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基于物联网和NDIR的可燃气体探测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2 07:00

  本文关键词:基于物联网和NDIR的可燃气体探测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可燃气体在生产、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极有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通过监测环境中可燃气体的浓度,一旦发现达到危险下限则启动一定的安全设备,这样就可以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常用催化燃烧式和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来监测可燃气体的泄漏,但是这些传感器由于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在实际使用中带来种种弊端。双波长红外气体泄漏监测技术因其具备多气体测量、测量范围宽、灵敏度和精度高、稳定性和选择性好、可靠性高、寿命长等优点而得到重视和发展。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所带来的便利性和经济效益也非常巨大。将可燃气体泄漏监测装置接入互联网,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组建更为有效的可燃气体泄漏监测系统。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于物联网和NDIR技术的可燃气体探测技术进行研究: 1.基于NDIR的可燃气体探测器的结构设计 由于以CH4为代表的可燃气体对红外线的吸光强度较弱,在探测器的结构设计上,通过采用增加反射光路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延长反射光路,在探测器中加入镀金球面反射镜:为了确保反射过程中,光源发出的光能够顺利到达反射镜,在光源处增加聚光镜:同时为了有效获得反射后的光线,双波长红外接收器前端设置集光器;通过以上措施得到强度合适的探测信号。 2.探测器的温度补偿和浓度标定实验 实验中发现探测器的输出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采集了不同温度下的探测器输出数据,浓度标定实验也在恒温20℃时进行,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选择排除了光源波动和进行了温度补偿后的参数吸收系数D,作为计算浓度的输入变量,得到了较稳定的输出结果。 3.基于物联网的探测网络技术研究 探测器采用嵌入式结构设计,使得探测器具有联网功能,接入互联网后,如何实现网络访问,如何组建网络化的探测系统,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两种探测系统网络结构,可以组建基于Internet的网络探测系统,并设计了相应的测试软件。两种探测网络结构分别适用于组建小型网络和大型网络,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选择。 通过以上步骤,所开发的基于物联网和NDIR技术的可燃气体探测器及可由其组成的探测网络基本成型,这些研究工作为建立有效的可燃气体探测系统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可燃气体探测器 浓度监测 NDIR 网络测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932;TN929.5;TP391.4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6
  • 1.1 引言11-12
  • 1.2 常见可燃气体传感技术12-13
  • 1.2.1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12
  • 1.2.2 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12-13
  • 1.2.3 电化学气体传感器13
  • 1.2.4 光学式气体传感器13
  • 1.3 可燃气体探测系统13-14
  • 1.4 物联网探测技术的发展14
  • 1.5 研究内容和目标14-15
  • 1.6 小结15-16
  • 第二章 NDIR测量原理与探测器结构设计16-26
  • 2.1 红外吸收原理16-20
  • 2.1.1 红外辐射基础知识16
  • 2.1.2 分子运动与红外吸收16-18
  • 2.1.3 部分气体的特征吸收波长18-19
  • 2.1.4 Lambert-Beer定律19-20
  • 2.2 非色散红外吸收技术20-21
  • 2.2.1 双波长红外探测技术20
  • 2.2.2 双波长红外测量的基本结构20-21
  • 2.2.3 计算参量的选取21
  • 2.3 探测器的结构设计21-24
  • 2.3.1 光学结构设计22-23
  • 2.3.2 电路设计23-24
  • 2.3.3 外壳设计24
  • 2.4 工作原理24-25
  • 2.5 小结25-26
  • 第三章 探测器的标定和温度补偿实验研究26-36
  • 3.1 温度影响因素26
  • 3.2 实验方法26-27
  • 3.2.1 实验系统26-27
  • 3.2.2 实验方法27
  • 3.3 探测器的输出特性27-29
  • 3.3.1 标定实验流程27-28
  • 3.3.2 标定实验结果28-29
  • 3.4 温度对探测器输出的影响29-30
  • 3.5 温度补偿30-35
  • 3.5.1 人工神经网络30-31
  • 3.5.2 温度补偿模型31-32
  • 3.5.3 温度补偿结果32-35
  • 3.6 小结35-36
  • 第四章 基于物联网的可燃气体探测系统实现36-54
  • 4.1 网络测控技术的发展趋势36
  • 4.2 TCP/IP协议36-39
  • 4.2.1 OSI体系结构和协议37
  • 4.2.2 TCP/IP体系结构及协议37-39
  • 4.3 网络测控系统的基本模式39
  • 4.4 探测器的嵌入式结构设计39-41
  • 4.4.1 嵌入式结构40
  • 4.4.2 通信协议40-41
  • 4.5 基于Labwindows/CVI的远程测控系统41-53
  • 4.5.1 Labwindows/CVI简介41
  • 4.5.2 Labwindows/CVI网络通讯的实现41-43
  • 4.5.3 探测器的网络配置43-46
  • 4.5.4 探测器作为服务器的小型探测网络46-49
  • 4.5.5 基于专用服务器的探测网络49-53
  • 4.6 小结53-54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59
  • 附录59-61
  • 致谢61-62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先武;徐振忠;周博;;催化载体的掺杂对催化元件稳定性的影响[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年04期

2 赵建华,方俊,疏学明;基于神经网络的火灾烟雾识别方法[J];光学学报;2003年09期

3 李翠萍;韩九强;董晓强;丁亚明;张殿国;穆宁;;基于多参数模型的非分散红外光谱气体检测稳定性方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年11期

4 靳斌,何振江,罗罡,杨冠玲;红外气体分析器非线性误差和温度效应误差修正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1997年01期

5 赵建华;高明亮;武秀娟;;PLS-BP法定量分析火灾中的常见有毒有害气体[J];火灾科学;2010年03期

6 宋珍;刘凯;翁立坚;吴一羊;;点型红外可燃气体探测技术[J];建筑电气;2007年02期

7 黄涛;;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发展的探讨[J];信息通信技术;2010年02期

8 崔知进;现场总线技术及发展趋势[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陈连生;可燃气体探测器及其设置安装要领[J];石油工程建设;1996年01期

10 李黎;王一丁;李树维;;红外气体检测技术在天然气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天然气工业;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岩;物联网控制系统中信息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物联网和NDIR的可燃气体探测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8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508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8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