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矿井巷道围岩与风流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5 08:03
本文关键词:高温矿井巷道围岩与风流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浅部矿产面临着开采殆尽的局面,深井越来越多。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大,高温热害已成为煤矿继水、火、瓦斯、煤尘及顶板之后的第六大自然灾害,深井热害控制迫在眉睫。而巷道围岩散热是矿井的主要热源,研究巷道围岩与风流换热特性,是矿井进行有效通风及采取降温措施的重要基础。本文利用相似理论,按照1:10的几何比例建立了高温含湿巷道风流对流换热实验台,通过实验研究了围岩壁温分别为36℃、38℃、40℃,送风温度分别为18℃、20℃、22℃、24℃、26℃、28℃、30℃,入口风流速度1m/s、1.5 m/s、2 m/s、2.5 m/s的84种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围岩与风流的换热特性。得出了相应工况的矿井巷道围岩与风流传热的温度场,并分析了送风参数对巷道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给定壁温和送风温度的条件下,风速越大,巷道进出口温差越小,风流的温升小;在给定壁温和送风速度的条件下,送风温度越低,风流吸收围岩的热量就越大;巷道内风流和壁面围岩之间的温度差随着巷道长度的增长而减小,所以风温的变化逐渐趋于平缓。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分析,得出了在不同工况下,壁温、送风温度及送风风速对换热系数的影响。随着入口送风速度和送风温度的增大,对流换热系数均逐渐变大;但是壁面温度的上升,反而会导致换热系数下降。而从三者对换热系数的影响来看,送风风速对其的影响更为显著,所以以送风风速为变量,结合围岩与巷道内风流温度的差值,运用SPSS软件,拟合出的对流换热系数计算式为h=(0.055?t~2-2.171?t+26.785)e~(0.4v)。最后推导得出一定范围内的传热准则数Nu数与Re数的关系式为Nu=0.0045Re~(0.809),可为高温含湿巷道风流与围岩换热计算提供依据。
【关键词】:矿井巷道 风流 温度场 对流换热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7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5
- 1.1 研究背景8-10
- 1.1.1 概况8-9
- 1.1.2 热害的影响因素及形成9
- 1.1.3 矿井气候对井下环境的影响9-10
- 1.2 研究意义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3-15
- 1.4.1 研究内容13-14
- 1.4.2 技术路线14-15
- 2 围岩与风流换热理论研究及实验系统15-32
- 2.1 对流换热分析15-17
- 2.1.1 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15-16
- 2.1.2 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学描写16-17
- 2.1.3 对流换热的研究方法17
- 2.2 相似理论17-22
- 2.2.1 巷道热湿相似原理20-21
- 2.2.2 实验模型比例21-22
- 2.3 实验台构造22-31
- 2.3.1 巷道模型主体尺寸22-23
- 2.3.2 围岩温度控制系统23-25
- 2.3.3 湿度控制系统25-26
- 2.3.4 通风系统26-27
- 2.3.5 风流控制系统27
- 2.3.6 数据采集系统27-29
- 2.3.7 实验系统总述29-31
- 2.4 本章小结31-32
- 3 围岩与风流对流换热温度场实验研究32-43
- 3.1 实验方案与步骤32-33
- 3.1.1 实验方案32-33
- 3.1.2 实验步骤33
-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33-42
- 3.2.1 入口风速对温度场的影响33-40
- 3.2.2 入口风流温度对温度场的影响40-42
- 3.3 本章小结42-43
- 4 围岩与风流换热系数及准则关系43-58
- 4.1 围岩与风流换热系数43-45
- 4.2 换热系数变化规律45-49
- 4.2.1 入口风速对换热系数的影响45-46
- 4.2.2 入口风温对换热系数的影响46-48
- 4.2.3 壁面温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48-49
- 4.3 换热系数变化规律分析49-54
- 4.4 巷道风流对流传热经验准则关系式54-56
- 4.5 本章小结56-58
- 5 结论与展望58-60
- 5.1 结论58
- 5.2 展望58-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5
- 附录65-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项目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亓玉栋;程卫民;于岩斌;潘刚;;我国煤矿高温热害防治技术现状综述与进展[J];煤矿安全;2014年03期
2 谢和平;周宏伟;薛东杰;王宏伟;张茹;高峰;;煤炭深部开采与极限开采深度的研究与思考[J];煤炭学报;2012年04期
3 吴丽丽;罗新荣;;倾斜巷道风流热环境数值模拟[J];矿业工程研究;2011年03期
4 杨伟;孙跃;薛思浩;;通风巷道围岩与空气换热的数值模拟[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刘何清;吴超;;矿井湿润巷道壁面对流换热量简化算法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孔祥强;谢方静;陈喜山;陈丽霞;;围岩对矿井入风流温度的影响分析[J];金属矿山;2009年05期
7 张树生;;矿井热害解决方案的研究[J];煤炭工程;2007年12期
8 朱孔盛;;深部开采热环境研究及其治理对策分析[J];煤矿现代化;2006年05期
9 何满潮;张毅;乾增珍;郭东明;陈大鹏;;深部矿井热害治理地层储冷数值模拟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高建良,杨明;巷道围岩温度分布及调热圈半径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本文编号:521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521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