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视角下中国矿产资源安全供给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02 19:35
人类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地球环境为人类社会生产提供自然资源和生命保障体系,是满足人类需要的基础。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经济发展永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日益明显,已经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如何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供给、缓解资源约束矛盾成为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循环经济是在深刻认识矿产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基础上,以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节约和循环利用矿产资源的方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和降低单位产出污染排放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矿产资源安全供给问题而实施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目的是实现矿产资源的循环永续利用,确保矿产资源安全可持续供给。基于矿产资源循环永续利用的矿产资源安全供给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建立起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充分利用有效市场手段的引导和激励,促使单个的循环经济实体通过自身和彼此间的耦合形成循环经济园区再到循环型社会三个层次逐步建立起矿产资源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从而...
【文章页数】:1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1 矿产资源及其安全供给浅析
1.2.2 循环经济与矿产资源循环利用浅析
1.2.3 基于循环经济的矿产资源安全供给内涵解析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1.3.1 论文总体思路及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难点及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矿产资源安全供给理论综述
2.1.1 矿产资源安全供给问题分类
2.1.2 矿产资源安全供给的基本属性与观念
2.1.3 国内外矿产资源安全供给研究动态
2.1.4 矿产资源安全供给研究体系的认识
2.2 循环经济研究综述
2.2.1 循环经济概述
2.2.2 循环经济的定义和原则
2.3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研究综述
2.3.1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定义
2.3.2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基本特征
2.3.3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和要求
2.3.4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传统理论模式
2.4 简要评论与展望
第三章 中国矿产资源严峻的供需矛盾与影响因素分析
3.1 矿产资源的分类、作用、全球分布特点及供给现状
3.1.1 矿产资源的分类及重要作用
3.1.2 矿产资源的全球分布特点
3.1.3 全球矿产资源严峻的供求配给现状简介
3.2 中国矿产资源概况及其特点
3.3 中国矿产资源的供给现状及需求预测
3.3.1 中国矿产资源严峻的供给现状分析
3.3.2 中国矿产资源需求增长的必然趋势预测
3.3.3 中国矿产资源未来严峻的供给形式预测
3.4 矿产资源安全供给的价格因素分析
3.4.1 矿产资源价格指数的影响因子及其变量选择
3.4.2 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3.4.3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3.4.4 变量间的协整性检验
3.4.5 矿产资源供需平衡影响因素的Granger检验
3.4.6 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分析
3.4.7 模型解释
3.4.8 实证分析结论和建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确保安全供给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4.1 中国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确保安全供给的必要性
4.1.1 基于传统经济缺陷看其必要性
4.1.2 基于国外实践看其必要性
4.1.3 基于国情看其必要性
4.1.4 基于战略模糊优选看其必要性
4.2 中国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确保安全供给的可行性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确保安全供给的动力机理及潜力分析
5.1 中国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与安全供给的约束条件分析
5.1.1 矿产资源减量化与安全供给矛盾的普遍约束性
5.1.2 中国矿产资源供给减量化约束
5.2 减量化循环利用确保供给的宏观动力分析
5.2.1 获得过程的减量化动力分析
5.2.2 “减量化”循环利用的动力分析
5.2.3 再利用过程中的动力分析
5.3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微观动力机理分析
5.3.1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成本推动机理
5.3.2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效益拉动机理
5.3.3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环境取向机理
5.3.4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政策法规导向机理
5.4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确保安全供给动力机理的数理核算
5.4.1 数理核算模型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5.4.2 模型的实证应用分析
5.4.3 数理核算模型及实证分析小结
5.5 中国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确保安全供给的潜力
5.5.1 非能源矿产资源循环利用潜力分析
5.5.2 能源矿产循环利用潜力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多元核算的矿产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与安全供给路径设计
6.1 矿产资源多元微观总量核算方法
6.2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多元微观核算及安全供给模式
6.2.1 多元微观核算及小循环耦合供给模式
6.2.2 多元核算及区域中循环跨界耦合模式
6.2.3 社会层面的大循环跨界耦合模式
6.3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与安全供给的微观路径设计
6.3.1 基于流程耦合再造的实体内部小循环路径
6.3.2 基于矿产资源循环利用耦合网络的中循环路径
6.3.3 基于社会静脉循环的矿产资源大循环耦合路径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与安全供给的行为激励
7.1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与安全供给耦合模式的行为激励模型
7.1.1 基本假设
7.1.2 模型构建
7.2 约束条件分析
7.2.1 社会约束条件分析
7.2.2 实体自身的个体约束条件
7.2.3 整理分析
7.2.4 社会和实体联合约束条件分析
7.3 关于效益最大化问题的思考
7.4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与安全供给行为激励体系构建
7.4.1 建立单个实体内部的矿产资源物料循环耦合系统
7.4.2 构建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与安全供给的循环经济耦合体
7.4.3 建立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社会静脉循环体系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与安全供给博弈分析与政策建议
8.1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与安全供给的法制依赖
8.2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与安全供给博弈分析
8.2.1 博弈双方及其策略空间分析
8.2.2 违背行为管理的博弈模型
8.2.3 纯策略的平衡分析
8.2.4 混合战略的平衡分析
8.2.5 博弈结果应用分析
8.3 以法制建设约束博弈双方的行为选择
8.3.1 国外约束激励机制建设的思考与借鉴
8.3.2 中国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与安全供给的法规建议
8.4 中国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与安全供给的行为促进策略
8.4.1 提高意识,循环理念从小培养
8.4.2 改进消费观念,促进循环习惯的养成
8.4.3 强化管理,确保循环利用得到有效监管
8.4.4 提供金融财政支持,确保循环行为得到有效激励
8.4.5 推进循环技术创新工程,确保技术支撑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
9.1 主要发现和结论
9.2 本文的创新点
9.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耦合效益约束下循环经济体耦合行为的激励机制研究[J]. 肖光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18)
[2]国外循环经济主要发展模式及启示分析[J]. 赵莹,肖光进. 中国集体经济. 2010(04)
[3]循环经济体耦合行为的约束条件与激励机制研究[J]. 肖光进,赵莹. 统计与决策. 2010(02)
[4]安全视角下循环经济理论发展及其立法的经济学思考[J]. 肖光进,赵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19)
[5]循环经济理论的挑战及其立法的博弈分析[J]. 肖光进,赵莹. 统计与决策. 2009(07)
[6]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体系[J]. 李洁. 统计与决策. 2008(14)
[7]行动、博弈与推理[J]. 潘天群.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8]中国循环经济的政府引导及激励政策[J]. 吴大华. 管理现代化. 2007(04)
[9]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J]. 周宏春. 中国发展观察. 2007(08)
[10]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市场激励机制研究[J]. 杜志,朱明峰,邓利平. 科技和产业. 2007(07)
博士论文
[1]基于能值分析的高新区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 易军.大连理工大学 2007
[2]城市循环经济系统构建及评价方法研究[D]. 史宝娟.天津大学 2006
[3]资源循环利用论[D]. 陈德敏.重庆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研究[D]. 赵莹.湖南科技大学 2010
[2]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绿色供应链的结构探析[D]. 吴娜.湖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49818
【文章页数】:1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1 矿产资源及其安全供给浅析
1.2.2 循环经济与矿产资源循环利用浅析
1.2.3 基于循环经济的矿产资源安全供给内涵解析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1.3.1 论文总体思路及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难点及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矿产资源安全供给理论综述
2.1.1 矿产资源安全供给问题分类
2.1.2 矿产资源安全供给的基本属性与观念
2.1.3 国内外矿产资源安全供给研究动态
2.1.4 矿产资源安全供给研究体系的认识
2.2 循环经济研究综述
2.2.1 循环经济概述
2.2.2 循环经济的定义和原则
2.3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研究综述
2.3.1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定义
2.3.2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基本特征
2.3.3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和要求
2.3.4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传统理论模式
2.4 简要评论与展望
第三章 中国矿产资源严峻的供需矛盾与影响因素分析
3.1 矿产资源的分类、作用、全球分布特点及供给现状
3.1.1 矿产资源的分类及重要作用
3.1.2 矿产资源的全球分布特点
3.1.3 全球矿产资源严峻的供求配给现状简介
3.2 中国矿产资源概况及其特点
3.3 中国矿产资源的供给现状及需求预测
3.3.1 中国矿产资源严峻的供给现状分析
3.3.2 中国矿产资源需求增长的必然趋势预测
3.3.3 中国矿产资源未来严峻的供给形式预测
3.4 矿产资源安全供给的价格因素分析
3.4.1 矿产资源价格指数的影响因子及其变量选择
3.4.2 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3.4.3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3.4.4 变量间的协整性检验
3.4.5 矿产资源供需平衡影响因素的Granger检验
3.4.6 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分析
3.4.7 模型解释
3.4.8 实证分析结论和建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确保安全供给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4.1 中国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确保安全供给的必要性
4.1.1 基于传统经济缺陷看其必要性
4.1.2 基于国外实践看其必要性
4.1.3 基于国情看其必要性
4.1.4 基于战略模糊优选看其必要性
4.2 中国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确保安全供给的可行性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确保安全供给的动力机理及潜力分析
5.1 中国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与安全供给的约束条件分析
5.1.1 矿产资源减量化与安全供给矛盾的普遍约束性
5.1.2 中国矿产资源供给减量化约束
5.2 减量化循环利用确保供给的宏观动力分析
5.2.1 获得过程的减量化动力分析
5.2.2 “减量化”循环利用的动力分析
5.2.3 再利用过程中的动力分析
5.3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微观动力机理分析
5.3.1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成本推动机理
5.3.2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效益拉动机理
5.3.3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环境取向机理
5.3.4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政策法规导向机理
5.4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确保安全供给动力机理的数理核算
5.4.1 数理核算模型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5.4.2 模型的实证应用分析
5.4.3 数理核算模型及实证分析小结
5.5 中国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确保安全供给的潜力
5.5.1 非能源矿产资源循环利用潜力分析
5.5.2 能源矿产循环利用潜力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多元核算的矿产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与安全供给路径设计
6.1 矿产资源多元微观总量核算方法
6.2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多元微观核算及安全供给模式
6.2.1 多元微观核算及小循环耦合供给模式
6.2.2 多元核算及区域中循环跨界耦合模式
6.2.3 社会层面的大循环跨界耦合模式
6.3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与安全供给的微观路径设计
6.3.1 基于流程耦合再造的实体内部小循环路径
6.3.2 基于矿产资源循环利用耦合网络的中循环路径
6.3.3 基于社会静脉循环的矿产资源大循环耦合路径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与安全供给的行为激励
7.1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与安全供给耦合模式的行为激励模型
7.1.1 基本假设
7.1.2 模型构建
7.2 约束条件分析
7.2.1 社会约束条件分析
7.2.2 实体自身的个体约束条件
7.2.3 整理分析
7.2.4 社会和实体联合约束条件分析
7.3 关于效益最大化问题的思考
7.4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与安全供给行为激励体系构建
7.4.1 建立单个实体内部的矿产资源物料循环耦合系统
7.4.2 构建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与安全供给的循环经济耦合体
7.4.3 建立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社会静脉循环体系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与安全供给博弈分析与政策建议
8.1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与安全供给的法制依赖
8.2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与安全供给博弈分析
8.2.1 博弈双方及其策略空间分析
8.2.2 违背行为管理的博弈模型
8.2.3 纯策略的平衡分析
8.2.4 混合战略的平衡分析
8.2.5 博弈结果应用分析
8.3 以法制建设约束博弈双方的行为选择
8.3.1 国外约束激励机制建设的思考与借鉴
8.3.2 中国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与安全供给的法规建议
8.4 中国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与安全供给的行为促进策略
8.4.1 提高意识,循环理念从小培养
8.4.2 改进消费观念,促进循环习惯的养成
8.4.3 强化管理,确保循环利用得到有效监管
8.4.4 提供金融财政支持,确保循环行为得到有效激励
8.4.5 推进循环技术创新工程,确保技术支撑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
9.1 主要发现和结论
9.2 本文的创新点
9.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耦合效益约束下循环经济体耦合行为的激励机制研究[J]. 肖光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18)
[2]国外循环经济主要发展模式及启示分析[J]. 赵莹,肖光进. 中国集体经济. 2010(04)
[3]循环经济体耦合行为的约束条件与激励机制研究[J]. 肖光进,赵莹. 统计与决策. 2010(02)
[4]安全视角下循环经济理论发展及其立法的经济学思考[J]. 肖光进,赵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19)
[5]循环经济理论的挑战及其立法的博弈分析[J]. 肖光进,赵莹. 统计与决策. 2009(07)
[6]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体系[J]. 李洁. 统计与决策. 2008(14)
[7]行动、博弈与推理[J]. 潘天群.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8]中国循环经济的政府引导及激励政策[J]. 吴大华. 管理现代化. 2007(04)
[9]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J]. 周宏春. 中国发展观察. 2007(08)
[10]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市场激励机制研究[J]. 杜志,朱明峰,邓利平. 科技和产业. 2007(07)
博士论文
[1]基于能值分析的高新区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 易军.大连理工大学 2007
[2]城市循环经济系统构建及评价方法研究[D]. 史宝娟.天津大学 2006
[3]资源循环利用论[D]. 陈德敏.重庆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研究[D]. 赵莹.湖南科技大学 2010
[2]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绿色供应链的结构探析[D]. 吴娜.湖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49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649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