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流对机场航行安全区域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6 20:12
安全,是民航发展永恒的主题。随着民航的快速发展,机场在新建和改扩建中与能源、化工等行业的烟气排放源日益接近,排放源所排出的烟气流对航行安全的影响日渐突出。目前对烟气流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环境污染方面,而在航行安全方面较少。因此,研究烟气流对航行安全的影响,对于保障机场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首先从烟气流的特性和航行安全的概念入手,识别烟气流潜在危险源,剖析排放源和烟气这两个危险源与航行安全之间的关系。其次,结合烟气扩散模型,选取烟气流影响下的能见度和飞行性能指标,建立了相应的指标评价模型,结合算例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然后,综合考虑烟气流、航空器以及外部环境等关键因素,建立烟气流对单架航空器的安全评估模型,并提出烟气流危险区概念,将烟气流对航空器的航行安全评估问题转换为确定烟气流危险区范围的问题,基于三维空间环境建模方法,探讨了烟气流危险区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最后,本文充分考虑机场空域结构、机型和不确定天气等因素,建立了烟气流对机场航行安全的评估模型,并结合算例,讨论了烟气流位于机场周边不同区域的影响程度,分析了烟囱参数和危险区域的关系。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烟气的排放源与烟羽示意图
烟气影响高度和飞行阶段关系示意图
火电大气污染排放标准中对烟尘排放的规定由图2.4可知,我国对烟气中烟尘浓度的限制愈加严格,在目前的最新标准中,电厂烟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烟气对民航安全的评估技术研究[J]. 田勇,应世杰,万莉莉,赵志奇.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7(06)
[2]海上平台高温烟气扩散危害分析及缓解措施探讨[J]. 刘国恒,郝静敏,张海娟,王魁涛,李忠涛,王红红. 中国海上油气. 2017(01)
[3]成都市空气质量指数与雾霾的关系研究[J]. 李云祯,周平,陈军辉,徐友. 生态环境学报. 2016(11)
[4]直升机海上运行平台起降阶段风险模型构建的应用研究[J]. 孙佳,吴乔,盖文妹,隋佳.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03)
[5]大气低能见度的影响因子分析及计算方法综述[J]. 陈静,赵春生. 气象科技进展. 2014(04)
[6]火山灰云在航空安全领域研究进展[J]. 赵谊,李永生,樊祺诚,郭正府.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4(04)
[7]微下冲气流对飞机着陆性能的影响[J]. 刘方正,范国磊,马龙骧.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13(06)
[8]基于低频光闪烁的烟气流速和颗粒物浓度的测量[J]. 杨阳,董凤忠,倪志波,庞涛,吴边,张志荣. 光子学报. 2014(S1)
[9]高斯烟羽扩散模型再研究[J]. 孙志宽.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3(05)
[10]大气颗粒物对能见度影响的研究进展[J]. 杨复沫,欧阳文娟,王欢博,刘源,田密.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3(03)
博士论文
[1]复杂大气扰动下大型飞机飞行实时仿真建模研究[D]. 高振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长江三角洲地区霾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 刘晓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
[2]飞机颠簸产生的可能机制及其在天气预测上的应用[D]. 王淑翠.中国海洋大学 2013
[3]风切变和大气紊流模型在飞行仿真中的应用研究[D]. 於秋枫.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670295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烟气的排放源与烟羽示意图
烟气影响高度和飞行阶段关系示意图
火电大气污染排放标准中对烟尘排放的规定由图2.4可知,我国对烟气中烟尘浓度的限制愈加严格,在目前的最新标准中,电厂烟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烟气对民航安全的评估技术研究[J]. 田勇,应世杰,万莉莉,赵志奇.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7(06)
[2]海上平台高温烟气扩散危害分析及缓解措施探讨[J]. 刘国恒,郝静敏,张海娟,王魁涛,李忠涛,王红红. 中国海上油气. 2017(01)
[3]成都市空气质量指数与雾霾的关系研究[J]. 李云祯,周平,陈军辉,徐友. 生态环境学报. 2016(11)
[4]直升机海上运行平台起降阶段风险模型构建的应用研究[J]. 孙佳,吴乔,盖文妹,隋佳.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03)
[5]大气低能见度的影响因子分析及计算方法综述[J]. 陈静,赵春生. 气象科技进展. 2014(04)
[6]火山灰云在航空安全领域研究进展[J]. 赵谊,李永生,樊祺诚,郭正府.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4(04)
[7]微下冲气流对飞机着陆性能的影响[J]. 刘方正,范国磊,马龙骧.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13(06)
[8]基于低频光闪烁的烟气流速和颗粒物浓度的测量[J]. 杨阳,董凤忠,倪志波,庞涛,吴边,张志荣. 光子学报. 2014(S1)
[9]高斯烟羽扩散模型再研究[J]. 孙志宽.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3(05)
[10]大气颗粒物对能见度影响的研究进展[J]. 杨复沫,欧阳文娟,王欢博,刘源,田密.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3(03)
博士论文
[1]复杂大气扰动下大型飞机飞行实时仿真建模研究[D]. 高振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长江三角洲地区霾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 刘晓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
[2]飞机颠簸产生的可能机制及其在天气预测上的应用[D]. 王淑翠.中国海洋大学 2013
[3]风切变和大气紊流模型在飞行仿真中的应用研究[D]. 於秋枫.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670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670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