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技术在煤矿导水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11-29 15:14
以某煤矿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矿井主采煤层底板承压奥灰水威胁影响严重、工作面推进严重受阻的难题,提出通过瞬变电磁法对地层的导水构造进行探测的技术方法。详细阐述了瞬变电磁法测线的布置方式,通过对A测区43条测线进行勘探,对各勘探线上的视电阻率拟断面图进行统计分析,累计发现有10处异常区域,基本探明了矿井主采煤层附近以及断层附近富水异常区的分布区域与强度,为后期矿区的防治水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文章来源】: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0,45(03)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A测区10#测线原始视电阻率拟断面图
为探明9#、16#主采煤层附近岩层的导水构造,以A测区穿过突水点附近的22#、23#测线的视电阻率拟断面图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A测区22#测线原始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如图2所示。通过图2可以看出,A测区22#测线纵向上的视电阻率呈现出由低至高的变化趋势,与实测地质层位的电性分布规律基本吻合。在55~80桩号之间的视电阻率等值线出现了2次较为明显的向下弯曲的趋势,分别位于16#煤层附近以及16#煤层下方奥灰顶界周围的区域。通过对电阻率的变化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在16#煤层附近以及16#煤层下方奥灰顶界周围的区域内,地层完整性较差,可判定在这2个区域内可能有富水低阻体分布。
为了消除计算误差,对含水区域的构造进行更精确的分析,对A测区22#测线的原始视电阻率拟断面图进行反演处理。A测区22#测线反演处理后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如图3所示。通过图3可以看出,在A测区22#测线上的55~78桩号之间的奥灰层中存在一个明显的低阻重点异常区域。该区域通过构造裂隙一直延伸至16#煤层顶板上方25 m、9#煤层顶板下方2 m处的位置,预计该区域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高度发育,存在有大量的奥灰水。根据2011年4月该矿井对突水点的标注可以看出,在突水点附近,存在有低阻重点异常区域的分布,造成矿井突水原因可能为奥灰水通过岩层裂隙渗透到工作面所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瞬变电磁法在煤矿导水构造探测中的应用[J]. 刘树新,周广. 煤炭技术. 2019(02)
[2]定源回线瞬变电磁法在煤矿富水区调查中的应用[J]. 韩自强,罗姣,刘涛,孙旭东,杨敏强.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5(04)
[3]瞬变电磁法在积水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J]. 覃庆炎. 煤炭科学技术. 2014(08)
本文编号:3526734
【文章来源】: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0,45(03)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A测区10#测线原始视电阻率拟断面图
为探明9#、16#主采煤层附近岩层的导水构造,以A测区穿过突水点附近的22#、23#测线的视电阻率拟断面图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A测区22#测线原始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如图2所示。通过图2可以看出,A测区22#测线纵向上的视电阻率呈现出由低至高的变化趋势,与实测地质层位的电性分布规律基本吻合。在55~80桩号之间的视电阻率等值线出现了2次较为明显的向下弯曲的趋势,分别位于16#煤层附近以及16#煤层下方奥灰顶界周围的区域。通过对电阻率的变化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在16#煤层附近以及16#煤层下方奥灰顶界周围的区域内,地层完整性较差,可判定在这2个区域内可能有富水低阻体分布。
为了消除计算误差,对含水区域的构造进行更精确的分析,对A测区22#测线的原始视电阻率拟断面图进行反演处理。A测区22#测线反演处理后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如图3所示。通过图3可以看出,在A测区22#测线上的55~78桩号之间的奥灰层中存在一个明显的低阻重点异常区域。该区域通过构造裂隙一直延伸至16#煤层顶板上方25 m、9#煤层顶板下方2 m处的位置,预计该区域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高度发育,存在有大量的奥灰水。根据2011年4月该矿井对突水点的标注可以看出,在突水点附近,存在有低阻重点异常区域的分布,造成矿井突水原因可能为奥灰水通过岩层裂隙渗透到工作面所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瞬变电磁法在煤矿导水构造探测中的应用[J]. 刘树新,周广. 煤炭技术. 2019(02)
[2]定源回线瞬变电磁法在煤矿富水区调查中的应用[J]. 韩自强,罗姣,刘涛,孙旭东,杨敏强.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5(04)
[3]瞬变电磁法在积水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J]. 覃庆炎. 煤炭科学技术. 2014(08)
本文编号:3526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526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