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沈阳地区居住建筑自然通风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1 22:40
  而对能源短缺的今天,面对人们不断要求提高生存环境的今天,我们是否能找到一种既节能又能改善居住环境的新能源呢?答案是肯定的,而这种新能源就是风,能够改变现状的方式就是自然通风。众所周知,自然通风没有污染,没有能耗,尤其在居住建筑中,人们更加乐于开窗通风降温而不是打开空调。它作为一种被动的冷却方式,受到了各国学者的关注。自然通风,通过引入室外的新鲜空气,而带走室内污浊的空气,它以这种健康的方式提高空气品质并且确保卫生和健康的生存环境。本文通过对自然通风概念和自然通风方式的介绍,进而阐述了自然通风对居住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舒适性的影响;然后是对沈阳地区自然通风潜力的研究;在这一部分内容中介绍了各种自然通风潜力的评估方法,经过比较分析,多标准评估方法更适合我国的现状,因此利用多标准评估方法对沈阳地区自然通风潜力进行评估并与广州,上海,乌鲁木齐的自然通风潜力进行比较。在几个城市中沈阳地区的自然通风潜力是最显著的,这为沈阳地区利用自然通风降低能耗提高舒适性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实际测试某户居住建筑的一个卧室的温湿度,风速,墙壁温度并对房间的温湿度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为下一部分的数值模拟提供较为准确的边界条... 

【文章来源】: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自然通风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三种方式的自然通风
        1.2.2 国内的自然通风研究现状
        1.2.3 国外的自然通风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多标准评估沈阳地区自然通风潜力
    2.1 气候适宜性评估方法
    2.2 沈阳地区自然通风潜力的计算
        2.2.1 Qualiflex矩阵
        2.2.2 各个城市的气候条件
        2.2.3 各个标准权重系数的确定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测自然通风对居住建筑的影响
    3.1 实测的概要
        3.1.1 实测建筑概况
        3.1.2 实验测点及实验仪器
        3.1.3 实验仪器介绍及使用
    3.2 测试方案及结果分析
        3.2.1 室外测试结果分析
        3.2.2 室内测试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FD模拟自然通风对居住建筑的影响
    4.1 CFD的发展
        4.1.1 CFD的发展历程
        4.1.2 Airpak模拟软件的特性
    4.2 几何模型
        4.2.1 模型的网格划分
        4.2.2 边界条件设定
        4.2.3 基本控制方程
    4.3 模拟结果验证
    4.4 扩展模拟
        4.4.1 同种户型不同楼层的模拟
        4.4.2 同楼层不同户型的模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沈阳地区自然通风热舒适评价
    5.1 传统的热舒适模型
    5.2 热中性温度的计算
        5.2.1 DEST软件介绍
        5.2.2 沈阳市室外气象参数
        5.2.3 沈阳地区自然通风的中性温度
        5.2.4 基于适应性模型的沈阳市自然通风热舒适区
    5.3 沈阳地区居住建筑自然通风的节能潜力
        5.3.1 住宅模型的建立
        5.3.2 模型介绍
        5.3.3 计算输入参数
        5.3.4 建筑能耗的数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硕士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标准评估分析成都居住建筑自然通风潜力[J]. 何丹怀,雷波.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0(05)
[2]沈阳市风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 姜晓艳,明详,张菁,张守峰,张思瑶,宋军.  资源科学. 2009(10)
[3]自然通风技术研究现状与探讨[J]. 范卫军,郭春梅,王晓东.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09(02)
[4]热源面积对室内热压自然通风的影响[J]. 隋学敏,官燕玲,李安桂,张旭.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7(02)
[5]利用自然通风减少建筑能耗的探讨[J]. 胡世华,张彤.  基建优化. 2005(03)
[6]自然通风潜力分析研究进展[J]. 喻李葵,阳丽娜,周军莉,张国强.  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 2004(04)
[7]自然通风技术研究进展[J]. 段双平,张国强,彭建国,周军莉.  暖通空调. 2004(03)
[8]利用热压促进自然通风——以张家港生态农宅通风计算分析为例[J]. 宋晔皓.  建筑学报. 2000(12)
[9]浅说绿化建筑与绿化发展——持续的设计、环境的质量、受益的用户[J]. 陈义雄.  暖通空调. 2000(02)
[10]国外非工业建筑室内空气品质研究动态[J]. 马仁民.  暖通空调. 1999(02)

博士论文
[1]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研究[D]. 王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2]地源热泵地下套管式埋管换热器性能研究[D]. 魏唐棣.重庆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西北民居室内自然通风研究[D]. 石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2]室内外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办公建筑自然通风的节能潜力[D]. 董英爽.长安大学 2009
[3]严寒地区住宅建筑能耗动态模拟与分析[D]. 陈兆辉.新疆大学 2007
[4]深圳市居住建筑自然通风热舒适与节能效果研究[D]. 胡晓峰.广州大学 2007
[5]夏热冬冷地区自然通风建筑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的研究[D]. 刘晶.重庆大学 2007
[6]重庆某临江住宅自然通风模拟研究[D]. 成镭.重庆大学 2006
[7]教学楼风环境和自然通风教室数值模拟研究[D]. 龚波.西南交通大学 2005
[8]建筑自然通风的多解现象与潜力分析[D]. 阳丽娜.湖南大学 2005
[9]热压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互增益的多元通风模式研究[D]. 王松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35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535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4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