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实测分析及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17-07-08 11:20

  本文关键词: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实测分析及数值模拟


  更多相关文章: 氧浓度 自燃“三带” 分布式光纤 数值模拟 渗透率


【摘要】:采空区遗煤自燃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制定合理的遗煤自燃防治措施对煤炭自然发火的防治尤为重要,而遗煤自燃防治的前提是确定出采空区自燃“三带”范围。本文在对煤炭自燃机理、“三带”划分理论和数值模拟国内外现状研究的基础上,以煤炭自燃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验室实验、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方法,对2341(3)综采工作面采空区遗煤氧化规律展开了研究,确定了采空区自燃“三带”范围。 针对粒径大于60目、60~80目和80~100目三种不同粒径的煤样,进行了煤的低温氧化实验,分析了气体产物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了粒径对煤耗氧速率的影响,得出耗氧速率随着粒径减小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变小。 在综采工作面进回风巷预埋测试系统,研究分析了回采期间及收作期间采空区温度及氧浓度分布情况。根据所测数据,结合氧浓度划分指标,得出回采期间采空区自燃“三带”范围。 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得出注氮条件下和未注氮条件下采空区氧浓度场,对比了注氮条件下试验数据与模拟数据,证实了模型的合理性。并在采空区定义了Y=25m, Y=50m,Y=100m,Y=150m四条观测线,模拟研究了不同渗透率条件下的氧浓度场,得出不同渗透率条件下,采空区进风侧“三带”范围差别较大,回风侧“三带”范围差别较小。
【关键词】:氧浓度 自燃“三带” 分布式光纤 数值模拟 渗透率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D75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10
  • Contents10-13
  • 1 绪论13-19
  • 1.1 引言13-14
  • 1.2 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1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7
  • 1.3.1 煤炭自燃机理14-15
  • 1.3.2 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理论15-16
  • 1.3.3 煤炭自燃数值模拟16-17
  • 1.4 主要研究内容17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7-19
  • 2 煤炭自燃理论分析19-25
  • 2.1 煤的氧化自燃19-20
  • 2.1.1 煤的氧化过程19
  • 2.1.2 煤的自燃条件19
  • 2.1.3 煤的自燃过程19-20
  • 2.2 煤炭自燃影响因素20-22
  • 2.2.1 影响煤炭自燃的内因20-21
  • 2.2.2 影响煤炭自燃的外因21-22
  • 2.3 采空区煤炭自燃特点及规律22-23
  • 2.3.1 采空区煤炭自燃的特点22-23
  • 2.3.2 采空区煤炭自燃的规律23
  • 2.4 本章小结23-25
  • 3 煤低温氧化特征及气体产物变化规律25-35
  • 3.1 煤的低温氧化实验25-31
  • 3.1.1 实验装置25-26
  • 3.1.2 实验过程26
  • 3.1.3 实验结果26-30
  • 3.1.4 结果分析30-31
  • 3.2 粒径对耗氧速率的影响31-33
  • 3.3 本章小结33-35
  • 4 采空区遗煤氧化相关参数的测定35-63
  • 4.1 工作面概况35
  • 4.2 采空区遗煤氧化测试系统35-43
  • 4.2.1 测试系统的选择35-36
  • 4.2.2 测试系统的原理36-37
  • 4.2.3 测温系统的标定37-38
  • 4.2.4 光纤测温系统的特点及参数指标38-40
  • 4.2.5 光纤测试系统的构成及功能模块40-41
  • 4.2.6 测试系统的布置与防护41-43
  • 4.3 采空区动态温度测定结果及分析43-48
  • 4.3.1 热电偶测温结果及分析43-44
  • 4.3.2 光纤测温结果及分析44-48
  • 4.3.3 测温结果的对比48
  • 4.4 采空区动态自燃“三带”测定结果及分析48-54
  • 4.4.1 采空区自燃“三带”概述48-49
  • 4.4.2 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49
  • 4.4.3 采空区自燃“三带”测定结果及分析49-54
  • 4.5 采空区静态测定结果及分析54-62
  • 4.5.1 采空区静态温度测定结果及分析54-56
  • 4.5.2 采空区静态“三带”测定结果及分析56-62
  • 4.6 本章小结62-63
  • 5 采空区自燃“三带”数值模拟63-79
  • 5.1 FLUENT软件简介63-64
  • 5.2 采空区自燃“三带”的数值模拟64-75
  • 5.2.1 物理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化64-65
  • 5.2.2 采空区数学模型的建立65-72
  • 5.2.3 模拟边界条件72-73
  • 5.2.4 模拟结果及分析73-75
  • 5.2.5 注氮对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影响75
  • 5.3 渗透率对自燃“三带”的影响75-78
  • 5.4 本章小结78-79
  • 6 结论与展望79-81
  • 6.1 主要结论79-80
  • 6.2 展望80-81
  • 参考文献81-85
  • 致谢85-87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8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精彩,葛岭梅,贺敦良;煤炭低温自燃过程的研究[J];煤炭工程师;1989年05期

2 马成军;白利文;申立华;;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徐精彩,文虎,邓军,张辛亥;煤自燃极限参数研究[J];火灾科学;2000年02期

4 舒新前,朱书全,王祖讷,徐精求,葛岭梅;神府煤煤岩组分的表面电位研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1996年04期

5 李宗翔,孙广义,王继波;综放工作面煤柱内漏风与耗氧过程的数值模拟[J];力学与实践;2001年04期

6 徐精彩,薛韩玲,邓军,文虎,张辛亥;Investigation into the surface active groups of coal[J];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2001年01期

7 霍中刚;;我国煤矿安全科技现状及发展方向[J];煤矿安全;2008年12期

8 邓军,徐精彩,张迎弟,李莉;煤最短自然发火期实验及数值分析[J];煤炭学报;1999年03期

9 徐精彩,许满贵,文虎,葛岭梅;煤氧复合速率变化规律研究[J];煤炭转化;2000年03期

10 卞晓锴,包宗宏,史美仁;采空区温度场模拟及煤自燃状态预测[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光德;中小型煤矿氡监测等关键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徐永亮;防治煤自燃的悬砂胶体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34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534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9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