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归责与灾难——基于雾霾与地震的比较分析
本文关键词:归因、归责与灾难——基于雾霾与地震的比较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类总是倾向对于灾难进行归因与归责,以便控制并减少损害。归因聚焦于客观因果关系的再现,归责则包含更多的主观建构与解释过程。不同类别的灾难类型中的归责路径与归责逻辑有所不同。文章分别探寻其背后的归责过程及逻辑框架。研究发现:归责是特定时代及特定语境下意识形态的控制过程,是不同行动主体的利益表达过程,也是归责主体以替罪羊方式进行结构性压力释放与转移的过程。了解归责过程及归责逻辑、构建灾难中的归责框架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广东财经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灾难 归因 归责 雾霾 地震
【分类号】:X51;P315;X4
【正文快照】: 2013年全民抗霾,笔者在忧虑担心之余观察着众生相,同时也关注各路媒体的跟踪报道。秸秆焚烧1、烹饪方式、汽车尾气、工业污染、天气异常等等诸多原因与解释纷至沓来,众说纷纭。甚至连川菜与粤菜[1]都加入PM2.5贡献度的论战,尽管这一结论令人莞尔。笔者努力寻找真相1,但是却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唐荣林;蒋文武;张玉亮;;基于逻辑框架法的地方公益项目后评价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年01期
2 刘炳胜;包寒蕊;马爱英;马乐;;基于逻辑框架法的项目策划应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2期
3 ;中国五矿发布201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4年03期
4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发布201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J];采矿技术;2014年04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小平;;基于信念修改逻辑的归纳支持[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2 刘晓红;;论公众集体节能的行动逻辑[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3 杨兆升;林赐云;龚勃文;;公交信号优先系统框架研究[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贾高建;;社会转型问题研究:一种立体的逻辑框架[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佐军;改革呼唤新理论[N];温州日报;2009年
2 冯仕亮 本报记者 张守营;研究问题不能“见大不见小”[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3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 叶小文;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的宗教论”[N];中国民族报;2003年
4 叶小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的宗教论”[N];人民政协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振扬;逻辑框架法在大型房地产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2 周洋;基于逻辑框架分析的村庄规划方法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归因、归责与灾难——基于雾霾与地震的比较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5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485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