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顶板次生离层水周期突水致灾过程模拟
本文关键词:煤层顶板次生离层水周期突水致灾过程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了提高煤层顶板离层水害防治效果,分析了离层水害的动态周期性特征。根据关键层理论,推导出主采煤层覆岩中产生离层的判别式,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手段,模拟了离层形成过程,总结了顶板次生离层水害的周期性特征。研究表明:离层是由于主采煤层的覆岩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当煤层开采致使覆岩产生不协调一致的弯曲下沉而产生。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离层形成后持续发育至极值,当上方有充水水源时,则形成离层水。此时,若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凸跃发展导通离层水体时,该离层水将溃入井下造成离层水害。然后离层逐渐压实萎缩,水体流失殆尽。随着煤层顶板周期性破断,离层水害周期性发生。离层动态周期出现的规模各不相同,其中以第1次出现的离层空间规模为最大,对应的离层次生水害亦最大。研究区工作面每推进100 m,离层水害动态发生1次。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顶板离层水 次生灾害 周期性 数值模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2388)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类基金资助项目(20116121120005)
【分类号】:TD745
【正文快照】: 我国煤矿水害频发,尤其是在没有较强含水层的条件下出现的顶板溃水致灾防治难度更大,如神华宁煤集团红柳煤矿1121工作面7个月只推进了186 m,却经历了4次集中涌水,最大涌水量高达3 000 m3/h,矿井充水水源主要来自富水性弱的顶板侏罗系直罗组底部粗砂岩裂隙孔隙含水层。铜川焦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伟;黄阳;袁中帮;郭伟;周丹坤;;巨厚煤层综放开采顶板离层水形成机制及防治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10期
2 徐德金;邵德盛;聂建伟;陈海军;;重复采动影响下采场坚硬覆岩离层水涌水致灾机制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3年23期
3 乔伟;李文平;孙如华;李小琴;胡戈;;煤矿特大动力突水动力冲破带形成机理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11期
4 王经明;喻道慧;;煤层顶板次生离层水害成因的模拟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5 朱卫兵;王晓振;孔翔;刘文涛;;覆岩离层区积水引发的采场突水机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6 王争鸣;王经明;;新集矿区推覆体下采煤离层水的成因与防治[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8年03期
7 程新明;赵团芝;李小琴;李成明;孙如华;;离层积水存在的矿井工作面涌水量预计[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年04期
8 李忠凯;胡杰;;工作面顶板动态离层水治理研究[J];中国煤田地质;2007年02期
9 张建全,廖国华;覆岩离层产生的机理及离层计算方法的探讨[J];地下空间;2001年S1期
10 张建全,廖国华,黄在文,冯恩杰,刘青洲;综放开采条件下覆岩离层动态发育规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来兴平;崔峰;曹建涛;吕兆海;康延雷;;三软煤层综放工作面覆岩垮落及裂隙导水特征分析[J];煤炭学报;2017年01期
2 王海军;;永陇矿区LYL井田2号煤层顶板沉积环境及其稳定性评价[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6年06期
3 孙学阳;刘自强;杜荣军;何拓平;朱庆伟;夏文海;;煤层顶板次生离层水周期突水致灾过程模拟[J];煤炭学报;2016年S2期
4 张鑫;乔伟;雷利剑;曾凡盛;张辉;王扬州;;综放开采覆岩离层形成机理[J];煤炭学报;2016年S2期
5 吕广罗;李文平;黄阳;张勇;田刚军;肖荃泽;吕品田;;综放开采煤层顶板离层积水涌突特征及防治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16年11期
6 李新凤;白锦琳;;济宁三号煤矿采场顶板离层水对生产的影响[J];煤矿开采;2016年05期
7 吕玉广;齐东合;;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新上海一号煤矿111084工作面突水原因与机理[J];中国煤炭地质;2016年09期
8 张艳博;于光远;刘祥鑫;田宝柱;梁鹏;张超;;多场前兆信息辨识粉砂岩巷道突水模拟实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6年05期
9 方杰;徐会军;曹志国;李鹏;;软弱覆岩下厚煤层综放开采导水断裂带高度计算[J];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08期
10 方刚;靳德武;;铜川玉华煤矿顶板离层水突水机理与防治[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吉平;李学华;;工作面顶板离层水积水量预测及探放方案[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刘心广;王秀莲;李小琴;;济宁二号煤矿覆岩离层积水诱发异常涌水分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1年06期
3 乔伟;李文平;孙如华;李小琴;胡戈;;煤矿特大动力突水动力冲破带形成机理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11期
4 乔伟;李文平;李小琴;;采场顶板离层水“静水压涌突水”机理及防治[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5 胡东祥;;济宁煤田巨厚覆岩离层突水机理初探[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年01期
6 王经明;喻道慧;;煤层顶板次生离层水害成因的模拟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7 施龙青;于小鸽;魏久传;郭建斌;翟培合;李敬法;李功强;;华丰井田4煤层顶板砾岩水突出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李吴波;吴鹏;王现金;赵忠宜;;缓倾斜地层顶板离层水对综采工作面的危害及防治探讨[J];中国煤炭地质;2009年10期
9 李凤荣;陈真富;王和志;;煤层顶板离层水体分布规律及防治技术探讨[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10 赵团芝;李文平;李小琴;孙如华;郑志军;;叠加开采应力及覆岩离层动态变化数值模拟[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德深,范学理,刘文生,孙庆宏,王世平;地质采矿因素对离层分布规律的影响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2 梁启敬;王宁;刘文武;;地质采矿因素对离层分布规律的影响解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年06期
3 刘庆;安里千;毛灵涛;魏峰;;一种基于光栅计量原理的离层位移测量技术[J];煤炭科技;2007年03期
4 徐乃忠,马伟民,凌红;离层注浆减沉优化设计原则[J];煤矿设计;1998年08期
5 郭增长,王金庄;离层注浆减沉效果的评价方法及误差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6 安智海;武龙飞;;巷道顶板离层方式及主要影响因素[J];煤炭科技;2008年01期
7 郝延锦,吴立新,胡金星;采动过程中离层出现的机理研究[J];煤炭技术;1999年06期
8 章伟;郑进凤;于广明;徐园园;张春会;;覆岩离层形成的力学判据研究[J];岩土力学;2006年S1期
9 张华兴,王建学,魏遵义,陈增科;离层带注浆的实践与认识[J];煤炭科学技术;2000年09期
10 姚精明,窦林名;采矿振动法在巷道顶板离层中的应用[J];江苏煤炭;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娜;刘晓文;;无线通信离层监测系统[A];第十三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陆庭侃;刘玉洲;于海勇;;采区准备巷道层状复合顶板的离层和机理[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高延法;张庆松;牛学良;谢兴华;;岩层离层规律的计算机仿真与多层位注浆减沉技术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张华兴;;离层注浆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A];第六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小琴;坚硬覆岩下重复采动离层水涌突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飞飞;口孜东矿11-2煤顶板离层实测及层间离层分离[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2 曹恒将;考虑动载的巷道顶板离层及控制的FLAC3D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超;番茄无离层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及种质资源的筛选[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煤层顶板次生离层水周期突水致灾过程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7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477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