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近距离煤层群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7-05-14 22:02

  本文关键词:近距离煤层群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研究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五轮山煤矿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曾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其主要可采煤层瓦斯含量均较高。1803工作面所采8煤为五轮山煤矿首采煤层。8煤及五轮山煤矿的其他主要可采煤层的平均层间距在20m左右,层间距较小,属于近距离煤层群开采。8煤开采后会对上下邻近层产生卸压效果,造成上下邻近层瓦斯大量涌出。其中1801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经常出现上隅角和回风巷风流瓦斯超限问题,严重妨碍了五轮山煤矿安全高效的生产。本文在国内外对煤层开采后采空区上覆岩体移动破坏规律研究的基础上,以岩石力学、煤矿开采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专业学科为指导,确立了采空区的梯台形几何形状,将采空区划分成多个部分并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出采空区划分的各部分碎涨系数;在国内对外瓦斯运移规律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渗流力学、矿井瓦斯防治理论及技术、等专业学科为指导,确定了以多孔介质为模型的采空区模型;结合现场对五轮山8煤的基础参数测定试验、对1803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预测,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分别模拟分析在有高抽巷和无高抽巷条件下的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并结合了各种瓦斯抽采方式的抽采纯量,确定了高抽巷对五轮山煤矿1803工作面的瓦斯抽采效果,使得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没有发生瓦斯事故,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突出矿井 近距离煤层群 瓦斯治理 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71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3
  • 1 绪论13-21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3
  • 1.2 国内外矿井瓦斯灾害治理研究现状13-17
  • 1.2.1 瓦斯流动基本理论的研究现状13-16
  • 1.2.2 矿井瓦斯抽治理措施研究16-17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17-21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7-18
  • 1.3.2 研究方法18-19
  • 1.3.3 技术路线19-21
  • 2 采空区上覆岩层裂隙场分布及瓦斯运移规律21-31
  • 2.1 采空区上覆岩体的破坏过程21-22
  • 2.2 采动覆岩裂隙场的划分及其空间形态22-27
  • 2.2.1 采动覆岩裂隙场三区划分23
  • 2.2.2 采空区竖三带划分23-25
  • 2.2.3 采动裂隙场的空间形态25-27
  • 2.3 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27-29
  • 2.3.1 瓦斯在采空区多孔介质中的运移状态27-28
  • 2.3.2 采空区瓦斯的扩散28
  • 2.3.3 采空区瓦斯的升浮28
  • 2.3.4 近距离煤层群采空区瓦斯运移与积聚规律28-29
  • 2.4 本章小结29-31
  • 3 工作面瓦斯涌出分析及基础参数测定31-43
  • 3.1 工作面概况31-32
  • 3.2 采空区瓦斯涌出分析32-34
  • 3.2.1 采空区瓦斯涌出的构成32-33
  • 3.2.2 影响采空区瓦斯涌出的因素33-34
  • 3.3 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34-37
  • 3.3.1 开采层瓦斯相对涌出量35
  • 3.3.2 邻近层相对瓦斯涌出量35-36
  • 3.3.3 工作面瓦斯涌出量36-37
  • 3.4 煤层瓦斯基础参数测定37-41
  • 3.4.1 煤层瓦斯压力37-38
  • 3.4.2 煤层瓦斯含量测定38-39
  • 3.4.3 煤层透气性系数39-41
  • 3.5 本章小结41-43
  • 4 采空区瓦斯分布规律及钻孔抽采的数值模拟43-61
  • 4.1 软件介绍43-44
  • 4.2 模型建立44-51
  • 4.2.1 理论基础44-47
  • 4.2.2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47-49
  • 4.2.3 参数及边界条件设定49-51
  • 4.3 模拟结果与分析51-60
  • 4.3.1 无高抽巷条件下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51-56
  • 4.3.2 有高抽巷条件下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56-58
  • 4.3.3 本煤层顺层钻孔及穿层钻孔抽采模拟58-60
  • 4.4 本章小结60-61
  • 5 综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61-71
  • 5.1 本煤层顺层钻孔抽采瓦斯61-63
  • 5.1.1 本煤层顺层钻孔布置方式61-62
  • 5.1.2 本煤层顺层钻孔瓦斯预抽效果62-63
  • 5.2 穿层钻孔抽采邻近层瓦斯63-65
  • 5.2.1 穿层钻孔布置方式63-64
  • 5.2.2 穿层钻孔抽采邻近层抽采效果64-65
  • 5.3 高抽巷抽采瓦斯65-67
  • 5.3.1 高抽巷布置方式65-66
  • 5.3.2 高抽巷抽采效果66-67
  • 5.4 采空区埋管抽采瓦斯67-68
  • 5.4.1 采空区埋管布置方式67
  • 5.4.2 采空区埋管抽采效果67-68
  • 5.5 各部分瓦斯纯量统计分析68-70
  • 5.6 本章小结70-71
  • 6 结论与展望71-73
  • 6.1 主要结论71-72
  • 6.2 不足与展望72-73
  • 参考文献73-77
  • 致谢77-79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武,姜文忠,牛德文,张新生,李先章;阳城、沁水矿区煤层气开发前景探讨[J];煤矿安全;2002年05期

2 霍忠锋,刘义生,吴爱民,杨智华;近距离煤层群建设"双高"矿井的实践[J];煤炭科学技术;2003年05期

3 张仲春;余耀锋;杨洪滨;;上行开采近距离煤层群的探讨与应用[J];煤;2007年09期

4 马立强;汪理全;张东升;刘玉德;刘江;张太平;欧阳广斌;;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与工程应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周岩;龙祖根;;多煤层系统的煤层气运移模型研究[J];煤;2009年04期

6 魏孝华;李铭;;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研究[J];神华科技;2013年01期

7 尹中山;;川南煤田古叙矿区煤层气勘探选层的探讨[J];中国煤炭地质;2009年02期

8 范晓刚;;近距离突出煤层区域验证方法探讨[J];煤炭工程;2012年10期

9 汪长明;;具有突出危险性煤层群煤气共采技术[J];洁净煤技术;2013年01期

10 张宏伟;韩军;海立鑫;李明;乔鸿波;;近距煤层群上行开采技术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余耀峰;张仲春;杨洪滨;;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的研究与应用[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7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C];2007年

2 汪理全;;煤层群上行开采技术及应用[A];21世纪高效集约化矿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苏朝晖;;潘二矿煤层群开采的层位控制方法[A];2010年度淮南矿业集团煤炭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一)·地质专业[C];2010年

4 李伟;陈家祥;吴建国;;松软、低渗透煤层综合抽采技术[A];全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及瓦斯治理技术理论与实践[C];2011年

5 翟成;卫修君;林柏泉;;近距离煤层群采动裂隙场演化规律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部分)[C];2009年

6 黄祥宽;;急倾斜薄煤层群矿井瓦斯地质的特殊性研究[A];瓦斯地质研究与应用——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研讨会[C];2003年

7 杨科;袁亮;刘钦节;廖斌琛;孙力;涂辉;;深部近距离煤层群卸压开采高应力演化煤柱效应研究[A];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的创新与实践——全国防治煤矿冲击地压高端论坛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裴支前;让科技成为煤矿高效安全开采的“金钥匙”[N];江淮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永忠;山体赋存煤层群混合开采覆岩破断规律及顶板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徐宏杰;贵州省薄—中厚煤层群煤层气开发地质理论与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3 季文博;近距离煤层群采动煤岩渗透特性演化规律与实测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4 姜在炳;煤层3D动态建模技术及应用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5 翟成;近距离煤层群采动裂隙场与瓦斯流动场耦合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6 杨兆彪;多煤层叠置条件下的煤层气成藏作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李庆军;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煤层自燃预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辉;贺西煤矿首采层开采后下伏煤层卸压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陈二瑞;低透煤层水力压裂技术在石门揭煤中的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3 戚志虎;近距离煤层群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研究与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4 章照明;火成岩侵入煤层瓦斯涌出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5 任硕;超临界CO_2在低渗透煤层渗流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6 陈绍祥;极近距离下位煤层采准巷道优化布置及支护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

7 陈敬轶;成庄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与煤层气资源量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8 陈彦军;复杂围岩条件极近距离薄煤层群开采相关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吴敏;新安煤矿深部构造煤采动区煤层气开发方案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10 乔大良;近水平多煤层开拓模式的优化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近距离煤层群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研究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6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66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f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