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塔综采工作面上隅角CO积聚与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0 13:51
煤层开采期间,CO产生的来源较多,一般情况下主要是因为采空区遗煤自燃产生,但在我国的某些矿区,在采空区自燃征兆并不明显的情况下,工作面在正常过开采甚至停采期间上隅角均会出现较高浓度的CO,从而给预报采空区遗煤自燃的指标气体确定带来了困难,严重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以及工人的人身健康。本文以陕北何家塔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空区埋管实验、煤壁钻孔抽气实验、其他现场测定以及煤矿通风科备份数据,分析了各个CO可能的来源对上隅角CO浓度超限造成的影响。得出了何家塔煤矿50105工作面上隅角CO主要来自采空区遗煤常温氧化和隔离煤柱。同样得出了何家塔煤矿不存在氧化自燃带,采空区自燃危险性不大。结合现场实验结果和煤矿基本概况,对上隅角区域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情况基本相符,由模拟结果显示,上隅角存在一个低速涡流区域,致使上隅角CO气体绕涡流循环扰动,难以进入主风流,CO不断积聚导致超限。最后,提出了充气式气囊的措施来改善上隅角的流场特点,改善CO积聚问题。通过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充气式气囊可以很好的改变上隅角涡流现象,很有效的降低了上隅角CO浓度。可以有效地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矿井通风
CO产生率随煤温变化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五虎山煤矿1201工作面CO浓度超限原因分析及治理[J]. 陈明河.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4(03)
[2]我国煤矿CO超限研究现状及趋势[J]. 张德鹏,王志刚,孙勇,周明磊. 煤矿安全. 2013(04)
[3]近浅埋煤层大采高综采面上隅角CO治理[J]. 杜福荣,温贺兴,徐晓宏,徐衍,肖玉峰. 采矿技术. 2013(01)
[4]基于FLUENT对采空区氧气浓度场的数值模拟[J]. 时国庆,王德明,奚志林,邓小林. 煤炭科学技术. 2009(06)
[5]煤的元素分析对煤层吸附CO的影响研究[J]. 刘永新,郭立稳,肖藏岩.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09(02)
[6]采空区漏风流场的Fluent数值模拟[J]. 王济凯,鲍学彬,丁仰卫. 山东煤炭科技. 2009(01)
[7]东欢坨煤矿自然发火标志气体的优化选择[J]. 朱令起,周心权,朱迎春.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08(02)
[8]采煤工作面CO气体产生机理及异常超限处理措施[J]. 冯自宇,翟小伟. 西北煤炭. 2008(02)
[9]综放采空区瓦斯渗流规律数值模拟研究[J]. 李树刚,张伟,邹银先,林海飞,徐红.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8(02)
[10]我国煤矿火灾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J]. 孙忠强,郭立稳.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2007(02)
博士论文
[1]煤氧化过程CO产生机理及安全指标研究[D]. 翟小伟.西安科技大学 2012
[2]煤对氧分子的吸附机理研究[D]. 刘仲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枣泉煤矿2#煤层开采工作面CO来源研究[D]. 程斌.西安科技大学 2014
[2]煤层中一氧化碳吸附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月红.河北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73752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矿井通风
CO产生率随煤温变化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五虎山煤矿1201工作面CO浓度超限原因分析及治理[J]. 陈明河.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4(03)
[2]我国煤矿CO超限研究现状及趋势[J]. 张德鹏,王志刚,孙勇,周明磊. 煤矿安全. 2013(04)
[3]近浅埋煤层大采高综采面上隅角CO治理[J]. 杜福荣,温贺兴,徐晓宏,徐衍,肖玉峰. 采矿技术. 2013(01)
[4]基于FLUENT对采空区氧气浓度场的数值模拟[J]. 时国庆,王德明,奚志林,邓小林. 煤炭科学技术. 2009(06)
[5]煤的元素分析对煤层吸附CO的影响研究[J]. 刘永新,郭立稳,肖藏岩.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09(02)
[6]采空区漏风流场的Fluent数值模拟[J]. 王济凯,鲍学彬,丁仰卫. 山东煤炭科技. 2009(01)
[7]东欢坨煤矿自然发火标志气体的优化选择[J]. 朱令起,周心权,朱迎春.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08(02)
[8]采煤工作面CO气体产生机理及异常超限处理措施[J]. 冯自宇,翟小伟. 西北煤炭. 2008(02)
[9]综放采空区瓦斯渗流规律数值模拟研究[J]. 李树刚,张伟,邹银先,林海飞,徐红.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8(02)
[10]我国煤矿火灾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J]. 孙忠强,郭立稳.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2007(02)
博士论文
[1]煤氧化过程CO产生机理及安全指标研究[D]. 翟小伟.西安科技大学 2012
[2]煤对氧分子的吸附机理研究[D]. 刘仲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枣泉煤矿2#煤层开采工作面CO来源研究[D]. 程斌.西安科技大学 2014
[2]煤层中一氧化碳吸附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月红.河北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73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673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