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客运站待发区机械通风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02 19:05
室内客运站具有人员密集、人流量大、汽车出入频繁等特点,汽车在发车区内启动和怠速时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由于室内客运站的半封闭性,往往造成污染物聚集,不易扩散。为保证人员的身体健康,以及从节约能源的角度出发,需要确定合理的通风量和气流组织形式。对室内客运站待发区通风量和气流组织的研究,可以为室内客运站通风设计设计规范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不同规范与标准的汽车库通风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各国对通风量的要求不尽相同,而且采用的计算方法也不同。进而研究发现国内外对汽车库内的CO浓度限值也不同,根据室内客运站的特点,本文确定30mg/m3为室内客运站待发区的浓度限值,在此基础上对基于稀释浓度法下的不同污染源强度进行模拟分析。 本文以某2000m2规模的室内客运站为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得到4种不同的室内客运站发车区的CO释放量,利用FLUENT流体力学模拟软件,对室内客运站的CO浓度场和通风量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公式3计算得到的CO释放量以及由此确定的通风量,可以使室内客运站发车区的CO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针对室内客运站发车区的气流组织评价,建...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次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室内客运站现状
1.3 通风系统的研究内容
1.4 室内客运站通风系统研究方法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计算流体力学与数值模拟理论
2.1 关于计算流体力学
2.2 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2.2.1 控制方程的离散及其方法
2.2.2 FVM的求解方法(基于SIMPLE算法的流场数值计算)
2.3 三维湍流模型的应用
2.4 质量输运模型
2.4.1 物质输运方程
2.4.2 湍流中的质量扩散
2.4.3 能量方程中的物质输送处理
2.4.4 无反应的物质输运
2.5 关于FLUENT软件
2.6 网格划分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室内客运站通风量的确定
3.1 各国对汽车库通风量的规范及标准
3.2 国内外关于CO限值的规定
3.3 适用于室内客运站的通风量计算方法
3.4 客运站内CO浓度场数值模拟
3.4.1 物理模型
3.4.2 数学模型
3.4.3 边界条件
3.4.4 不同通风量下的人员呼吸区(H=1.7m)CO浓度分布
3.5 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室内客运站待发区机械通风的模拟分析及比较
4.1 室内客运站的气流组织评价
4.2 机械通风系统的模拟
4.2.1 机械通风模型的建立
4.2.2 机械通风系统模型边界条件
4.2.3 模拟结果
4.3 六种方案的分析与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室内客运站的通风能耗分析
5.1 能耗构成
5.1.1 维护结构耗热量
5.1.2 站内设备散热
5.1.3 通风系统能耗
5.2 通风能耗分析
5.3 不同通风系统的能耗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917256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次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室内客运站现状
1.3 通风系统的研究内容
1.4 室内客运站通风系统研究方法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计算流体力学与数值模拟理论
2.1 关于计算流体力学
2.2 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2.2.1 控制方程的离散及其方法
2.2.2 FVM的求解方法(基于SIMPLE算法的流场数值计算)
2.3 三维湍流模型的应用
2.4 质量输运模型
2.4.1 物质输运方程
2.4.2 湍流中的质量扩散
2.4.3 能量方程中的物质输送处理
2.4.4 无反应的物质输运
2.5 关于FLUENT软件
2.6 网格划分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室内客运站通风量的确定
3.1 各国对汽车库通风量的规范及标准
3.2 国内外关于CO限值的规定
3.3 适用于室内客运站的通风量计算方法
3.4 客运站内CO浓度场数值模拟
3.4.1 物理模型
3.4.2 数学模型
3.4.3 边界条件
3.4.4 不同通风量下的人员呼吸区(H=1.7m)CO浓度分布
3.5 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室内客运站待发区机械通风的模拟分析及比较
4.1 室内客运站的气流组织评价
4.2 机械通风系统的模拟
4.2.1 机械通风模型的建立
4.2.2 机械通风系统模型边界条件
4.2.3 模拟结果
4.3 六种方案的分析与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室内客运站的通风能耗分析
5.1 能耗构成
5.1.1 维护结构耗热量
5.1.2 站内设备散热
5.1.3 通风系统能耗
5.2 通风能耗分析
5.3 不同通风系统的能耗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917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917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