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人安全风险容忍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建筑工人安全风险容忍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建筑施工现场风险难以避免,怎样合理有效地规避风险是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热点与难点。如果可以将风险容忍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对于建筑工人的安全行为管理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来说,对于风险容忍度的研究是不到位的。本文以建筑工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风险容忍度的涵义和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索性地建立了各个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确立了风险容忍度测量方法,为诠释我国建筑工人风险容忍度现状,最终制定有效风险容忍度控制体系,进而设计科学风险容忍度教育体系提供有益指导。首先,界定了风险容忍度的概念涵义,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将个人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安全素质、建筑工人工作性质、公司安全资源、安全文化、建筑工人所处的外部环境作为影响建筑工人安全风险容忍度可能的七个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适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建筑工人安全风险容忍度测量量表,并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检验量表信度和效度,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了建筑工人安全风险容忍度的最终测量量表。其次,从个体心理学及群体社会学两个基本研究角度出发,建立了风险容忍度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整体模型,以广东、湖南、江苏三地297名建筑工人问卷调查为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及模型拟合,确定了最终的因果关系路径图,其中比较重要的结论包括:(1)个人层面的心理特征和安全素质以及企业层面的安全文化对于建筑工人安全风险容忍度有着直接的影响;(2)生理特征和工作性质通过作用在心理特征上,进而对风险容忍度产生间接的影响;(3)安全资源通过分别作用在安全素质和安全文化上进而对建筑工人安全风险容忍度产生间接影响;(4)从影响程度上看,个人层面和企业层面对风险容忍度的效应相当,企业的安全文化对风险容忍度的影响最大,“安全资源---安全文化---风险容忍度”是建筑工人安全风险容忍度形成的最关键路径。最后,从人口统计学特征等客观因素角度,对风险容忍度进行差异性分析,其结果显示:(1)不同学历的建筑工人在风险容忍度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学历越高风险容忍度越低;(2)不同企业规模中的建筑工人在风险容忍度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公司的规模越大,建筑工人的风险容忍度越低;(3)在事故经历方面,建筑工人的风险容忍度也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且有过事故经历的建筑工人风险容忍度最高。
【关键词】:建筑工人 风险容忍度 不安全行为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71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3
- 1.1 研究背景11-14
- 1.1.1 现实背景11-12
- 1.1.2 理论背景12-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4-19
- 1.2.1 非建筑行业的风险容忍度研究现状14-17
- 1.2.2 建筑行业的风险容忍度研究现状17
- 1.2.3 研究评价17-19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19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19-22
- 1.5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22-23
- 第二章 理论综述与研究基础23-39
- 2.1 不安全行为23-27
- 2.1.1 不安全行为的定义23
- 2.1.2 不安全行为的表现形式23
- 2.1.3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23-25
- 2.1.4 行为安全管理理论25-27
- 2.2 风险容忍度27-36
- 2.2.1 风险容忍度的定义27-31
- 2.2.2 风险评价原则31-34
- 2.2.3 风险容忍度的作用机理34-36
- 2.3 风险容忍度与安全管理36-37
- 2.4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37-38
- 2.5 本章小结38-39
- 第三章 影响因素调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39-56
- 3.1 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39-40
- 3.2 建筑工人安全风险容忍度影响因素界定40-52
- 3.2.1 个人层面40-47
- 3.2.2 公司环境层面47-50
- 3.2.3 社会环境层面50-52
-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52-53
- 3.4 评价模型的建立53-55
- 3.5 本章小结55-56
- 第四章 问卷设计、收集及检验56-77
- 4.1 问卷设计原则与方法56
- 4.2 潜变量量表设计56-59
- 4.3 正式问卷的确定59-61
- 4.4 数据收集61-63
- 4.4.1 数据的收集过程61-62
- 4.4.2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62-63
- 4.4.3 修改反向计分63
- 4.5 数据质量分析63-76
- 4.5.1 信度检验63-67
- 4.5.2 效度检验67-68
- 4.5.3 因子分析68-76
- 4.6 本章小结76-77
- 第五章 实证研究77-105
- 5.1 验证性因子分析77-79
- 5.2 路径分析79-92
- 5.2.1 结构方程模型的初始验证79-81
- 5.2.2 结构方程模型的修正81-89
- 5.2.3 模型检验结果分析89-90
- 5.2.4 各因素对风险容忍度的影响效应分析90-91
- 5.2.5 讨论91-92
- 5.3 不同特征群体安全风险容忍度差异性分析92-104
- 5.3.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92-94
- 5.3.2 建筑工人对于安全风险容忍度的认识差异采访分析94-95
- 5.3.3 不同特征群体的差异性分析95-104
- 5.4 本章小结104-105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105-110
- 6.1 研究成果总结105-107
- 6.2 主要创新点107
- 6.3 相关对策建议107-109
- 6.4 研究局限及展望109-110
- 参考文献110-114
- 附录114-118
- 致谢118-11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19-12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朝林;风险容忍度的估算与求解[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齐君;张军朋;;西方商业银行风险战略实践研究[J];金融论坛;2008年03期
3 陈建文,王滔;关于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结构与功能[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4 邓玉林;王文平;达庆利;;基于可变风险偏好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5 潘琰;胡海全;;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应当如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的探讨[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丁攀;刘亦文;;商业银行风险容忍度监测统计分析[J];河北金融;2009年02期
7 王芳;侯宇;;面向EIRM的网络式团队组织风险容忍的实证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8 赵旭光;浅析煤矿安全管理与安全意识的关系[J];煤矿安全;2004年09期
9 黄浩;王晶禹;黄敏;周鹏;张景林;张玉若;;行为基础安全的理论探讨[J];煤矿安全;2007年04期
10 翟学伟;社会心理承受力与社会价值选择——理论探讨与经验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雷;建筑工人伤害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预防干预的效果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燕;基于SEM的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影响因素评价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屈婷;矿工不安全行为量表设计及实证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建筑工人安全风险容忍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6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86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