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东莞市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人们对安全的重视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危险化学品行业的发展,与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危险化学品的问世和发展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许多便捷、创造了很多财富。然而,因其易燃、易爆、有毒性、腐蚀性、放射性的固有特性,危险化学品在使用、运输和储藏等环节潜在的威胁和隐患也相互相随,稍有不慎极容易导致突发事件甚至是重大事故。广东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强省,凭借沿海地区得天独厚的水陆运输优势,是链接境内和境外市场的主要节点,对外贸易往来频繁。分布在广东省各大城市的沿海港和内河港星罗棋布、联系紧密,共同组成了以珠江水系为核心的珠三角港口群,是连接水上运输和陆路交通的枢纽和关键节点,在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综合运输体系中都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促进港口繁荣,确保港口安全,更是我国提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题中之义。东莞享有“世界制造业之都”的美誉,是我国著名的加工贸易城市,对制造业所需的危险化学品需求量大,其中,绝大多数的危险化学品都是通过港口从国内外运送到后方腹地。东莞市虎门港既是市内危险化学品运输、装卸、储存的重点区域,也是华南地区危险化学品的主要集散中心,更是危化品道路运输的起点,往来船舶和车辆交通密度大、路况复杂、人员众多。因此,如何强化东莞市港口危化品的安全监管,提高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和港口危化品经营储运企业的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水平,对可能预见的风险进行预防,降低港口危化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降低事故的损害,是口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在搜集研究前人对国内地区有关危化品、港口危险货物的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走访考察,着重探讨东莞港口危化品的安全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形成的原因,并就此对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以减少港口危化品事故,推动东莞市港口危化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安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文章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是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基础理论。文章将通过政府规制的理论出发,思考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的问题。该部分还介绍了港口危化品的概念、分类、特性、危害、事故及特点、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等基本理论知识。第三部分是东莞市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的现状考察。近年来因为东莞制造业的发展,对化工品的需求量不断攀升,直接带动港口运输量连年增长。随着港口发展和市场的需要,过去东莞的散乱经营的小码头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和市场的要求,东莞迎来了虎门港建设的腾飞时机,带领东莞的港口危化品行业进入专业化、大型化的发展时代,并成功把虎门港立沙岛打造成广东省重点港口危化品集聚区和集散中心。为了做好相应的安全监管工作,东莞市从区域规划高度出发,建立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东莞市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仍存在着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监管部门之间协作不畅顺、应急救援处置能力低下以及政府-企业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第四部分是针对上述问题,梳理东莞市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政策法规不完善、安全监管力度不足、缺乏安全监管统一平台、没有针对港口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及财力物力投入不足等。第五部分是关于完善东莞市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建议。为对风险提前做出预判并做好防范预防,针对东莞市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能力的不足,打破现阶段部门分割、管理分散、信息阻隔的局面,建立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牵头的安全监管指挥机构,协调各方职责,整合全市现有的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资源和信息改造,构建起一个集法规体系、监管主体、准入退出、日常监管、应急救援和监管保障为一体的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以确保港口危化品健康可持续发展。东莞市近年来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的分析大部分是政府工作总结,而具体探索对此工作的改进建议和对策的研究较少,专门针对港口危化品安全研究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更为鲜见。本文围绕港口这个水陆连接的特定区域之特点,对东莞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建立和完善东莞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建议,并提出组建以虎门港为基础的东莞市港口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的方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港口危化品 安全监管机制 东莞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698.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7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2
- 1. 研究背景10-11
- 2. 研究意义11-12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2-15
- 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2-14
- 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4-15
- (三)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15-17
- 1. 研究思路15-16
- 2. 研究方法16
- 3. 创新点16-17
- 一、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7-21
- (一) 基本概念17-20
- 1. 港口危化品17
- 2. 危化品分类17-18
- 3. 危化品的特性18
- 4. 危化品的危害18
- 5. 危化品事故及特点18-19
- 6. 港口危化品事故及特点19
- 7. 危险源、重大危险源19
- 8. 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19-20
- (二) 政府规制基础理论20-21
- 二、东莞市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的现状考察21-35
- (一) 东莞市危化品港口基本情况21-22
- 1. 港口概况21-22
- 2. 港口特点22
- (二) 完善东莞市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必要性22-28
- 1. 全市化工品需求量和港口运输量巨大22-23
- 2. 港口危化品运输经营趋向专业化、大型化23-25
- 3. 虎门港立沙岛已成为广东省重点港口危化品集聚区25
- 4. 东莞市港口安全与珠江口通航环境息息相关25-28
- (三) 东莞市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的主要内容28-30
- 1. 做好区域规划严控产业布局,集中经营28
- 2. 建立安全监管日常工作机制,明确分工28-29
- 3. 编制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演练29
- 4. 试构建水上危险品应急体系,保驾护航29-30
- (四) 东莞市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存在问题30-35
- 1. 企业安全监管制度不健全30-32
- 2. 监管部门之间合作协调不畅顺32-33
- 3. 应急救援处置能力低下33-34
- 4. 政府-企业衔接不够紧密34-35
- 三、东莞市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35-39
- (一) 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35
- 1. 缺乏相应法律体系、制度规范和标准指导35
- 2. 监管部门之间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不协调35
- (二) 安全监管力度不足、素质不高35-37
- 1. 安全监管执法力度不够35-36
- 2. 安全监管人员素质参差36-37
- (三) 缺乏安全监管统一平台37
- 1. 部门管理末实现有效联动37
- 2. 部门信息未实现有效共享37
- (四) 未建立港口危化品的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体系37-38
- (五) 财力物力投入不足38-39
- 四、关于完善东莞市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建议39-49
- (一) 完善港口危化品安全管理法律规章和标准39
- (二) 建立职责明确的安全监管主体架构39-40
- (三) 建立严格的项目准入和退出机制40-41
- 1. 建立和完善港口危化品项目登记和许可机制40
- 2. 切实加强企业资质和资格管理40
- 3. 搭建港口危化品企业数据库40-41
- 4. 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41
- (四) 加强规范安全日常监管机制41-42
- 1. 推行园区集约化管理模式41
- 2. 实行港口危化品企业分类量化监管制度41-42
- 3. 推进港口危化品行业安全标准化建设42
- 4. 建立港口危化品企业及申报人诚信档案42
- (五) 建立高效的安全应急救援机制42-46
- 1. 建立东莞市港口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2
- 2. 强化应急预案的管理42-43
- 3. 建立与完善应急资源储备库43-44
- 4. 建立东莞港口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44-46
- 5. 完善水上安全监督体系46
- (六) 建立完备的安全监管保障机制46-49
- 1. 人力资源保障46-47
- 2. 资金物质保障47-48
- 3. 信息技术保障48-49
- 五、结语49-50
- 注释50-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海洋;胶南市建立五类档案管理危化品企业[J];劳动保护;2004年06期
2 徐建平;危化品安全管理的2个不足和3个盲点[J];劳动保护;2004年06期
3 ;国家局部署下半年危化品监管工作[J];劳动保护;2004年08期
4 苗军英;危化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劳动保护;2004年09期
5 刘强;总结事故的特点和规律 有效遏制危化品事故[J];劳动保护;2004年10期
6 ;河南省加强危化品经营单位监管[J];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05期
7 杜振杰;危化品监管的难点[J];劳动保护;2005年07期
8 赵正宏;对危化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工作的思考[J];劳动保护;2005年01期
9 周文森;做实危化品安全评价[J];劳动保护;2005年05期
10 黄明玲;;对一起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理的反思[J];劳动保护;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彭宏恺;;危化品装卸作业事故预防与控制[A];2008年中国航海学会危险货物运输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8年
2 金满平;;危化品检测实验室的防火防爆安全管理探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丁浩;;危化品公路运输事故及处置对策研究[A];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4 宋梦良;;关于提升吉林市危险化学品 安全监管水平的思考和对策[A];安全责任 重在落实——第四届吉林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陈亚子;李品;;火电厂“危化品”管理的法律梳理和管理要点[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三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振夫;李祥柱;刘晨;;危化品生产企业雷雨季节的防火防爆探讨[A];2014年十一省(市)金属(冶金)学会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7 陈清忠;;开展行业协会工作是做好企业安全工作的有效途径[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帆;;三峡库区船运危化品污染防治对策研究[A];中国科协2009年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海上污染防治及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安监总局危化司 提供材料 本报专题部整理;强化各部门协作 深化危化品监管[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年
2 记者 于倩 徐文标;浙江:首家危化品市场运营[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年
3 记者 黄雄 通讯员 刘军 程少甫;加快搬迁广州中心城区化工企业[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年
4 成都日报婷婷调查组 张婷婷 缪琴 李凌翌 李影;我市20余家危化品企业年内“出城”[N];成都日报;2007年
5 张木早 张建民;为了海上危化品物流安全[N];中国化工报;2006年
6 吴金慧;坚决打压危化品事故上升势头[N];中国化工报;2007年
7 冯威力;谁来给危化品一个安身之地[N];中国化工报;2007年
8 邱美辉;福建危化品安全抓源头[N];中国化工报;2007年
9 林宇;天津构筑危化品交易平台[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0 记者 邱美辉;福建通报四起危化品事故[N];中国化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毅;危化品罐箱智能监测系统和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崔远慧;危化品槽罐车运输安全监测信息处理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昕;基于UWB的危化品仓储堆垛货物定位技术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2 吴炜;东宁浙江工贸园区发展战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3 任伟;危化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陈涵;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应急救援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5 丛培超;盐酸等四种液体危化品挥发过程中团簇结构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3年
6 张亮;基于北斗卫星跟踪的车载罐体阀门监控系统设计实现[D];重庆大学;2015年
7 胡柏;基于“公路港”模式的危化品物流解决方案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8 周慧;危化品公路运输调度优化与预警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9 杨溢;基于SSH框架的危化品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10 高凯;危险化学品行业生产安全监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东莞市港口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4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454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