流曲线如图2。从图2可以看出,热流曲线在初始阶段首先降低,当达到某一温度后,热流值开始增大。初始阶段热流曲线下降的原因较为复杂,例如水分的蒸发、气体解吸、参比池与样品池充填介质热传导特性之间的差异等。根据煤自燃逐步自活化理论[20],煤中含有多种官能团,活性高的官能团首先与氧发生反应,活性低的官能团在氧化过程中逐渐被活化后参与反应。因此,随着温度的升高,参与反应的活性官能团数量增多,放热强度增大,表现为热流值升高,且温度越高,热流值越大。氧浓度越低,热流值越低,表明放热强度越低,这是因为氧气供给不足限制了参与反应的活性官能团数量。
Ren等[16]的研究表明,在绝氧条件下,煤氧化热流值稳定在最小值附近,因此将热流最小值点对应的温度定义为初始放热温度。2种煤不同氧浓度环境中的初始放热温度如图3。从图3可以看出,2种煤的初始放热温度整体上随着氧浓度的降低而增大,当氧浓度由21%降低至5%时,煤样A和煤样B的初始放热温度分别增加了18.80%和3.39%。但从初始放热温度的变化过程来看,表现出波动上升的非线性特征。对于煤样A,当氧浓度为17%和9%时,初始放热温度明显增大,而在5%~9%和13%~17%范围内变化不大;对于煤样B,当氧浓度为17%时,初始放热温度反而呈现出降低的趋势,随后随着氧浓度的降低近似线性增大。煤氧化过程中会产生CO、CO2等气体产物,这些气体产物的释放会在氧气向煤体孔隙扩散的过程中形成阻力。贫氧环境中的氧气供给量降低,煤的氧化反应强度减弱,然而,气体产物的产生速率及产生量均降低,导致氧气向煤体孔隙中扩散的阻力降低,有利于氧气向煤体内部的扩散。在综合作用下,煤氧化初始放热温度随氧浓度的降低波动上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采用绝热式自燃测试方法分析煤的自燃倾向[J]. 肖兵球,王芹,李冬军,吴抒轶. 煤质技术. 2020(02)
[2]供风量对褐煤自燃特性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J]. 周西华,牛玉平,白刚.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20(01)
[3]气煤自燃特征参数规律研究[J]. 朱红青,赵鸿儒,李珂,王晓宽,李世祥. 煤矿安全. 2019(02)
[4]水分对白皎无烟煤氧化过程放热特性的影响[J]. 王亚超,袁泉,肖旸,邓军.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8(05)
[5]不同变质程度煤自燃特征参数实验研究[J]. 周西华,白刚,聂荣山,宋东平,孙宝铁,李昂.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6]变氧浓度环境下煤自燃临界温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 刘峰峰,李海涛. 煤炭技术. 2017(04)
[7]贫氧环境对煤低温氧化特性影响研究[J]. 徐永亮,宋志鹏,王少坤,荆国松,余明高.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6(11)
[8]蒙西侏罗纪煤差示扫描量热试验及动力学研究[J]. 程根银,周逸飞,程宥,曹健. 中国煤炭. 2016(11)
[9]基于热重红外联用技术的不同煤种燃烧特性研究[J]. 何翔,刘建忠,杨雨濛,王智化,周俊虎,岑可法. 热力发电. 2016(11)
[10]煤样两次程序升温自燃特性对比实验研究[J]. 邓军,赵婧昱,张嬿妮,王彩萍,王凯.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6(02)
本文编号:3440417
【文章来源】:煤矿安全. 2020,51(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C80微量热测试系统
通过C80微量热仪测得煤氧化过程中的热流曲线。热流值的大小表征了单位时间内的氧化放热量,因此,采用热流值表征煤的氧化放热强度,2种煤不同氧浓度条件下氧化过程中的热流曲线如图2。从图2可以看出,热流曲线在初始阶段首先降低,当达到某一温度后,热流值开始增大。初始阶段热流曲线下降的原因较为复杂,例如水分的蒸发、气体解吸、参比池与样品池充填介质热传导特性之间的差异等。根据煤自燃逐步自活化理论[20],煤中含有多种官能团,活性高的官能团首先与氧发生反应,活性低的官能团在氧化过程中逐渐被活化后参与反应。因此,随着温度的升高,参与反应的活性官能团数量增多,放热强度增大,表现为热流值升高,且温度越高,热流值越大。氧浓度越低,热流值越低,表明放热强度越低,这是因为氧气供给不足限制了参与反应的活性官能团数量。
Ren等[16]的研究表明,在绝氧条件下,煤氧化热流值稳定在最小值附近,因此将热流最小值点对应的温度定义为初始放热温度。2种煤不同氧浓度环境中的初始放热温度如图3。从图3可以看出,2种煤的初始放热温度整体上随着氧浓度的降低而增大,当氧浓度由21%降低至5%时,煤样A和煤样B的初始放热温度分别增加了18.80%和3.39%。但从初始放热温度的变化过程来看,表现出波动上升的非线性特征。对于煤样A,当氧浓度为17%和9%时,初始放热温度明显增大,而在5%~9%和13%~17%范围内变化不大;对于煤样B,当氧浓度为17%时,初始放热温度反而呈现出降低的趋势,随后随着氧浓度的降低近似线性增大。煤氧化过程中会产生CO、CO2等气体产物,这些气体产物的释放会在氧气向煤体孔隙扩散的过程中形成阻力。贫氧环境中的氧气供给量降低,煤的氧化反应强度减弱,然而,气体产物的产生速率及产生量均降低,导致氧气向煤体孔隙中扩散的阻力降低,有利于氧气向煤体内部的扩散。在综合作用下,煤氧化初始放热温度随氧浓度的降低波动上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采用绝热式自燃测试方法分析煤的自燃倾向[J]. 肖兵球,王芹,李冬军,吴抒轶. 煤质技术. 2020(02)
[2]供风量对褐煤自燃特性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J]. 周西华,牛玉平,白刚.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20(01)
[3]气煤自燃特征参数规律研究[J]. 朱红青,赵鸿儒,李珂,王晓宽,李世祥. 煤矿安全. 2019(02)
[4]水分对白皎无烟煤氧化过程放热特性的影响[J]. 王亚超,袁泉,肖旸,邓军.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8(05)
[5]不同变质程度煤自燃特征参数实验研究[J]. 周西华,白刚,聂荣山,宋东平,孙宝铁,李昂.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6]变氧浓度环境下煤自燃临界温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 刘峰峰,李海涛. 煤炭技术. 2017(04)
[7]贫氧环境对煤低温氧化特性影响研究[J]. 徐永亮,宋志鹏,王少坤,荆国松,余明高.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6(11)
[8]蒙西侏罗纪煤差示扫描量热试验及动力学研究[J]. 程根银,周逸飞,程宥,曹健. 中国煤炭. 2016(11)
[9]基于热重红外联用技术的不同煤种燃烧特性研究[J]. 何翔,刘建忠,杨雨濛,王智化,周俊虎,岑可法. 热力发电. 2016(11)
[10]煤样两次程序升温自燃特性对比实验研究[J]. 邓军,赵婧昱,张嬿妮,王彩萍,王凯.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6(02)
本文编号:3440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440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