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屯煤矿2301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2 05:16
研究导水裂隙带的发育规律对于理清覆岩运动规律,保障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郭屯煤矿23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覆岩裂隙带发育规律及两带高度范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工作面推进距离小于100 m时,裂隙带拓展较为缓慢;推进距离大于100 m时,两带高度迅速拓展至68 m,与理论计算结果较为符合。本文研究成果对于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两带高度发育规律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文章来源】:煤炭与化工. 2020,43(07)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三维数值模型
不同推进距离下垂直位移变化
图2 不同推进距离下垂直位移变化由图2可知,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顶板最大位移发生在采空区中部,即采空区中部覆岩破坏程度较大,此处导水裂隙带较为发育。由图3可知,工作面推进50、100、200、250 m时,顶板下沉量分别为73、76、150、200 mm。当推进距离小于100m时,顶板下沉量变化较小;当推进距离大于100m时,顶板下沉量开始显著增加,且顶板下沉速率明显增大;工作面推进至200 m时,顶板下沉量达到150 mm,约为工作面推进至100 m时顶板下沉量的2倍。这是由于工作面推进距离大于100 m时,工作面开挖尺寸接近“见方”,覆岩运动范围和程度达到最大,从而引起导水裂隙带的快速发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覆岩组合结构下导水裂隙带演化规律与发育高度分析[J]. 黄万朋,高延法,王波,刘济仁.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7(02)
[2]高强度开采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与控制技术[J]. 张广超,何富连,来永辉,宋佳伟,肖鹏. 煤炭学报. 2016(09)
[3]大断面综放沿空巷道煤柱合理宽度与围岩控制[J]. 张广超,何富连. 岩土力学. 2016(06)
[4]大断面采动剧烈影响煤巷变形破坏机制与控制技术[J]. 何富连,张广超.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6(03)
[5]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及控制[J]. 张广超,何富连.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5(04)
[6]深部高水平构造应力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控制[J]. 何富连,张广超.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5(03)
[7]深部破碎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控制[J]. 何富连,张广超. 岩土力学. 2015(05)
[8]康家湾矿含水层下采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J]. 贺桂成,肖富国,张志军,丁德馨.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1(01)
[9]采动覆岩破断裂隙的贯通度研究[J]. 黄炳香,刘长友,许家林.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0(01)
[10]覆岩主关键层位置对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影响[J]. 许家林,王晓振,刘文涛,王志刚.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02)
本文编号:3527804
【文章来源】:煤炭与化工. 2020,43(07)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三维数值模型
不同推进距离下垂直位移变化
图2 不同推进距离下垂直位移变化由图2可知,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顶板最大位移发生在采空区中部,即采空区中部覆岩破坏程度较大,此处导水裂隙带较为发育。由图3可知,工作面推进50、100、200、250 m时,顶板下沉量分别为73、76、150、200 mm。当推进距离小于100m时,顶板下沉量变化较小;当推进距离大于100m时,顶板下沉量开始显著增加,且顶板下沉速率明显增大;工作面推进至200 m时,顶板下沉量达到150 mm,约为工作面推进至100 m时顶板下沉量的2倍。这是由于工作面推进距离大于100 m时,工作面开挖尺寸接近“见方”,覆岩运动范围和程度达到最大,从而引起导水裂隙带的快速发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覆岩组合结构下导水裂隙带演化规律与发育高度分析[J]. 黄万朋,高延法,王波,刘济仁.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7(02)
[2]高强度开采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与控制技术[J]. 张广超,何富连,来永辉,宋佳伟,肖鹏. 煤炭学报. 2016(09)
[3]大断面综放沿空巷道煤柱合理宽度与围岩控制[J]. 张广超,何富连. 岩土力学. 2016(06)
[4]大断面采动剧烈影响煤巷变形破坏机制与控制技术[J]. 何富连,张广超.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6(03)
[5]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及控制[J]. 张广超,何富连.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5(04)
[6]深部高水平构造应力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控制[J]. 何富连,张广超.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5(03)
[7]深部破碎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控制[J]. 何富连,张广超. 岩土力学. 2015(05)
[8]康家湾矿含水层下采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J]. 贺桂成,肖富国,张志军,丁德馨.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1(01)
[9]采动覆岩破断裂隙的贯通度研究[J]. 黄炳香,刘长友,许家林.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0(01)
[10]覆岩主关键层位置对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影响[J]. 许家林,王晓振,刘文涛,王志刚.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02)
本文编号:3527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527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