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流域洪涝灾害恢复力时空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巢湖流域洪涝灾害恢复力时空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变化加剧、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逐渐加深,全球各区域的自然灾害频发,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提高自然灾害恢复力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新理念、新途径日益受到关注。洪涝灾害在全球、中国、本研究区巢湖流域各个尺度都属于发生次数最频繁、影响区域最广泛、灾情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以巢湖流域为案例地,在总结自然灾害恢复力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管理等五个维度对其的影响,选取14个指标构建巢湖流域洪涝灾害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洪涝灾害恢复力的影响因素众多且相互关系复杂,首先基于DEMATEL方法探析巢湖流域洪涝灾害恢复力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关系网络,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和区分为快速找到需要改善的因素提供决策依据;其次,利用ANP分析方法求取非独立指标权重,进而对2000年、2005年、2010年的巢湖流域洪涝灾害恢复力进行评价;最后,基于三期洪涝灾害恢复力评价结果分析洪涝灾害恢复力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从影响度上看,一级指标中的自然维、社会维、经济维,二级指标中的地形影响度、人口密度、GDP密度对相应层级的其他因素影响显著;从被影响度上看,一级指标中社会维、经济维,二级指标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财政收入、GDP密度最容易受相应层级的其他因素影响,需要关注改善这些因素的难易程度。(2)一级指标中自然维、经济维和社会维,二级指标中GDP密度、人口密度、城乡人口比例处于相应层级关系网络的核心位置。(3)一级指标中原因因素只有自然维,二级指标中原因因素有7个,涉及自然维、社会维、经济维三个维度,并包括自然维、社会维中所有因素。一级指标中结果因素有4个,降序排列分别为社会维、管理维、经济维、技术维;二级指标中为共有7个,涉及经济维、技术维、管理维,并包括技术维、管理维所有的因素;与原因因素相比,改善结果因素是提高巢湖流域洪涝灾害恢复力水平最直接的途径。(4)巢湖流域大部分地区洪涝灾害各维度及综合的恢复力指数都在增加,其中所有地区的经济维度恢复力指数都是增长的,不过巢湖流域洪涝灾害恢复力的整体分布格局变化不大,呈现东南地区及西部湖滨等地区为低值区,西南地区、北部地区为高值区。(5)对巢湖流域洪灾恢复力增长正向影响最大的是经济维影响因子,而自然维的影响因子对恢复力增长起到了负向作用。(6)各行政区的恢复力指数都在提高,但每年的相对位序排序变化不大,合肥市的恢复力指数始终是最高的,无为县始终最低;2005-2010年各行政区的恢复力指数增长速率要比2000-2005年快,十年平均增长速率合肥市最高,较高的有肥东县、肥西县,无为县、和县的恢复力增长速率中等,舒城县、巢湖市、庐江县、含山县较低。(7)高等级恢复力分布的区域在减少,最终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区,表明该地区的洪涝灾害恢复力增长显著,比其他地区的增长速率要快。中等及以下恢复力的分布面积变化不大,主要是高等级恢复力的分布面积向较高等级恢复力转移。(8)合肥市、肥西县、无为县、含山县的恢复力等级不变,分别处于高等级、较高等级、低等级、较高等级;舒城县、庐江县、和县,分别从高等级降到了较高等级、中等级降到较低等级、中等级降到较低等级;另外肥东县从较高等级上升到高等级,巢湖市从中等等级上升到较高等级后又降到中等等级。(9)中等及以下恢复力景观破碎度和形态复杂度没有什么变化,而较高及高等级恢复力景观变的更加紧凑,分布更加集中,形态更加规则;景观质心转移路线表明中等及以上恢复力景观分布范围整体在向西北地区回缩,特别是高等级恢复力景观的分布变化最为明显,低及较低等级恢复力景观的分布格局变化不大。
【关键词】:巢湖流域 洪涝灾害恢复力 DEMATEL 因素的识别与区分 ANP 非独立指标权重 时空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4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2 灾害恢复力的研究进展13-21
- 1.2.1 灾害恢复力的相关概念13-15
- 1.2.2 国外灾害恢复力的研究15-18
- 1.2.3 国内灾害恢复力的研究18-21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21-23
- 1.3.1 研究内容21
- 1.3.2 技术路线21-23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23-30
- 2.1 研究区概况23-25
- 2.1.1 自然地理概况24-25
- 2.1.2 社会经济条件25
- 2.2 研究方法25-29
- 2.2.1 GIS分析技术25-26
- 2.2.2 DEMATEL分析法26-27
- 2.2.3 ANP评价法27-28
- 2.2.4 转移矩阵模型28-29
- 2.2.5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29
- 2.3 数据来源29-30
- 第三章 巢湖流域洪涝灾害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30-37
-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0-31
- 3.2 基于DEMATEL方法的计算31-34
- 3.3 结果分析34-37
- 3.3.1 影响度与被影响度分析34-35
- 3.3.2 中心度分析35
- 3.3.3 原因度分析35-37
- 第四章 巢湖流域洪涝灾害恢复力评价37-52
- 4.1 评价模型构建37
- 4.2 基于ANP的指标权重计算37-41
- 4.3 指标数据的分析与处理41-51
- 4.3.1 自然维42-44
- 4.3.2 社会维44-46
- 4.3.3 经济维46-47
- 4.3.4 技术维47-49
- 4.3.5 管理维49-51
- 4.4 巢湖流域洪涝灾害恢复力评价51-52
- 第五章 巢湖流域洪涝灾害恢复力时空变化分析52-63
- 5.1 恢复力指数时空变化分析52-56
- 5.1.1 格网单元恢复力指数变化分析52-55
- 5.1.2 市县单元恢复力指数变化分析55-56
- 5.2 恢复力等级时空变化分析56-59
- 5.2.1 格网单元恢复力等级变化分析56-59
- 5.2.2 市县单元恢复力等级变化分析59
- 5.3 恢复力景观格局变化分析59-63
- 5.3.1 景观水平上恢复力景观格局的变化分析59-60
- 5.3.2 类型水平上恢复力景观格局的变化分析60-61
- 5.3.3 恢复力景观质心的变化分析61-63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3-67
- 6.1 结论63-65
- 6.2 展望65-67
- 参考文献67-73
- 致谢73-74
- 附录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婧;史培军;葛怡;王静爱;吕红峰;;灾害恢复力研究进展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2 葛怡;史培军;徐伟;刘婧;钱瑜;陈磊;;恢复力研究的新进展与评述[J];灾害学;2010年03期
3 宛文博;葛怡;毕军;史培军;;灾害恢复力研究进展——基于文献调查的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0年04期
4 Carl Folko;羽阳;;自然保护区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从单一平衡到复合系统[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3年06期
5 刘婧;方伟华;葛怡;王静爱;芦星月;史培军;;区域水灾恢复力及水灾风险管理研究——以湖南省洞庭湖区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06年06期
6 杨小慧;王俊;刘康;张向龙;;半干旱区农户对干旱恢复力的定量分析——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4期
7 葛怡;史培军;周忻;辜智慧;陈磊;钱新;刘婧;徐伟;;水灾恢复力评估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李晶云;谷洪波;;农业洪涝灾害受灾体脆弱性、恢复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Ola Ullsten;James Gustave Speth;F.Stuart ChapinIII;张洪;;高纬度地区的可持续发展[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4年06期
10 鲁婷;王俊;;恢复力研究的新进展[J];地下水;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爱群;程文p<;;多高层钢筋砼结构层间恢复力模式统一型式[A];第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2 许斌;贺佳;周任;SamiF.Masri;;时域非线性多自由度系统恢复力识别方法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3 毛俊青;;贫困家庭的精神恢复力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陈燕飞;;水环境系统恢复力评价 以汉江流域为例[A];2014年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研讨会大会报告集[C];2014年
5 张茜;顾福妹;;基于城市恢复力的灾后重建规划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C];2014年
6 史庆轩;门进杰;喻磊;;钢筋混凝土扁柱恢复力性能的试验研究和分析[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史庆轩;门进杰;喻磊;;钢筋混凝土扁柱恢复力性能的试验研究和分析[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晏明;;GIS支持下的吉林省二松流域水资源恢复力评价[A];2013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高廷;周洪建;王静爱;李睿;;农业旱灾恢复力时间维特性研究——基于民国以来华北重大旱灾[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蔡伟;张春生;赵连城;;形变对Ni_(44.7)Ti_(46.3)Nb_9合金恢复力的影响[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渝川;去中心化是拥有恢复力的关键[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2 文心;让我们在危机中重生的力量[N];深圳特区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立斌;民勤绿洲边缘区农户生计脆弱性和恢复力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梁旭;恢复力约束下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赵丹;红兴隆管理局水资源系统恢复力测度及驱动机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4 周帅;动物疫情灾后生产恢复力评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许晓娜;互助行为、关系维持与组织恢复力[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6 孙鸿鹄;巢湖流域洪涝灾害恢复力时空变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6年
7 李晶云;农业洪涝灾害灾后恢复力评估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8 周任;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非线性结构恢复力识别与建模[D];湖南大学;2009年
9 辛璐璐;动力荷载作用下多自由度结构非线性恢复力识别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10 石育中;恢复力视角下山区道路对乡村社会—生态景观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巢湖流域洪涝灾害恢复力时空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36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413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