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能力评价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0 16:00
煤炭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高安全风险的行业,因此研究如何有效评价与提高煤矿安全生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在分析我国煤矿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开展煤矿安全生产能力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综述了国内外安全评价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现状。然后,根据现代事故致因理论,结合人-机-环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等确定了影响煤矿安全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共4类17项。根据安全评价模型的要求,构建了全面的煤矿安全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重要影响因素在指标体系中都得以体现。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煤矿安全生产能力评价模型,并结合实际进行了实例应用,得到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现实。最后,结合上述评价结果以及我国现行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构建了一个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煤矿企业和煤矿工人为对象的四方博弈模型,细致分析了煤矿事故屡禁不止、频繁发生的深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解决煤矿安全事故频发问题的对策。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煤矿安全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1 煤矿安全生产能力分析原理
2.1.1 事故致因理论
2.1.2 安全生产能力评价基本原理
2.2 煤矿安全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2.1 煤矿安全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
2.2.2 煤矿生产系统分析方法
2.2.3 煤矿安全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3 本章小结
3 煤矿安全生产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3.1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和原理
3.2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模型和步骤
3.2.1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算法步骤
3.2.2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算法流程图
3.3 本章小结
4 煤矿安全生产能力评价模型应用实例
4.1 晋普山煤矿基本概况
4.2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煤矿安全生产能力评价
4.2.1 构造层次分析结构
4.2.2 构造模糊判断矩阵及元素权重的计算
4.3 评价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煤矿安全生产能力评价结果的深层次分析
5.1 博弈分析
5.1.1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博弈
5.1.2 地方政府与煤矿企业博弈
5.1.3 煤矿企业与煤矿工人的博弈
5.2 分析结论
5.3 政策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研究结论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6.3 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秦涛,商宇航,刘振文. 现代矿业. 2010(05)
[2]中国煤矿事故频发的博弈解释[J]. 肖兴志. 财经问题研究. 2007(07)
[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矿安全综合评价[J]. 刘亚静,毛善君,姚纪明,韩瑞栋.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7(02)
[4]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的博弈分析[J]. 陈宁,林汉川.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5]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J]. 张嘉勇,巩学敏,郭立稳. 中国矿业. 2006(04)
[6]我国煤矿安全问题浅议[J]. 王雪峰. 中国煤田地质. 2006(01)
[7]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评判[J]. 曾宪禄. 矿业工程. 2005(05)
[8]层次分析法在矿井通风评价中的应用[J]. 蔡卫,吴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5(02)
[9]安全评价在我国的发展历程[J]. 任建国. 劳动保护. 2005(04)
[10]对煤矿安全评价的几点浅见[J]. 田水承,屈奎,李华. 陕西煤炭. 2004(03)
博士论文
[1]煤矿动态安全评价及预测技术研究[D]. 李江.中国矿业大学 2008
[2]自然权重原理及其在煤矿安全评价中的应用[D]. 刘海波.中南大学 2006
[3]矿井安全非线性动力学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 施式亮.中南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基于神经网络的煤矿安全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 陈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58532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煤矿安全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1 煤矿安全生产能力分析原理
2.1.1 事故致因理论
2.1.2 安全生产能力评价基本原理
2.2 煤矿安全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2.1 煤矿安全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
2.2.2 煤矿生产系统分析方法
2.2.3 煤矿安全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3 本章小结
3 煤矿安全生产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3.1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和原理
3.2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模型和步骤
3.2.1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算法步骤
3.2.2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算法流程图
3.3 本章小结
4 煤矿安全生产能力评价模型应用实例
4.1 晋普山煤矿基本概况
4.2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煤矿安全生产能力评价
4.2.1 构造层次分析结构
4.2.2 构造模糊判断矩阵及元素权重的计算
4.3 评价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煤矿安全生产能力评价结果的深层次分析
5.1 博弈分析
5.1.1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博弈
5.1.2 地方政府与煤矿企业博弈
5.1.3 煤矿企业与煤矿工人的博弈
5.2 分析结论
5.3 政策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研究结论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6.3 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秦涛,商宇航,刘振文. 现代矿业. 2010(05)
[2]中国煤矿事故频发的博弈解释[J]. 肖兴志. 财经问题研究. 2007(07)
[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矿安全综合评价[J]. 刘亚静,毛善君,姚纪明,韩瑞栋.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7(02)
[4]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的博弈分析[J]. 陈宁,林汉川.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5]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J]. 张嘉勇,巩学敏,郭立稳. 中国矿业. 2006(04)
[6]我国煤矿安全问题浅议[J]. 王雪峰. 中国煤田地质. 2006(01)
[7]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评判[J]. 曾宪禄. 矿业工程. 2005(05)
[8]层次分析法在矿井通风评价中的应用[J]. 蔡卫,吴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5(02)
[9]安全评价在我国的发展历程[J]. 任建国. 劳动保护. 2005(04)
[10]对煤矿安全评价的几点浅见[J]. 田水承,屈奎,李华. 陕西煤炭. 2004(03)
博士论文
[1]煤矿动态安全评价及预测技术研究[D]. 李江.中国矿业大学 2008
[2]自然权重原理及其在煤矿安全评价中的应用[D]. 刘海波.中南大学 2006
[3]矿井安全非线性动力学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 施式亮.中南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基于神经网络的煤矿安全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 陈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58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558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