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钻孔成像观测的导水裂隙带高度确定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17 03:01
针对七一煤矿9101回采工作面重组整合后的生产需求,依据煤炭开采相关规程,在利用经验公式和理论确定两带发育最大高度的基础上,结合矿井地质情况制定了钻孔成像观测方案,布置了4个观测钻孔和1个采前对比孔,综合分析不同深度段孔内原生裂隙和次生裂隙发育情况后最终确定9101工作面冒落带实际发育高度约为8.37m,覆岩导水裂缝带呈马鞍型发育形态,发育高度为30.74m,为9101工作面连续稳定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关键参数。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3975285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1“两带”观测钻孔布置
根据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在最后一次回采结束后的采空区附近适当设置观测位置,同时为降低9101工作面终采线等边界效应的影响,综合分析了七一煤矿9#煤层采掘情况及现场施工条件,研究决定将观测钻孔的观测位置设在9101工作面相邻巷道9103运输巷3#导线点以东60m处,在靠近巷....
图2钻孔现场观测成像(部分)
钻孔围岩破碎状态、裂隙发育情况与煤层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水平、围岩岩石力学性质、采空区覆岩运动规律有关[10-16]。根据此次两带观测布置方案,3#钻孔和4#钻孔作为观测冒落带高度的主要观测钻孔,与导水裂缝带观测钻孔布置在同一钻窝内,利用ZKXG30矿用本安型钻孔成像轨迹检测装置对....
图31#钻孔观测成果
孔深21~34.5m钻孔区域内,垂高21.45~33.14m阶段,该段大部分区域岩层渗水量为18.0~32.6L/min,岩层的渗水量较大,说明此时钻孔已经穿入裂缝带,此区域内岩层受采动影响产生次生裂隙发育,岩层的导水性能较强,并在观测过程中,观察到钻孔内持续出水,说明钻孔封堵段....
图42#钻孔观测成果
孔深24~33m段钻孔区域内,垂高24.05~31.84m阶段,绝大部分岩层渗水量为7.3~16.6L/min,岩层的渗水量较大,并且在观测孔深33m区段时,胶囊封堵注水后,相邻1#导水裂缝带高度观测钻孔出现淋水现象,说明此时钻孔已经穿入裂缝带内,此区域内岩层受采动影响产生次生裂....
本文编号:3975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975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