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斜沟煤矿浅埋沟谷区厚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发育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1 12:36
  根据浅埋煤层开采经验,在浅埋及近浅埋煤层条件下,煤层开采受地表形态的影响较大,工作面在开采推进中易受到沟谷地形的影响,煤矿开采之后势必对地面造成相应的损害,使地表塌陷变形,过度开采后还会造成地表的下陷和地面出现裂缝,在煤层埋藏比较浅的地区,开采后造成的裂隙带和沟谷汇水地带沟通后,地表水顺着发育的裂缝渗入矿井将会引发煤矿的水灾,严重威胁煤矿的安全生产。鉴于斜沟煤矿多数衔接工作面处于山体沟谷地貌下开采的实际,故研究山体沟谷地貌下开采导水裂隙发育规律及防治水对于该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主要以斜沟煤矿8#煤层18112工作面开采为工程背景,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相似模拟、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沟谷地貌下开采覆岩导水裂隙发育规律及开采水流场演化的规律,得出最易突水位置及突水时机,为矿井开采防治水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借鉴。故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论文分析了斜沟煤矿浅埋沟谷区域8#、13#厚煤层上覆岩层赋存特征,沟谷区域地表地形特征以及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得到地表主要分布有7条呈半叶脉状网络发育冲沟网络及矿井主...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2 山体沟谷区域浅埋厚煤层开采地质条件分析
    2.1 斜沟煤矿覆岩赋存特征
    2.2 斜沟煤矿地表覆盖层赋存特征
    2.3 矿井水文地质
    2.4 本章小结
3 山体沟谷区域浅埋厚煤层开采覆岩裂隙发育规律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3.1 相似材料模拟试验
    3.2 山体沟谷区域厚煤层开采覆岩裂隙发育特征
    3.3 山体沟谷区域厚煤层开采覆岩移动特征
    3.4 本章小结
4 山体沟谷区域浅埋厚煤层开采覆岩损伤演化规律数值模拟分析
    4.1 RFPA程序简介
    4.2 数值计算模型建立
    4.3 覆岩破裂损伤特征
    4.4 覆岩层裂隙发育特征
    4.5 本章小结
5 山体沟谷区域浅埋厚煤层开采水流场演化规律及防治水研究
    5.1 概述
    5.2 开采水流场模型建立
    5.3 模拟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岩体离散裂隙网络的非饱和渗流数值分析[J]. 叶祖洋,姜清辉,刘艳章,程爱平,胡少华,孙辅庭.  岩土力学. 2017(11)
[2]叠加开采裂隙场演化与优势瓦斯通道形成机制[J]. 马海峰,王文龙,李传明,史文豹,袁安营,刘万荣.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7(06)
[3]Assessment of potential impacts to surface and subsurface water bodies due to longwall mining[J]. Christopher Newman,Zacharias Agioutantis,Gabriel Boede Jimenez Le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01)
[4]采煤工作面带压开采防治水技术研究[J]. 杨依银.  煤. 2016(12)
[5]厚煤层综放开采富水覆岩采动裂隙动态模拟研究[J]. 杨玉亮,李永明,徐祝贺.  中国煤炭. 2016(08)
[6]浅表厚煤层覆岩采动裂隙演化特征及隔水技术研究[J]. 张郑伟.  同煤科技. 2016(04)
[7]煤矿突水危险区疏干涌水及其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分析[J]. 康宁,罗奇斌,陈硕,李贵娟,吕广罗.  地下水. 2016(04)
[8]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采动应力-裂隙动态演化特征实验研究[J]. 程志恒,齐庆新,李宏艳,张浪,刘晓刚.  煤炭学报. 2016(02)
[9]采动和渗流共同作用下覆岩破坏形态研究[J]. 郭东亮,赵德深,刘磊,胡涛,王云平.  煤矿安全. 2015(12)
[10]渗流场作用下采空区下方布置巷道数值模拟研究[J]. 李见波,尹尚先,王新梅.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06)

博士论文
[1]采动影响下损伤破裂煤岩体渗透性演化规律研究[D]. 薛熠.中国矿业大学 2017
[2]煤炭开采上覆岩层变形破坏及其渗透性评价研究[D]. 师修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6
[3]浅埋薄基岩采煤工作面覆岩纵向贯通裂隙演化规律研究[D]. 王国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6
[4]采动裂隙岩体应力恢复及其渗透性演化[D]. 王文学.中国矿业大学 2014
[5]岩体渗流—应力耦合作用及煤层底板突水效应研究[D]. 刘再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14
[6]工程扰动条件下裂隙岩体的渗透特性及其演化规律研究[D]. 李毅.武汉大学 2014
[7]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岩石损伤破裂演化模型与煤层底板突水机理研究[D]. 陆银龙.中国矿业大学 2013
[8]大平矿水库下特厚煤层综放安全开采理论与测控技术研究[D]. 李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3
[9]破断岩体裂隙的流体流动特性研究[D]. 朱红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2

硕士论文
[1]老三沟煤矿特厚煤层开采覆岩渗透性演化规律研究[D]. 王震.中国矿业大学 2017
[2]基于COMSOL的煤矿顶板运移规律及渗流特性研究[D]. 许大洋.广西大学 2016
[3]巨厚煤层开采覆岩破坏规律及地表变形研究[D]. 田成东.中国矿业大学 2016
[4]青龙矿构造特征及其对矿井水的控制机理[D]. 江俊杰.中国矿业大学 2016
[5]采动影响下谢桥煤矿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及模拟研究[D]. 王浪.合肥工业大学 2016
[6]高瓦斯厚煤层覆岩裂隙演化与瓦斯运移规律及应用研究[D]. 李伟.西安科技大学 2015
[7]榆神矿区煤矿开采矿井涌水量预测及其环境影响分析[D]. 苏贺.西北大学 2014
[8]曹家滩煤矿采动裂隙带与矿井涌水数值模拟研究[D]. 张晨招.西北大学 2013
[9]五沟矿10煤层底板灰岩水数值模拟及其防治研究[D]. 赵雨晴.安徽理工大学 2013
[10]甘肃刘园子矿区矿井涌水量预测研究[D]. 宋宝德.长安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70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470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a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