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炭化粉自燃氧化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2 22:12
  为了对煤质活性炭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炭化粉的氧化特性进行研究,采集生产所用的原煤和炭化粉,采用扫描电镜实验、氮吸附实验、热重实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实验及非线性热动力学方法,对样品的孔径结构、特征温度、活性官能团及表观活化能的变化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经过炭化工序处理,炭化粉的孔径结构和比表面积较之原煤更为发达;在同一升温速率下,炭化粉着火点温度和氧化速率最大点温度均低于原煤;炭化粉中脂肪烃、部分含氧官能团及芳香烃含量较之原煤减少,羟基含量增大;炭化粉的表观活化能小于原煤。综合分析表明,炭化工序可导致炭化粉的氧化自燃性增高,研究结果可为炭化粉自燃的防治与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来源】:矿业安全与环保. 2020,47(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炭化粉自燃氧化规律研究


原煤孔径分布实验结果

孔径分布,孔径分布,原煤


图1 原煤孔径分布实验结果由图1和图2可知,原煤及炭化粉中累计孔体积与对应的孔体积分布比重d V(r)随孔半径增大逐渐增大,这是由于在炭化工序中,原煤发生热分解及热缩聚时会析出大量的煤气与煤焦油,形成具有基本石墨微晶结构的有机物,出现了大量孔隙,导致累计孔体积和d V(r)增大。

电镜图,颗粒,样品,原煤


原煤(a、b、c)与炭化粉(d、e、f)样品在放大2×103、5×103、10×103倍时得到的扫描电镜图片如图3所示。由图3(a)、(d)可以看出,原煤与炭化粉样品表面形貌差异较大,原煤平均直径大于炭化粉直径。由图3(b)、(e)可以看出,炭化粉样品颗粒较为分散并且出现结晶状结构,表面凹凸不平;原煤颗粒均匀,形态尖锐且单一,煤体表面平整光滑,存在明显脆性断裂特征,质地较为紧密。由图3(c)、(f)可以看出,炭化粉表面粗糙,布满孔洞,孔隙相对较大,在大颗粒周围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小颗粒,并附着在大颗粒的周围,出现发达的孔径结构,质地变得疏松,与氧气接触面积大,吸附氧的性能要优于原煤。这也验证了物理吸附实验测定的结果,炭化粉较之原煤其比表面积及孔体积均增大,有利于发生氧化反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热重红外联用的煤二次氧化自燃特性研究[J]. 张辛亥,卢苗苗,白亚娥,秦政.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8(05)
[2]煤基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及氧化动力学特性[J]. 肖旸,陈龙刚,黄传亮,张馨悦,白祖锦.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8(05)
[3]不同变质程度煤二次氧化自燃的微观特性试验[J]. 邓军,赵婧昱,张嬿妮,王彩萍.  煤炭学报. 2016(05)
[4]炼焦煤的官能团结构分析及其黏结性产生机理[J]. 李祥,秦志宏,卜良辉,杨状,沈辰阳.  燃料化学学报. 2016(04)
[5]煤质活性炭论述[J]. 蒋会杰.  山东工业技术. 2015(04)
[6]活化温度对活性炭自燃危险性的影响[J]. 张宏哲,王宁,王亚琴,费轶.  化工学报. 2012(11)
[7]我国煤基活性炭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 孙仲超.  煤质技术. 2010(04)

博士论文
[1]煤贫氧氧化热动力过程基础研究[D]. 李青蔚.西安科技大学 2018
[2]淮南煤氧化动力学过程及其微观结构演化特征研究[D]. 赵婧昱.西安科技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新疆矿区中低阶煤全孔径孔隙结构特征的实验研究[D]. 卜婧婷.西安科技大学 2019
[2]基于热分析的煤基活性炭氧化自燃实验研究[D]. 黄传亮.西安科技大学 2018
[3]活性炭自燃危险性的研究[D]. 王宁.大连理工大学 2012
[4]木质活性炭自燃特性和机制研究[D]. 徐凡.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



本文编号:3451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451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4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