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集矿二 2 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突出区域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19 11:01
论文以永城矿区车集煤矿二2煤层为研究对象,运用区域构造演化与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分析了永城矿区构造分布特征以及构造演化对瓦斯赋存的影响。研究了车集井田构造特征、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岩浆活动特征,具体探讨了岩浆入侵与地质构造的关系以及岩浆入侵对煤层、煤质及瓦斯赋存的影响。结果表明,车集煤矿瓦斯赋存规律明显受地质构造及岩浆活动控制影响。为提高瓦斯赋存规律研究精度,采用多源瓦斯数据融合技术获取大量瓦斯含量控制点。根据车集煤矿瓦斯地质特征进行瓦斯地质单元划分,并分析了各瓦斯地质单元中瓦斯地质因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获取了各瓦斯地质单元的瓦斯地质规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各瓦斯地质单元中地质因素对瓦斯赋存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各瓦斯地质单元中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结论表明,在不同的瓦斯地质单元中,影响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不尽相同但煤层埋深是车集矿各瓦斯地质单元内瓦斯赋存的最主要控制因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在各瓦斯地质单元中建立了瓦斯含量预测数学模型(y=0.013x1-0.024x2+0.567x3-4.026及y=0.041x1+0.09x2+1.294x3-30....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论文创新点
2 矿区构造及其对瓦斯控制
2.1 矿区地层分布特征
2.2 矿区构造演化及分布特征
2.2.1 矿区构造演化特征
2.2.2 矿区构造分布特征
2.3 矿区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
2.4 本章小结
3 井田构造特征、水文地质及岩浆活动
3.1 井田概况
3.2 井田构造特征
3.2.1 断层构造
3.2.2 褶曲构造
3.2.3 火成岩
3.2.4 陷落柱
3.3 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3.3.1 主要含(隔)水层组
3.3.2 地下水补给及排泄特征
3.4 岩浆活动特征
3.4.1 岩浆入侵与地质构造关系
3.4.2 岩浆入侵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矿井瓦斯赋存规律分析
4.1 多源瓦斯数据融合分析
4.1.1 地勘期间瓦斯含量的择取
4.1.2 生产期间实测瓦斯含量
4.1.3 利用瓦斯参数计算瓦斯含量
4.1.4 利用瓦斯涌出量反演瓦斯含量
4.2 瓦斯地质单元划分
4.2.1 瓦斯地质单元的含义及划分依据
4.2.2 瓦斯地质单元划分结果
4.3 车集矿瓦斯赋存控制因素分析
4.3.1 煤层埋藏深度
4.3.2 煤层厚度
4.3.3 煤质
4.3.4 煤体与围岩透气性
4.3.5 岩浆入侵活动
4.3.6 断裂构造
4.3.7 水文地质
4.4 第Ⅰ地质单元瓦斯地质规律
4.5 第Ⅱ地质单元瓦斯地质规律
4.6 本章小结
5 车集矿井二2煤层瓦斯含量预测
5.1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瓦斯赋存影响因素评析
5.1.1 灰色关联分析理论
5.1.2 瓦斯含量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5.2 瓦斯含量预测数学模型
5.3 本章小结
6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
6.1 煤与瓦斯突出地质因素分析
6.1.1 煤与瓦斯突出与埋藏深度的关系
6.1.2 煤与瓦斯突出与岩浆岩的关系
6.1.3 煤与瓦斯突出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6.1.4 煤与瓦斯突出与煤厚变化的关系
6.2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参数测定
6.3 突出区域预测指标择取及临界值确定
6.4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3978016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论文创新点
2 矿区构造及其对瓦斯控制
2.1 矿区地层分布特征
2.2 矿区构造演化及分布特征
2.2.1 矿区构造演化特征
2.2.2 矿区构造分布特征
2.3 矿区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
2.4 本章小结
3 井田构造特征、水文地质及岩浆活动
3.1 井田概况
3.2 井田构造特征
3.2.1 断层构造
3.2.2 褶曲构造
3.2.3 火成岩
3.2.4 陷落柱
3.3 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3.3.1 主要含(隔)水层组
3.3.2 地下水补给及排泄特征
3.4 岩浆活动特征
3.4.1 岩浆入侵与地质构造关系
3.4.2 岩浆入侵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矿井瓦斯赋存规律分析
4.1 多源瓦斯数据融合分析
4.1.1 地勘期间瓦斯含量的择取
4.1.2 生产期间实测瓦斯含量
4.1.3 利用瓦斯参数计算瓦斯含量
4.1.4 利用瓦斯涌出量反演瓦斯含量
4.2 瓦斯地质单元划分
4.2.1 瓦斯地质单元的含义及划分依据
4.2.2 瓦斯地质单元划分结果
4.3 车集矿瓦斯赋存控制因素分析
4.3.1 煤层埋藏深度
4.3.2 煤层厚度
4.3.3 煤质
4.3.4 煤体与围岩透气性
4.3.5 岩浆入侵活动
4.3.6 断裂构造
4.3.7 水文地质
4.4 第Ⅰ地质单元瓦斯地质规律
4.5 第Ⅱ地质单元瓦斯地质规律
4.6 本章小结
5 车集矿井二2煤层瓦斯含量预测
5.1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瓦斯赋存影响因素评析
5.1.1 灰色关联分析理论
5.1.2 瓦斯含量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5.2 瓦斯含量预测数学模型
5.3 本章小结
6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
6.1 煤与瓦斯突出地质因素分析
6.1.1 煤与瓦斯突出与埋藏深度的关系
6.1.2 煤与瓦斯突出与岩浆岩的关系
6.1.3 煤与瓦斯突出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6.1.4 煤与瓦斯突出与煤厚变化的关系
6.2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参数测定
6.3 突出区域预测指标择取及临界值确定
6.4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3978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978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